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危险废物与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产量状况。以中国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危险废物与工业固体废物产量进行了全面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危险废物占工业固体废物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反映出中国危险废物统计涵盖的范围远没有发达国家广泛,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今后危险废物实际产量还将增加;另外,中国高新技术行业以及西部资源省份的危险废物产量占工业固体废物的比例较大,值得有关部门重视管理。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固体废物分类体系是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我国的分类体系构建进展较为缓慢。从我国固体废物分类现状和固体废物管理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关于固体废物分类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固体废物分类体系的构建原则、方法以及框架,以期为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固体废物相关概念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体废物法对废物的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当中,对这些概念缺乏深入认识,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对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调查、认定、统计、管理、预测、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与废物相关的行动出现偏差甚至不准确。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废物利用、处置、贮存、排放等概念包含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工业固体废物控制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所有固态的、半固态和除废水以外的高浓度液态废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现代工业文明在发展的初始时期,由于忽视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生存环境的破坏作用,使各类固体废物与日俱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治理课题。从温州的情况来看,形势也木容乐观。本文试就温州的固体废物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作初步探讨。1温州市固体废物的基本情况从1995年开始,温州环保系统对全市固体废物进行申报登记。通过对全市886家固体废物申报登记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是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环境保护三个转变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固体废物法制体系逐步形成;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分别比2004年增长4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省限制进口类固体进口现状入手,分析了固体废物进口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省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固体废物投入产出表,分析包括资源提供、产品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废物处置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并对理想条件及其他条件下固体废物资源化对于资源节约、废物减量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介绍了香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系统管理,即分类、收集、监测分析、处理和预测评价。香港环保署自80 年代开始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监测并系统管理。在全港设置了3 个大型策略性填埋场、5 个垃圾转运站、1 个垃圾焚烧厂(1997 年5 月关闭) 和1个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目前,香港政府正筹建一个新的、技术先进的焚烧厂。从1986 ~1997年,这些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全港废物量为8960 ~24300t/d,其中城市固体废物比例每年不等,最低为30 .7 % ,最高为65 .5 % 。1997 年,这些废物中可循环再利用物接近50 % ,出口部分达120 多万吨,回收资金20 多亿港元。根据历年来城市固体废物量与本地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数量的密切相关性,预测出2011 年城市固体废物人均产率为2 .56kg/ 人·d, 城市固体废物量为12810 t/d。城市固体废物系统管理紧迫而重要,香港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10.
工业固体废物具有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和性质复杂等特点,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健全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是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固体废物管理相关制度出台、机构变革等方面综合考虑,将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阶段分为无序摸索阶段、探索起步阶段、法制化阶段、全面提升阶段和规范化管理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国内外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事件,阐明了各阶段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模式与关注重点。本研究可为我国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现代化治理能力、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布特点、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析了我国地方及云南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含苯酚危险废物的改进型Fenton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以EDTA钠铁作为催化剂的改进型Fenton氧化体系,研究改进型Fenton氧化处理含高浓度苯酚危险废物的影响因素、处理效果和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含苯酚污染土壤的自配样,当EDTA钠铁投加量为2μmol/g,15%H2O2投加量为0.1 mL/g,体系含水率为33%左右,反应时间60 min时,苯酚(含量为2 mg/g)的氧化降解率可达90%以上,反应后的体系pH约为5.7,便于直接进行固化稳定化等后续处理。该处理过程较传统型Fenton体系温和、安全,且适用于中性pH的体系,可应用于高苯酚含量且以固相无机质为主体的危险废物的快速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13.
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浸出能力强、毒性大,属于危险废物,若处置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采用酸洗-电沉积联用技术,考察硝酸浓度、液固比和酸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电沉积电压和时间对酸洗废液中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同时评估处理后飞灰的浸出毒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 mol·L−1、液固比为25的硝酸中浸渍洗涤60 min条件下,酸洗能成功去除飞灰中95.26%的Zn、83.06%的Pb、72.62%的Cu和97.85%的Cd;在电压为14 V,电沉积4 h的条件下可回收酸洗废液中95.80%的Zn、99.04%的Pb、79.95%的Cu和90.37%的Cd。对Zn、Pb、Cu、Cd的连续提取和浸出毒性测试表明,处理后飞灰易浸出组分占比降低,残余态物质占比提高,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要求,可直接进行填埋或作为非危废固体进行资源化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飞灰中重金属脱除和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危险固体废物焚烧残渣的稳定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危险固体废物稳定剂Na3 PO4、Na2S、腐殖酸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电石渣对台州典型危险固体废物焚烧残渣进行稳定化处理.以残渣中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Pb、Ni、Cu、Zn的去除率为衡量指标,进行稳定化时间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a3 PO4、电石渣可在7d后达到较好的稳定化效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稳定;而Na2S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因特网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跟踪危险废物转移和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 ,也是实施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有效工具。然而 ,目前使用的纸质联单系统 ,运行过程繁杂、周期长、耗费人力和物力 ,与现代化管理不相适应。本文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化转移联单解决方案 ,论述了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和运行情况。这一系统采用了因特网技术 ,能实现联单运行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简化运行过程 ,提高效率 ,为我国危险废物转移的电子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源自科研和监测等活动的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量迅速增加。但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性的实验室危险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政策支撑,相应废物管理存在着较大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本文采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了北京2021-2030年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量,系统总结、分析了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高校和产业园区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2021年-2030年北京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量将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和2030年产生量分别为2.91×104和5.20×104 t,采用该方法和参数对全国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量进行简单地预测,预计2025年和2030年产生量分别可达133.17×104和231.16×104 t。在管理方面,仍存在政策不健全、收运处置困难、环保意识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危险废物责任主体,形成管理机制及指南。针对收集环节,建立高校定时定点收集处理和小微企业豁免相结合的收集体系,并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日益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产废量与处理能力矛盾日益凸显以及实验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未得到妥善解决等问题,在分析和整理部分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实验室废液、废水安全管理为例,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实验室环境安全体系,开展实验室废液减量化、降危化研究以及加强实验室废水回用研究和应用的对策和建议,为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实验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制油技术产生的易蓄热自燃的渣蜡属于危险废物,处置不当会带来较大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通过与燃料煤混合燃烧的利用方式处理渣蜡可降低处理成本,同时减少能源浪费。按燃料煤与渣蜡30∶1的比例混合,通过循环流化床 (CFB) 锅炉掺烧,对其热能进行利用,并研究其对CFB锅炉运行和灰渣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后的掺烧燃料组分变化差异较大,部分重金属含量有所增高;掺烧实验开始阶段锅炉的运行负荷和炉膛的出口温度出现明显上升,而工况稳定后,波动不大;相比燃料煤,掺烧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的热灼减率无明显差异,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贡献均以OCDD为主导,但重金属铬、锰和铜含量稍有增加,主要受渣蜡中重金属迁移和难挥发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循环流化床 (CFB) 锅炉掺烧发电的方式对渣蜡进行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湿解焚烧综合处理垃圾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湿解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技术的原理和其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应用,并简述了其在一段时间的调试和运行后表现出的优点。为国内未来垃圾气化熔融焚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