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广新 《绿叶》2013,(3):70-74
城市生活除了因为污染等问题给人们造成生理影响之外,还会给人们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引发焦虑、烦躁、愤怒和攻击倾向,带给我们深深的孤独感、隔离感、疏离感。为了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在城市建设中,首先应该去大都市化,发展田园城市,并始终以生态理念为核心建设和发展城市,加强城市社区连结,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社区感。只有在这样的带有田园诗色彩的城市中,我们才可以亲密接触自然,享受园林城市带给我们的惬意和温暖。  相似文献   

2.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1,(12):71-71
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召开 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召开。此次论坛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主办。本次主题是绿色增长、绿色责任,围绕生态文明与绿色城市、节能减排与企业责任等进行讨论,发布《2011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揭晓第四届(2011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磊 《四川环境》2000,19(4):43-45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是指城市的发展必须满足目前的需要又满足未来的需要。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所以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给中国城市带来了众多大气环境问题。城市化不仅造成了如热岛效应等城市周边气候的变化,还带来了酸雨频发、空气颗粒物污染加重和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等城市环境问题。对此,应当从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环境管理与污染治理,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方面入手,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5.
周雷 《绿叶》2013,(6):28-34
乡村存在许多城市所需要的营养,它提供给人类聚落和生存的绝不是资源等短期利益,而是一种认知论和方法,乡村可以成为城市的土壤和滋养。现在的乡村生活的颓败和城市病往往是一种病态知识观带来的,它涉及想象力、时空向度,认知能力、人主体性的危机。为此,在城市中国的建设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何谓城市?何谓乡村?  相似文献   

6.
《绿叶》2018,(10)
正中华文明的古代世界观中很早就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山水城市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古代城市选址以自然条件为依据,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形成。当前,高速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出现了严重的趋同现象,即“千城一面”,许多城市地域性风貌消退、丧失文化特色。为此,我们提出推广“山水城市”的理念,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特征结合,融合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将中  相似文献   

7.
何建坤 《绿叶》2010,(12):48-51
中国面临的资源困境和减排压力,迫使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为此,我们需要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低碳的交通体系,低碳建筑模式和低碳社会的消费模式,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新兴产业。最终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吕慧华  柏益尧  左玉辉 《四川环境》2007,26(4):56-59,64
城市环境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与城市的性质、定位、发展阶段、环境特点等有密切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城市环境调控的重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宜居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徐州市为例,探寻其城市环境调控对策,从而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环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观点     
《绿叶》2013,(11):117-118
城镇居住人口已然超过50%。中国的城镇化已从城乡分割的二元型社会进入到了城乡一体,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如今超过7.1亿人生活在中国的城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镇聚集,城镇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世界各地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争相发展低碳城市。上海、保定等城市,开始低碳经济示范区试验。鉴于中国巨大的发展和减排潜力,走低碳城市为主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乃大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城市迅速发展的制约"瓶颈".为科学衡量城市水资源的保障程度,建立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度模型,并以全国31个省级区域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多重目标的基础上,全国各省域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度可分为高可持续、中可持续、低可持续、亚可持续等4类区域,且结果与给水资源的赋存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城市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表明,人类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探索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而成长。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结合各类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美丽城市建设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超大、特大城市加强可持续发展,中部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注重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中、西部非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防止污染转移,中小城市突出建设和美家园,以期为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分异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和中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孔坚 《绿叶》2010,(8):42-47
中国的城市设计。景观和建筑艺术在“小脚美学”的指导下,塑造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风格.也让我们的建筑和城市艺术终于迷失了方向。我们的城市设计、景观和建筑需要走向新美学——大脚的美学,追求健康的生态过程之美、丰产之美。这种新田园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不是乌托邦.而是新美学下的生存艺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1年年底面向全球发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后评估》报告,全面总结了世博会在选址、规划、建设、运营和后续利用等全过程探索应用的低碳理念和宝贵实践,系统提出了"低碳世博"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为国内外发展中城市和其他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们江苏省苏南各县级城市,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以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潮。但在城市建设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缺乏环保意识、未留足绿化空地等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和缺憾。如何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使人们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同时,又能贴近自然,远离都市环境污染,是我们应着重解决的课题。 一、城市规划,环境先行   我们句容市撤县设市还不到 5年,属典型的年轻城市,正在逐步扩展,建成区面积还不足大城市一个功能区的面积。…  相似文献   

16.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城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是美丽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呈现。面对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整体部署及美丽城市建设现实需求,本文明确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的工作背景及重大意义,评估我国美丽城市建设的进展、成效,分析识别当前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从重点任务、工作机制、政策支撑、带动示范等层面提出开展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思路与任务建议,为推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段颀 《绿叶》2012,(3):8-13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仍然微不足道。在这一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示范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二是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各种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三是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少数几个中心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性理由主要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而高能耗与重污染正是传统动力汽车显著的负外部性特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注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发展过程又注定是独特的。在考虑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时,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战略,是我们始终无法回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易进 《环境教育》2001,(4):6-7,1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环境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英、美、日、澳等发达国家,或者是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论城市或乡村,不同民族不同学校的环境教育实践已在蓬勃发展。这些实践为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环境教育提供了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薛艳艳 《绿叶》2010,(8):62-70
作为一个碳排放大国.中国已经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宣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水平下降40%~45%。城市位于节能减碳目标分解的末端,这意味着城市应肩负着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责任,而世界城市的低碳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本文希望通过对几个国际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文件的追踪和分析.为中国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个城市的适度人口规模既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它是由所在地区的资源、环境等因素决定的。秦皇岛市是中国北方极度缺水的城市一,水资源构成了限制城市发展的短板因素。通过调整用水结构和采用节水技术,虽可使城市居民的用水份额适度增加,但总量约束决定了该城市的人口规模要保持在与水资源相适应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