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研究川芎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中压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7-氧代-β-谷甾醇(1),7-氧代-β-豆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9,11...  相似文献   

2.
从弯茎还阳参全草中首次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20(30)-烯-3β,21α-双羟基蒲公英烷(3)、秦皮乙素(4)、乌素酸(5)、齐墩果酸(6)、芹菜素(7)、木犀草素(8)、二十八烷酸(9)、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10)、胡萝卜苷(11)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12).其中,化合物3、4、5、8在体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具有抑制作用.参17  相似文献   

3.
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为螯合剂,三氯甲烷为萃取剂,采用卡尔曼滤波和分光光度法同时分析长江和嘉陵江现场采集的地表水样中Cu~(2 ),Cd~(2 ),Zn~(2 )和Pb~(2 )的浓度.4种金属离子的实验室回收率在91.0%-113.1%之间;比较长江、嘉陵江国控点例行监测数据,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能直接应用于江河水样多种金属污染物的同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金鸡菊(Coreopsis drummondii)的抗TMV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跟踪法从金鸡菊根中分离获得抗病毒活性物质,经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鉴定该物质为1-苯基-1,3,5-三庚炔.采用半叶枯斑法、叶圆盘法测定了该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2 mg/mL的该化合物对TMV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制侵染和增殖活性,其对TMV侵染和复制的抑制率分别为73.5%和84.3%.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TMV外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2 mg/mL的该化合物对TMV外壳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率为79.8%.图6表1参19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苏铁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从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的茎、雄花、雌花和种子中共分离出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佳味酚β芸香糖苷(1),穗花杉双黄酮(2),罗汗松双黄酮甲(3),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和棕榈酸(7).其中1和4均为首次从苏铁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苍耳子(Fructus Xanthii)是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慢性鼻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毒性.为明确苍耳子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正、反相反复硅胶柱色谱及MCI柱色谱等方法,对苍耳子8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阿魏酸(1)、咖啡酸(2)、绿原酸(3)、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6,7-二甲基-1,4-二氢-2,3-喹喔啉二酮(5)、咖啡酸胆碱酯(6)和4′-O-二氢红花菜豆酸钠盐-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参10  相似文献   

7.
淡黄杜鹃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标准样品叠加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淡黄杜鹃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共鉴定出单萜烃18个、倍半萜烃41个,并测得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是:β蒎烯、α蒎烯、乙酸冰片酯、柠檬烯、β榄香烯、香桧烯、香茅醇和月桂烯  相似文献   

8.
以毒死蜱降解中间代谢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TCP)高效降解菌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sp.)T6为材料,研究其在土壤中对TC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接菌量和初始底物浓度对TCP的降解都有影响,T6菌株降解TCP的最适温度为30℃,当土壤含菌量〔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计〕小于10×108kg-1时,降解率随着含菌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含菌量超过10×108kg-1时,降解率不再提高。降解率随着TCP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TCP初始浓度为50~100 mg·kg-1时,6 d内可将50 mg·kg-1TCP降解80%。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来源于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DSP-1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插入菌株T6基因组16S rRNA基因中,成功构建一株可彻底矿化毒死蜱的重组工程菌株T6-mp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罗尔斯顿菌T6-mpd和T6的生长特性基本一致。对T6-mpd菌株降解毒死蜱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LB培养基中,T6-mpd对毒死蜱的水解效率与DSP-1基本一致,但在基础盐(MSM)培养基中,T6-mpd在60 h内对5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仅为36%,显著低于DSP-1。模拟土壤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菌量为108kg-1条件下,T6-mpd在2 d内可将50mg·kg-1毒死蜱降解64%。认为T6-mpd菌株在毒死蜱残留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D201树脂对双组分萘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自双组分水溶液中选择吸附分离1-氨基-2-萘酚-4-磺酸(1,2,4-酸)和2-萘酚,考察了溶液pH值、浓度、温度、树脂床高及流速等因素对吸附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3—6时,树脂对1,2,4-酸有较高的吸附量及吸附选择性,利于1,2,4-酸与2-萘酚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等温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模型.动态吸附表明,至1,2,4-酸的泄漏点时,吸附流出液中几乎只含2-萘酚,1,2,4-酸被吸附于树脂上.随着树脂床层的增长或初始浓度和流速的减小,都使泄漏点推迟及分离系数提高.载酚酸的树脂柱可用15%质量比的NH4Cl和20%体积比的乙醇混合液定量洗脱1,2,4-酸.  相似文献   

10.
对从药用植物胜红蓟茎部组织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与ITS分类学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设计优化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条件;探究发酵液不同极性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EAE、乙醇提取物EE和石油醚提取物PEE)黄酮、多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二氮-双(3-乙基...  相似文献   

11.
杠板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方法从蓼科药用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分离了21个化合物(1~21),通过MS与NMR数据鉴定这些化合物为α-tocopherolquinone (1), 7'-dihydroxymatairesinol (2), (24S)-24-ethylcholesta-3β,5α,6α-triol (3), 4-dihydroxy-5,7-dihydroxy-4-(4-hydroxyphenyl) coumarin (4), quercetin (5), cucurbitacin Ⅱa (6), cucurbitacin U (7), iotroridoside A (8), pokeweedcerebroside 5 (9), bonaroside (10), helonioside A (11), helonioside B (12), lapathoside D (13), vanicoside B (14), vanicoside C (15), vanicoside F (16), asteryunnanoside F (17), saikosaponin M (18), hydropiperoside (19), 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6"-butyl ester (20), 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6"-methyl ester (21). 化合物1~19(除4,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除4,5)和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参22  相似文献   

12.
袋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袋花忍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将其鉴定为E-p-coumaryl hexacosanate(1)、β-谷甾醇(2)、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3)、十六烷酸1-甘油酯(4)、(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6)、二十四烷酸(7)、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8)、乌苏酸(9)、柚皮素(10)、胡萝卜苷(11)、木犀草素(12)、柏双黄酮(13)、咖啡酸(14)、洋芹素(15)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其中木犀草素(12)和咖啡酸(14)为袋花忍冬中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图1参13  相似文献   

13.
刺茶美登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刺茶美登木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7个化合物:prinsepiol(1),( )-松脂醇(2),(-)-松脂醇(3),(-)-丁香树脂醇(4),( )-cycloolivil(5),(-)-橄榄树脂素(6),1-羟基-松脂醇(7),ilelatifolD(8),东莨菪素(9),β-香树素乙酸酯(10),α-香树素乙酸酯(11),fupenzicacid(12),( )-儿茶素(13),secoisolariciresinol(14),软脂酸-1-甘油单酯(15),植物醇(16),咖啡酸(17),3,4-二甲氧基肉桂酸(18),(-)-massoniresinol(19),tanegool(20),β-谷甾醇(21),羽扇豆醇(22),白桦酯醇(23),β-胡萝卜甙(24),齐墩果酸(25),熊果酸(26)和(-)-橄榄树脂素乙酸酯(27).图1表1参34  相似文献   

14.
德务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务淫羊藿地上部分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硅胶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反复分离纯化,用各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德务淫羊藿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和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烷醇(Ⅰ)、正十八酸(Ⅱ)、β谷甾醇(Ⅲ)、γ谷甾醇(Ⅳ)、20Hydroxydammar24en3one(Ⅴ)、桂木宁U(artoninU)(Ⅵ)、胡箩卜甙(Ⅶ).化合物Ⅰ~Ⅶ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参6  相似文献   

15.
迭鞘石斛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为川产石斛主流品种,在传统中医药中应用广泛,主要具有促进肠胃运动、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扩张血管、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现从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鸟苷(1)、它乔糖苷(2)、vanilloloside(3)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迭鞘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它乔糖苷(2)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短序醉鱼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短序醉鱼草中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成分,从该植物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洋芹素(1)、芦丁(2)、槲皮素(3)、E-对-羟基肉桂酸(4)、β-谷甾醇(5)、β-胡萝卜甙(6)、豆甾醇(7)、3,4-二甲氧基肉桂酸(8)、木樨草素(9)、丁香醛(10)和华良姜素(11).化合物1、3和9显示一定的ACE抑制活性.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17.
从细叶草乌根中首次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将其分别确定为滇乌碱(Ⅰ)、乌头碱(Ⅱ)、丽江乌头碱(Ⅲ)、塔拉萨敏(Ⅳ)、8-去乙酰滇乌碱(Ⅴ)、展花乌头宁(Ⅵ)、大黄酚(Ⅶ)、β-谷甾醇(Ⅷ)、棕榈酸(Ⅸ)、4,4'-二甲氧基联苯(Ⅹ)、胡萝卜苷(Ⅺ)和1-O-对乙氧肉桂酰基-D-吡喃葡萄糖(Ⅻ).参9  相似文献   

18.
采用DNS法研究了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低等木食性白蚁——黑胸散白蚁纤维素酶的体外酶活特性以了解其纤维素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内切β-1,4-葡聚糖酶(E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葡萄糖苷酶(BG)这3种酶的最佳反应时间均为15 min,最佳底物浓度为1%,最适反应pH为5.6,最适反应温度为3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EG、CBH和BG的活性分别达到71.3(±13.9)U/mg、5.8(±0.8)U/mg和4.1(±0.7)U/mg.EG在体外的热稳定性较差,在50℃及更高温度酶活很低或完全失活,但该酶对pH稳定性较好,在pH 3.2~8.0范围内酶活力变化不大.Native-PAGE电泳检测到该白蚁体内至少有8种不同的EG活性条带,肠道不同部位纤维素酶活性条带种类不同.这些研究表明,木食性白蚁降解纤维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纤维素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