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附载型吸附剂对煤油中硫醇类硫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浸渍-焙烧法制备的载有铜、铅或锰的附载型吸附剂吸附煤油中的硫醇类硫,脱硫醇效果显著。制备的各种吸附剂吸附硫醇类硫的过程中的液膜扩散,颗粒内部的扩散性存在差异。等温吸附曲线显示载铜氧化铝吸附剂对硫醇的吸附遵从Langmuir方程,载铅氧化铝吸附剂对硫醇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流量为每小时1个床体积的固体床动态吸附结果表明,载铅氧化铝吸附剂吸附过程到达穿透点(硫醇类硫浓度为2.55mg/L)的连续过液量为97个床体积。  相似文献   

2.
AT-SS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和除铅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颗粒吸附剂在含铅溶液中的振荡实验.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AT)和钢渣(CS)、水泥(SN)、石英砂(SS)制得的多种复合颗粒吸附剂的除铅性能及制备条件.确定出最佳颗粒吸附剂为AT-SS,混合比为5:1,700℃下焙烧120min.对铅的静态吸附容量高达500mg/g以上,动态吸附容量为60mg/g.在1.5ml/min的流速下,穿透时间为20h,洗脱回收率为48.3%.当Pb进样量为200mg/L时,AT-SS吸附剂在236倍床体积之内,流出液浓度低于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焚烧烟气中重金属的控制以活性炭烟气喷射技术为主,然而该吸附剂高温(>150℃)下性能较差,吸附温度窗口较窄,因此开发耐高温非碳基吸附剂对于焚烧烟气中重金属的控制意义较大.以硼酸及三聚氰胺作为前驱体原料,将硫脲作为硫源掺杂进前驱体,经高温扩散后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硫掺杂改性氮化硼(S-BN)吸附剂,并进行气相重金属高温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S-BN吸附剂表面呈棱状结构,内部孔隙结构明显,不同S掺杂摩尔比下的形貌结构有一定差异.S-BN吸附剂内部孔体积范围为0.17~0.39 cm3/g,孔径分布范围为0.85~284.39 nm,平均孔径为2.95~4.19 nm,属于典型的中介孔多孔吸附剂.②当S掺杂摩尔比为0.50且1 300℃下煅烧5 h时,获得的S-BN吸附剂比表面积最大,达524.17 m2/g.S-BN吸附剂对气相重金属的最佳吸附温度为150~200℃.吸附过程中前5 min的吸附速率较快,并且在1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饱和状态.③吸附过程动力学拟合分析发现,低温下S-BN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导,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过程逐渐转变为以化学吸附为主导.研究显示,该试验制得的新型S-BN吸附剂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对气相重金属的饱和吸附量可以达到54.15~74.13 mg/g,对于气相重金属锌的吸附能力是活性炭的1.9~10.0倍,并且在相对高温(300℃)的吸附条件下仍可以保持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柠檬酸为改性剂对木薯秸秆进行改性制备阳离子吸附剂。以铜离子去除率作为评价吸附剂吸附性能指标,对制备最佳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FT-IR、SEM、Zeta电位和X衍射技术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对铜离子吸附过程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反应物(木薯秸秆∶柠檬酸)剂量比为1 g∶7.2×10~(-3)mol,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30 min;表征结果证明了改性吸附剂中羧基的存在;柠檬酸改性木薯秸秆吸附剂能够快速吸附重金属铜离子,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饱和吸附量达到2.19 mmol/g。证明柠檬酸改性木薯秸秆吸附剂是一种潜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5.
用蛇纹石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蛇纹石粉矿为原料制备吸附剂,进行了含铜废水的吸附处理试验,研究了吸附剂的用量、粒度、溶液的酸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除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蛇纹石吸附剂具有良好的除铜效果,经改性后的蛇纹石,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将含铜工业废水中的铜含量降至1mg/L以下,方法简单,除铜率高。  相似文献   

6.
AT-SS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和除铅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颗粒吸附剂在含铅溶液中的振荡实验,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的钢渣,水泥,石英砂制得的多种复合颗粒吸附剂的附铅性能制备条件,确定出最佳颗粒吸附剂为AT-SS,混合比为5:1,700℃下焙烧120min,对铅的静态吸附容量高达500mg/g以上,动态吸附容量为60mg/g。  相似文献   

7.
海洋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重金属Cu2+、Pb2+的吸附特性。将沉积物分为不同粒级,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突跃和吸附等温实验,探讨粒度、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初始浓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越小,对重金属的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时间有所差异,但在1.5 h均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均随pH值升高而逐渐增加,但铜的吸附较铅的吸附速度快;铜的吸附量与吸附剂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而铅的吸附量在初始浓度较低时变化明显,随初始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减小;铜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而铅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吸附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东京  张禛  吴江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5):1862-1868
用简易热剥离法合成了氮化碳纳米片(CNNS),再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铜负载于CNNS表面合成了载铜CNNS吸附剂,用于低温下吸附脱除气态单质汞(Hg0).利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NNS对Hg0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温度为120℃时,脱汞效率约为54.2%;载铜修饰可极大提高CNNS的脱汞活性,脱汞效率在40~240℃温度范围内均大于82.3%,这归因于铜与氮化碳间的紧密接触.煅烧温度对载铜CNNS的脱汞活性影响较大,最佳煅烧温度为200℃.通过载铜修饰可有效活化CNNS,提高其对Hg0的氧化能力,这可能归因于铜离子与氮化碳之间的莫特-肖特基电子转移效应.SO2和水蒸气对载铜CNNS的脱汞性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含甲亚胺基团的二酸与二胺反应,制备了聚甲亚胺酰胺树脂。用KBr压片法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并对其吸附去除水溶液中铅离子进行研究。探索了pH、铅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以吸附量和去除率为综合目标,最优条件是:pH为6.5,吸附剂投放量为50 mg,铅离子初始浓度为300 mg/L,吸附时间为60 min;此时吸附量达到275 mg/g,去除率达91.7%。25℃时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铅离子吸附去除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选取小麦秸秆(WS)为原材料,采用化学合成法向WS上引入了二硫代羧基,制备了一种新型重金属吸附剂二硫代羧基化小麦秸秆(DTWS),考察了DTWS投加量、振荡速率、pH值、吸附温度以及Cr(Ⅵ)初始浓度等对DTWS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FTIR、SEM-EDS等方法探究了DTWS对Cr(Ⅵ)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振荡速率为200 r·min-1、吸附温度为30℃时,DTWS对Cr(Ⅵ)初始浓度为25 mg·L-1、pH值为6.0的含Cr(Ⅵ)水样吸附效果最好,最高去除率可达99.12%.DTWS对Cr(Ⅵ)的吸附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且DTWS对Cr(Ⅵ)的整个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DTWS对Cr(Ⅵ)的吸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静电吸附、物理吸附以及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在内的化学吸附,其中小麦秸秆中引入的二硫代羧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粘土吸附剂自溶液中吸附铅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性能.该吸附剂吸附铅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用3MH2SO4振荡处理4h,然后在200℃下培烧2h,该吸附为放热过程.饱和吸附量为16.8mg/g,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其吸附热为-609.6J/mol.  相似文献   

12.
AT—CS吸附剂及其除铅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吸附剂在含铅溶液中的振荡实验,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AT)和钢渣(CS)混合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及其除铅性能。确定出最佳条件为AT/CS混合比为1:1。3mol/l H_2SO_4处理480分钟并在105℃下热处理2小时。AT-CS吸附剂在良好扩散条件下,30分钟内可去除大部分铅,对铅的吸附容量高达670mg/g以上。  相似文献   

13.
改性钢渣的除铅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添加氧化铝改性制得的钢渣吸附剂在水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良好的除铅效果。A1/CS比为0.5,0.5mol/L H_2SO_4溶液中处理1h并适当灼烧的CS-A1吸附剂在30min之内即可完成对铅的吸附,实验得到的铅去除量达420mg/g,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吸附去除液相的硫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吸附分离原理,研究液相中活性炭对硫醇的吸附,通过测定硫醇的浓度,作出其相平衡和透过曲线,确定活性炭在液相中的除臭(硫醇)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铝粉煤灰预脱硅液作为载体原料,通过使用胺基化合物对载体改性制备低温CO_2吸附剂.应用6 sigma中的工具,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理想的吸附剂,并对吸附剂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O_2吸附剂表现出良好的CO_2吸附性能.此类CO_2吸附剂具有吸附容量高(160 mg·g~(-1))、吸附速率快、对设备腐蚀低、成本低廉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工业应用潜力的CO_2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纳米Fe3O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纳米Fe3O4负载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制备复合生物吸附剂,对此吸附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此复合生物吸附剂表面的主要活性基团为酰胺基(-CONH-)和羟基(-OH).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菌含量和流量是影响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Cu2 初始浓度c0<20 mg/L,菌含量1.5 g/L(菌/Fe3O4=3:2),流量0.96 L/h时吸附剂对Cu2 的吸附效果最好;用稀盐酸对复合生物吸附剂进行再生,吸附剂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再生液可重复使用3次;吸附选择性为:Pb2 >Cu2 >Zn2 >Cd2 .  相似文献   

17.
载硫活性炭脱除天然气中单质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商业载硫活性炭脱除天然气中气态Hg0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再生方法以及吸附动力学,同时结合BET,FTIR,XRD等表征手段提出载硫活性炭脱汞机理.结果表明,空速对脱汞效率限制作用有限,空速从12000 h-1提高至48000 h-1,脱除率变化范围在7%以内.增加汞浓度在初始阶段可以提高其脱汞率,增加单位质量活性炭对汞的吸附量,提高温度会增加吸附体系内的活化分子,提高脱汞率,温度在80℃时效果最优,但是温度过高则会产生负面效应.不同阶段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化学吸附是整个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热脱附实验表明载硫活性炭的脱汞温度是在300~450℃,再生后对汞的吸附能力减弱,其原因可归为再生过程中碳硫键的损失和活性炭二次碳化时表面的烧蚀.  相似文献   

18.
以虾蟹壳为原料,采用酸化一步法制备出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虾蟹壳生物吸附剂,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废水中刚果红的去除特性,分析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值、吸附温度、刚果红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1 g、pH=7、吸附温度65℃、吸附时间2 h,最佳条件下的刚果红去除率达到92.96%。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相符,吸附反应涵盖了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其吸附速率与驱动力的平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废水中磷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以燃煤锅炉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造而成的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磷酸根。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磷酸根基本上服从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吸附过程属于吸热过程。在实验范围内,提高pH值、降低液固比均对吸附有利,磷酸根的去除率达97%。  相似文献   

20.
稀土吸附剂对废水深度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浸渍——干燥——焙烧法制备预载镧氧化物稀土吸附剂,探讨了该吸附剂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在镧离子浓度为0.025mol/1、pH为10-11的溶液中浸渍,于500℃温度下焙烧制得的稀土吸附剂,其除磷效果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