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55200603351鼠李糖脂对硅藻生长的影响及其选择性抑藻作用/龚良玉(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26(1).-96~100环图X-58以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PS0201-01]、双突角毛藻(Chaetoceros Didymus)、柔弱角毛藻(Chaertocerosdebili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5种硅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铜绿假单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脂的浓度从0.5mg/L至10.0mg/L逐渐递增时,对5种硅藻的生长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各海洋硅藻脂肪酸组…  相似文献   

2.
锌原卟啉 (zinc prime- prophyrin,简称ZPP)是目前国内外普遍用作铅作业人员健康监护客观指标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血锌原卟啉对铅中毒诊断的敏感度 ,我们于 1 999年5~ 1 0月对 1 80名铅作业者进行了 ZPP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测定对象随机列队 ,把受检对象分观察组 (铅接触组 )和对照组 (非铅接触组 )。观察组为某蓄电池厂铸造、涂板、装配车间等岗位 1 80人 ,其中男性 1 30人、女性 5 0人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年龄 2 8.8岁 ,工龄 1~ 30年 ,平均工龄1 5年。对照组 1 2 6人 ,其中男性 90人、女性 36人 ,工龄、年龄等条件与观察…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假单胞菌GP3A生长情况、降解芘(初始浓度为15 mg·L-1)性能以及降解过程中菌体表面性质(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体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明显促进了GP3A的生长,当鼠李糖脂浓度为200 mg·L-1和500 mg·L-1时,72 h时菌体的生长量比未...  相似文献   

4.
.J题组.........口.口 李嘴副总理在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 的报告…”··”·一“·”·”一“····”··一(l)3 强化监督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1)7 损益分析与环境政策(二)“·“·“·“·“·……(1)n 全球环境情报资料查询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5.
鼠李糖脂对底泥中17α-炔雌醇生物降解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ESI-MS分析了铜绿假单胞杆菌诱变株MIG-N146的发酵液粗提物,发现其中含有15种鼠李糖脂同系物,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25mmol.L-1,最小平均表面张力为29.2mN.m-1,表面活性良好.同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鼠李糖脂(RL)对底泥中17α-炔雌醇(EE2)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EE2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值逐渐增大,可生物降解性增强.在浓度低于2.0mmol.L-1的鼠李糖脂作用下,EE2的生物降解效率仅稍有提高;而浓度高于6.0mmol.L-1后,水/底泥混合体系中EE2的生物降解速率提高至1.346d-1以上,是无鼠李糖脂时的2.9倍以上.当鼠李糖脂浓度达到10.0mmol.L-1时,2d内混合体系中EE2的降解率可达到90%.HPLC-PDA检测显示,鼠李糖脂易被微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长期残留;EE2降解过程中检测出2种中间产物,鼠李糖脂会影响EE2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但不会改变EE2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Tween 80、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槐糖脂(SL)、烷基糖苷(AG)6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与鼠李糖脂(RL)进行复配,研究不同复配表面活性剂对芘增溶效率的影响.结果 发现:Triton X-l 00、Tween 80可以显著提高RL对芘的增溶效率;低浓度(<600 mg/L) SL与RL复配也可促进芘溶解;AG与鼠李糖脂复配对芘增溶效率影响较小;加入SDS和SDBS则抑制RL对芘的增溶效率.通过Clint等模型分析发现,鼠李糖脂与Triton X-100复配后分子间产生协同效应,当两者质量比为9:1时对芘的增溶效率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优于其他复配体系.该研究可为鼠李糖脂在多环芳烃增溶应用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添加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后生物滴滤塔(BTF)去除乙苯废气的效能及滴滤塔中微生物16S r 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鼠李糖脂对生物滴滤塔处理有机废气效能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鼠李糖脂在浓度为21.6 mg·L~(-1)时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BTF2(添加鼠李糖脂)和BTF1(对照)在挂膜启动期间生物量都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添加鼠李糖脂的BTF2在第35 d时生物量比BTF1增加了39.62 mg·g-1.BTF2的挂膜启动时间比BTF1缩短了5 d,并且系统挂膜稳定后对乙苯废气的去除率提高了12%.BTF1和BTF2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优势菌群是变形杆菌门.在BTF1系统中,变形杆菌门占62.3%;在BTF2系统中,变形杆菌门占81.9%.在属水平上,BTF1下层系统的主要优势菌属占45.7%,在BTF2下层系统主要优势菌属占73.4%.研究表明,在BTF系统中添加鼠李糖脂可以促进优势菌的富集生长,缩短系统启动挂膜时间,强化BTF系统对乙苯的降解,并提高BTF的去除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清洁生产·油田企业的节水潜力与对策 李怀印等 ( 1 -1 )………………………………油气集输系统实现清洁生产所面临的 问题及实施建议王 虹等 ( 1 -4 )……………试论水质管理与饮水安全 李定龙 王凯全 ( 1 -7)………………………推行清洁生产 走持续发展之路 潜 利 朱 勇 ( 2 -1 )………………………以“零污染”为目标 加强清洁生产的全面 质量管理周桂银 刘玉平 ( 2 -4 )……………建立环境影响自评价机制 持续改进炼化企业 环境表现黄新梅 周继东 范战生 ( 2 -7)…炼油厂污水处理负荷的削减措施 张祖康等 ( 3 -1 )…  相似文献   

9.
主任委员 :岳清瑞副主任委员 :马广大 曲久辉 杨景玲 翁仲颖委 员 :马广大 王华聪 王成端 王克虹 韦朝海 宁 平 曲久辉 任南琪 朱桂林 李成江 张水龙沈恒根 陈吉宁 邵 斌 杨景玲 杨志峰 岳清瑞 罗万申 郝吉明 赵由才 栾兆坤 翁仲颖钱 雷 蒋伟康 程 刚 马占青 王丽萍 刘 波 李定龙 李百战 李国学 李善评 李树文农以宁 阮晓红 严莲荷 邵 红 吴永强 沈耀良 杨景亮 郑旭煦 林春绵 金毓 呼世斌郭绍辉 钱 枫 崔兆杰 黄卫东 黄显怀 解庆林 蔡建安《环境工程》期刊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绿色新苗”一等奖南 京 赵铄秋 张慧颖 周子君 郎晓伟 苏晓丹 徐诗平 杨 (?) 杨智纲 吴继伟 湛中原无 锡 赵丹霖 殷红曦 张 洋 黄土豪 陈梦婕 胡 钰 任 烨徐 州 李 明 彭 华 宋春晓 刘雅丽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formamide,DMF)是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 ,接触人数多 ,职业危害严重。为了解 DMF长期低剂量接触的职业危害 ,我们对某腈纶厂 DMF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某腈纶厂纺丝车间 DMF作业工人12 6人作为 DMF接触组 ,其中纺丝操作工72人 ,水洗操作工 2 5人 ,烘干 15人 ,打包 14人。另外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 DMF及其它毒物者 6 8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研究对象的组成情况组别人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均值范围接触工龄 (年 )均值范围接触组 …  相似文献   

12.
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B93066及其发酵生产的鼠李糖脂(rhamnolipid)为研究对象,通过柱淋洗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鼠李糖脂对堆肥颗粒中单一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吸附传输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一定浓度(100~400mg·L-1)的鼠李糖脂能够有效地减弱细菌在堆肥颗粒介质中的吸附作用,增强细菌在介质中的传输和分散,使细菌得以传输到样品柱的更深层.这将有利于深层堆肥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原因可能是鼠李糖脂的存在改变了菌体和堆肥颗粒的表面性质,并且使菌体和颗粒之间产生位阻效应,减弱了它们之间的亲合性.  相似文献   

13.
欧盟—亚洲电能质量中国专家合作组第六次会议日前在内蒙古海拉尔市海拉尔宾馆召开,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黄永斌处长、国家电网公司方耀明处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陆宠惠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林海雪教授(规范起草人)、安徽大学李令冬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肖湘宁教授、全  相似文献   

14.
菇渣和鼠李糖脂联合强化苜蓿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晶  林先贵  李烜桢  尹睿 《环境科学》2010,31(10):2431-2438
采用植物生物量、多环芳烃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多个指标,通过菇渣、鼠李糖脂和植物的单独及联合作用的盆栽试验,评价了菇渣和鼠李糖脂联合强化苜蓿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60d内,苜蓿单独修复(AL)的降解率仅为14.43%,菇渣、鼠李糖脂联合苜蓿修复(GZ+RH0.5+AL和GZ+RH1.0+AL)显著提高了PAHs降解率,达到了32.64%和36.95%,比AL处理提高了115.45%和156.06%.与AL相比,GZ+RH1.0+AL对植物生物量提高程度最大,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达到了1.05g/盆和0.20g/盆.在修复过程,GZ+RH1.0+AL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别达到了31.37×106CFU·g-1和5.86×106CFU·g-1,特别是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达到了39.57×105MPN·g-1,分别是对照(CK)和植物单独处理(AL)的29倍和4倍.就土壤脱氢酶活性而言,菇渣和苜蓿联合作用(GZ+AL)处理的活性最高,GZ+RH0.5+AL和GZ+RH1.0+AL的活性次之,分别为90.57、67.56和21.02μg/(g·d).此外,与对照(CK)相比,菇渣、鼠李糖脂和苜蓿的联合作用(GZ+RH1.0+AL)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因此,菇渣和鼠李糖脂联合强化苜蓿修复PAHs污染土壤达到了比较理想效果,大面积田间试验有待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 ,高温环境可以扰乱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1,2 ] 。为了探讨高温作业对职业暴露人群心血管功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对某企业高温作业人群和该厂不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进行了心血管功能检查 ,并比较分析其危害情况 ,以期为更好地进行高温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某企业从事高温作业 3年或以上的工人 93名 (男 61人 ,女 3 2人 )为观察组 ,以该厂不接触高温作业的工人 99名 (男 63人 ,女 3 6人 )为对照组。两组工人均排除神经、内分泌和心血管既往疾病史。两组工人的文化程度、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ESI-MS)分析了石油降解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W3以甘露醇为碳源所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结果表明,所产鼠李糖脂共检出6种主要的鼠李糖脂同系物,均由1~2个鼠李糖分子和1~2个含β羟基的碳链长度为8~12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分子构成,其主要组分的m/z为649.6和621.5,对应的结构是RhaRhaC10C10和RhaRhaC8C10,分别占总检出物质量的57%和15.5%.该鼠李糖脂混合物中双鼠李糖脂的含量达到90%,是目前报道的双鼠李糖脂含量较高的菌株之一.该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1.4mN.m-1降到30.5mN.m-1,临界胶束浓度为48mg·L-1,在高温、高盐度及高pH等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在生物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努力付出,正所谓不经风雨何以现彩虹。刘载文的成功正印证了这句话。刘载文,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isodecyl Phthalate,DIDP)、甲醛(Formaldehyde,FA)二者联合暴露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氧化损伤机制,以及维生素E(Vitamin E,Vit E)对二者所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80只SPF级3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A)阴性对照组;(B)0.15 mg·kg~(-1)·d~(-1)DIDP组;(C)1.5 mg·kg~(-1)·d~(-1)DIDP组;(D)15 mg·kg~(-1)·d~(-1)DIDP组;(E)150 mg·kg~(-1)·d~(-1)DIDP组;(F) 1 mg·m~(-3)FA组;(G)1 mg·m~(-3)FA+15 mg·kg~(-1)·d~(-1)DIDP组;(H)1 mg·m~(-3)FA+15 mg·kg~(-1)·d~(-1)DIDP+100 mg·kg~(-1)·d~(-1)Vit E组.连续染毒3周.于染毒第13 d开始进行水迷宫实验,末次给药后24 h内取小鼠脑组织制作切片和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匀浆中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表明,(A)组~(E)组小鼠脑海马组织氧化损伤逐渐加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逐渐下降;(G)组较(F)组小鼠脑海马组织氧化损伤加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H)组较(G)组小鼠脑海马组织氧化损伤减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高.研究显示,DIDP可通过氧化应激作用,引起脑海马组织损伤,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PS0201-01)]、双突角毛藻(ChaetocerosDidymus)、柔弱角毛藻(Chaertocerosdebili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5种硅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海洋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脂的浓度从0.5mg/L至10.0mg/L逐渐递增时,对5种硅藻的生长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各海洋硅藻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了鼠李糖脂对不同硅藻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这种差异性与各海洋硅藻生物膜的脂肪酸组成不同相关,海洋硅藻的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低,相对应的96h-EC50值越低,鼠李糖脂对其生长抑制作用越强,反之亦然.进一步探讨了鼠李糖脂抑藻效果与分属不同门类的多种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的关系,确证了鼠李糖脂的选择性抑藻作用与不同海洋微藻生物膜的脂肪酸组成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人正常角膜上皮细胞(HCE)经室内环境浓度下的铜(10μmol·L-1)、锰(20、40 μmol·L-1)单独及复合暴露后,采用CCK-8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使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测定了细胞凋亡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从分子水平比较了不同暴露组炎症(NLRP3,IL-1β)和凋亡调控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