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责     
我戴着“安全第一”的袖标在大冲车间里走着。作为一个安全员,我每天都要到各车间转一转,看是否有人违章作业。当我经过晓金开的那台大冲床时,她停下车,神秘地冲我招招手,我走了过去。 晓金是我们车间的才女,能歌善舞,还画一笔好画。她看我走近了,就用棉纱擦擦手,从衣袋里掏出张照片:“哎,你看看,怎么样?”她口气里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夸耀和满意。照片上是个美发小伙子,两只眼睛明亮而深沉,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挺帅的。”我称赞道。“什么时候认识的。”“认识一个多月了。他是美院教国画的老师。”说着,她把照片放回口袋里,又开动了冲床。…  相似文献   

2.
接触了很多安全工作者,但很少见到女性,对于女安全员便充满了好奇。巧得很,在安全文化网上居然认识了这样一个女安全员,她叫莫莉静。莫莉静,名字让人感觉清新宁静,一接电话,就听见她爽朗的笑声:“你就叫我阿莫吧!”她的开朗健谈,让我这个记者一开始反而显得生涩了。阿莫,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微波炉元器件车间一位普通的安全员。“就这样,我成了安全员” 2000年,阿莫高中毕业,只身从广西来到广东,进入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微波炉元器件车间,在流水线上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相似文献   

3.
我刚进厂,被分配到氢气车间,在高师傅名下当一个徒工。听人说高师傅技术高、待人好。然而,头一天就惹我一肚子气。刚见面,他一开口就问: “你来上班,学习制氢吗?” “是啊!”我回答。 “不行,你这打扮不许进车间。”他竟然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指责起我来。 我看看自己,打扮也没什么特殊的呀!脚上穿着涤纶袜、回力鞋,肉穿涤纶衬衣、衬裤,外衣是一件笔挺的纯的确良。 高师傅看我迷惑不解,就带我走向一个房间,只见门前挂着一个木牌,上写着“静电实验室”。这个房间很别致,橡皮铺的地面,塑料贴面的墙,空气特别干燥。高师傅“嗵”的一声把门关上,然…  相似文献   

4.
遵照江西省冶金总公司的要求,我们车间从1992年1月起,开展了一个群众性的以“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以下简称“三不伤害”)为中心的安全自主管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车间工人的群体安全意识增强,职工个人防护能力明显提高,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工伤事故,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去年8月,鞍钢耐火厂白砖车间乙班代班段长刘玉珍被指派为该车间安全员。有人在私下议论,白砖车间月月事故不断,安全员调换了六、七个也没顶用。现在派个女同志担当此任,能行吗? 刘玉珍刚上任,乙班有人给她递小话:“刘姐,你是乙班出去的,遇事可别胳膊肘往外拐啊!安全检查先透个风,咱们好有个准备。”刘玉珍听了不作回答,心中自有主张。一次,乙班2号回转机有个机工上岗没戴安全帽,被刘玉珍检查发现了。照样按规定罚了款,还当面批评了他。又一次,有个女青工违章作业应该罚款,她想,自己和刘玉珍是邻居,怎么也得留点面子,就去找刘玉珍,说:“刘大…  相似文献   

6.
“事儿妈”     
您乍一听这“事儿妈”的题目,还以为我讲的是哪位女同胞的事儿呢。说来也真不好意思,这是人家给我起的外号。咱这三十好几的大老爷们,却摊上了这么个雅号,您说我这心里头是个啥滋味? 不过,这也是事出有因。那是1986年,我从车间被调到了厂安全科,自打那时起,每天都要下现场巡回检查。咱这个人认死理,干什么都较真。在检查中,遇见违章的,不管他是男是女,是官是兵,照章处理,从不留情面。完了还给人家唠唠叨叨的侃上一通。比如说“你这样违章操作,不是等于自杀吗?”“哎,你一人出事故,全家跟着受苦,全车间、全厂都得跟着你受连累。”跟人家说这…  相似文献   

7.
车间开展“6S”工作,在整理更衣柜时,小苏翻出了一顶破旧的安全帽,帽带、帽圈早已损坏,不能使用。他出门时,把它丢进了车间门口的垃圾桶。在他无意回头瞬间,一位女劳务工从垃圾桶里拿出了那顶安全帽放进了自己的袋子里。  相似文献   

8.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4午7月22日那过去不久的一幕。上午9点30分,我正和两个工友(其中1人是公司生产科长)在一个空油罐里进行切割作业。突然“轰”地一声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是这“轰”地一声猛响,把车间的门窗、玻璃全震烂了,一个油罐也飞出了老远。我们3人都受了重伤。  相似文献   

9.
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突出重点,大胆创新,是车河选矿厂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 创新党建包括:一车间党支部开展的“党员讲师团“活动、维修加工车间党支部进行党员积分管理对标活动、三车间党支部开设的“党员网络学习课题”、  相似文献   

10.
“轰”的一声,我厂电镀车间的一台塑料风机爆炸了,青年工人们一窝蜂似地跑到了出事地点…… 电镀车间孙主任急忙拿起电话:“喂!你是技安科吗?我们车间出事故了,小李受轻伤!” 我赶到出事现场,原来是8号塑料风机爆了,金属防护罩被击穿一裂口,有3块塑粉碎片飞到了6米多高的工房顶,有一小块厚8毫米、重30克的塑料片飞出5米,击伤了小李的头部。 “塑料风机不怎么样,容易老化碎裂,没用上一个月就坏啦!” “幸亏打在小李头上那块碎片不大,不然真够他受的!” 工人们议论着。我和车间领导商量,让维修工人先拆除风机防护罩,以便查看风机爆炸原因。 防…  相似文献   

11.
6月8日下午三点多钟,德阳东方石化通用设备总厂三分厂铆焊车间已上班半个多小时,叮的敲击声和噼啪的电焊声正奏着雄壮的“交响曲”,工人们在为“双过半”挥汗如雨。 突然“砰”的一声,车间东头侧门附近,一股火焰从焊接平台上对着通道冲出两米多远,一根橡胶管在火焰旁边蛇一样地扭动,发出令人恐怖的“哧哧”声。 原来是一个刚电焊完的工件将两根绞在一起的乙炔和氧气管烤化,乙炔气漏出并被高温引燃,氧气也从烧断处高速往外喷。 人们一阵惊慌,有人开始拔腿往车间外面跑。现场指挥生产的分厂副厂长万立平见状,立即大步上前,用力将烧得滚烫的乙…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吴淞水泥厂最近举办了一次遵章守纪照片展览,展出了46张照片。这些照片是该厂厂长和两名干部在一次检查夜班工人劳动纪律时拍摄的,其中10多张反映了上夜班工人认真遵章操作的情景;另30多张反映了上夜班工人睡大觉、玩忽职守、违章操作等混乱现象.这次展览对大家教育很深刻。烧成车间、制成车间的领导干部看到照片中上班睡觉的有本车间的职工,深感自己没有把教育工作做好。有的工人看了照片说:“上班时劳动纪律这么松,哪能保证安全生产呢!”还有个青工说:“过去我认为上班打瞌睡没关系,看了照片上这种乱糟糟的情景,使我认识到今后上班再…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初春的一天上午,英国考合尔公司主席大卫·沃德先生在厂办公室主任王者俊陪同下,参观大连重机厂铸钢车间。他还没走进车间就突然止住了脚步,问道:“这个车间今天休息吗?”王者俊告诉客人:不,工人在正常生产。”客人又指着雪白的墙壁、明净的窗户和整洁而湿润的地面再次询问:“那么,是特意安排的吧?”“每天都是这样。”当沃德先生一行步入车间,亲眼看到电炉吐着火舌在熔炼,砂型工人在聚精会神地造型时,禁不住伸出大姆指连声说道:“好,好!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一个铸钢车间的防尘能搞到这个样子是少见的,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是的,铸钢…  相似文献   

14.
有位宣传干事去车间“挂职”书记,在车间安全教育会议上,这位书记引经据典,给工人讲了一通安全生产需要“慎独”的道理。会后工人反映:书记的“安全理论”脱离实际。“慎独”,缘自《中庸》,原话是“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高尚的人在自己一人独处、没有人能够看见,无人监督时,仍然能够谨慎从事,一丝不苟地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问心无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俗地、简单地讲就是,“独自一人时谨慎从事”。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修养》把“慎独”讲得非常透彻,“文化大革命”以前,许多共产党员或者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把“慎独”作为自己思…  相似文献   

15.
防护镜     
说了个同志周三愣, 他比二愣还多一愣。 台下观众都认识, 他在铸造车间当炉工。(白):不认识的举手?没举手的──噢,全认识。 这三愣生产真是有愣劲, 隔窗户吹喇叭──外边有名声。 这一天,生产正忙炉火红, 头顶上天车响铃声; 三愣手拿炉钎炉前站, 满头大汗干得凶。 要不是十冬腊月天, 他早就光着膀子露着胸。 这时候走来人一个, 正是安全值班大老锺。(白):“喂,周三愣!” “什么事儿?安全大员。” ‘我问你为啥不戴防护用品? 为啥三令五申你不听?”(白):“嗨,安全大员。” “我身上穿的是工作服, 头上戴着帽一顶。 翻毛皮鞋脚上穿, 一根筷子…  相似文献   

16.
智利33名矿工在地下生活逾三个月,心理如过山车般起伏。智利卫生部长海梅·马纳利奇在圣何塞铜矿附近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当自己告诉矿工,他们的升井顺序将取决于技术因素时,对方的反应显现出值得称赞的精神。“这没问题,但我想最后一个出去。”一名矿工对马纳利奇说。另外一名矿工反驳:“噢,朋友,我说过我要最后一个出去。”“不,不,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的妹妹刘建军,是郑州化工厂塑脂车间工人。在1978年11月28日该厂发生的聚氯乙烯气体爆炸重大事故中,不幸以身殉职,年仅二十岁。与她同时受难牺牲的还有一个党员干部,另有五个同志受重伤。 该车间本是一级防爆单位。但车间以领不到防爆开关为理由,违反安全规定,安装了一个普通三闸刀开关。大多数职工也没有受过化工安全生产教育,不懂得起码的安全防爆知识。在聚氯乙烯气体外溢达到易燃饱和浓度时,有个工人拉闸断电,在闸刀跳火一瞬间,引起气体猛烈爆炸,把整个车间炸为平地,造成巨大损失。 事故的发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四人帮”…  相似文献   

18.
我永远忘不了二十八年前那个午后时分,一个维修上的小小疏漏,差一点让我走上黄泉路…… 一九七零年七月二十五日下午一点,单体车间刚刚结束检修,容积为五十立方米的丙烯球罐开始进料。当罐内压力很快升至五个大气压时,我和另一名当班的操作工突然发现球罐下面“哧哧”冒出白色气体,并迅速在地面蔓延成一个方圆四十平方米、厚度达一点五米的“雾团”。不好,跑丙烯了!我赶紧报告调度立即停料,建议消灭火源,疏散职工,查找漏点。 在远处观察,初步断定是一个直径五十毫米管线上的第一道法  相似文献   

19.
找罪受     
午饭时,机 修工杨大牛走出 车间,几句刺耳 的话传到他的耳 边:“啥屁官?今 天讲安全课,明 天搞安全标语 牌,六个指头挠 痒,就显他那一 道子。”一个卷卷 毛小伙子边说边 比划着:“我私开 一次天车,他就 罚我两块,我叫 他不安生,给他 买个花圈用!嘻 嘻……” 大牛知道他 们又在骂他的师 傅老马了,就故意咳了一声,那卷卷毛见这黑小伙不好惹,不吭声了。 大牛有点埋怨起马师傅来了。当个兼职安全员,偏拿起棒槌当真(针),真格的按规定办事,结果得罪人,气没少受。工人说些怪话倒也罢了,连车间人称蛮子的张主任也常和师傅顶牛。刚才张主任气冲冲地去…  相似文献   

20.
<正>生产车间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通过严格有序的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圆满完成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如果安全管理做不好,就会引发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发生。因此,笔者建议生产车间根据自身安全管理特点,充分依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平台和车间主体管理架构,并以“三个五”(五项工作、五大职能、五个要素)内容创建生产车间安全管理模式,为生产车间搭建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