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审美教育理论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审美教育,能使人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培养美的情操,塑造美的品格,形成美的素养,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训练语文能力就是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要阅读经典文章,把写挤进课堂,这就要做到整体教学。具体方法是找到本组课文的共同点展开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紧扣"景美情浓",分为:预习课文、欣赏风光、感悟风情、积累运用、复习拓展五个模块。在整体教学中,通过画面美的冲击、语言美的引导、朗读美的提升使文本的美得到诠释与跨越;通过自主学习,扎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指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目的,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品格、情操、素养,让学生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美德最根本途径是美育。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能单靠对他们灌输进行的,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和把握美育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美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因为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够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小学生素质培养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学生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美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美术的社会作用远非其他艺术可比,美术的综合素质高,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会丰润饶益,表现在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美术、环境艺术等等方面,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中,美术的价值尤为突出,促进着人们的文明之发展。下面将教学体会略作分享,敬请匡误扶正。一、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教学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大自然的事物。为使学生认识美,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进行观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教学  相似文献   

6.
张丽鸿 《环境导报》2003,(14):33-33
生态教育的内容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让幼儿懂得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珍惜、保护自然,保持生物种类、数量的相对稳定,学习防止环境污染的常识。环境道德美的教育。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生态平衡免遭破坏,热爱大自然,爱护益鸟、益兽、益虫等社会公德纳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并充分利用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起幼儿最真的灵性、对生活的热爱,以美陶冶情操。家庭、幼儿园的生态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目的,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学就是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一系列活动来体验美的一个过程,而每个环节都要在适当的情境中进行,所以音乐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情境,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8.
<正>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过程的再创造。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儿童的艺术创作也是如此,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因此,写生是提高儿童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为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平时在作业中我发现孩子们画的太阳、房子、小草、树木都很模式化,再就是作品中大量的简笔画、卡通形象,作品缺少生活气息,没有体现出儿童美术特有的童心、童趣,他们的观念已被人的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有了美的感受、美的感悟、美的认识和获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美无处不在,美的信息无处不显。数学美是数学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简单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美。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意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们善于捕捉美感,才有可能有兴趣投入其中,爱其所好,爱其所美,因美而爱,因  相似文献   

10.
温以才 《环境》2000,(9):23-2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状态,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美。老子曰:“道法自然”,人们应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风景画(我国称之为“山水画”)这种直接讴歌“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样式首先根植于画家热爱和赞美自然的环境文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作品,被无数的人欣赏着。在学校我们用音乐课堂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工作中我们用音乐来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在闲暇时候我们用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我们还用音乐来放松心情,提高精神气。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音乐的影响,到处充满了音乐存在的好处和意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似乎已经离不开音乐。有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是唯一能够真正存在的艺术作品,它的震颤、律动都是生命的要素,在任何有生命的地方都会有音乐的存在,也都会有快乐的存在。"可见音乐对我们人生的重大作用。我们想要在学习、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个文明的城市,应当有一个整齐、清洁、舒适、优美的环境。美的环境作为一种形态,它随着城市建设应当怎样保护和创造,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城市规划与形式美城市环境,以其具体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它与艺术美、社会美更多地强调内容美有所不同,能够表现出形式美。形式美,包括一定的自然规律概括和抽象,如几何工程上的对称、比例、和谐、均衡、变化和多样统一等等,这些都是形成各种美的环境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巴西的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震撼,少有的、对比强烈的、截然相反的两种震撼。首先是它的美,美得让人震撼……里约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一处的美,修饰出来的美,而是天造的美,处处的美,融合于天地的美。你看那山水,像上帝随意扔出来的,自然的让人叫绝,和谐的令人称道,美的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4.
每一首诗词都有着它独特的意境、优美的语言以及浓厚的情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大自然、奋发图强、不惧艰险等积极上进的精神在这些诗词中都有所体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古典诗词作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在幼儿的养成教育中,可以利用诗词诵读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式的道德培养。让幼儿在感受古典诗词文字美的同时,体会到它的道德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养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正>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让每一个面对它的人,不自觉地因为它的美,而被震撼。"大自然往往让我们所有人惊叹不已。"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首席市场官Richard Loomis说,"事实上,保护事业的精髓在于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这些照片  相似文献   

16.
<正>审美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感情和能力的教育。数学知识中包含着很多美的因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美育功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数学美,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是一门令人乏味的学科。之所以  相似文献   

17.
孙洪波 《环境保护》2020,48(7):72-73
正人类文明对"美"的追求跨越数千年,环境中蕴含的"自然美"经过雕饰、布局、转化等手法,源源不断地迁移到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空间中,演变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果说环境之美贵在自然,那么生态美学之美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它凝聚了人类社会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对美的独特见解。环境艺术审美文化同时包含这两种美的内涵,并以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美的实践机制。一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教法单一,讲评模式固定,绘画空间局限,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帮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鼓励他们参加美工创作,提高幼儿教师的美术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美貌有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她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过着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培根)俊男美女确令人倾慕,多数人都是趋之若鹜,凡人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人类具有的性征仅是外表美,而魅力才是最具吸引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覃锡明 《环境》2001,(8):41-4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乘车出行。繁忙中人们需要放松,也想在户外旅途中欣赏美丽的景色。那么,怎样的公路景观环境才能使我们的视觉舒适,得到美的享受呢? 道路线型是三维空间体。道路走向必须与自然地理地形和沿线景观以及绿化布置有机结合;同时要求道路立体线型达到一定的艺术造型。所谓艺术造型是指曲折起伏、平滑顺畅的公路路线,与沿线高低错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