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江明  邵群 《环境科学学报》1999,19(2):205-209
对淮南煤矸石低温焙烧酸浸脱杂并电解生产Al-Si-Ti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艺生产Al-Si-Ti合金切实可行,关键在煤矸石中杂质的脱除,焙烧温度是影响脱杂的主要因素。在300-450℃之间能取得最佳脱杂效果,其杂质问题由10%左右降低到1.5%以下;脱杂煤矸石在温度为1000℃左右、阴阳极电流密度分别 为0.7和1.0A/cm^2电解条件下能被还原并共同沉积形成合金,所得合金化学组成符  相似文献   

2.
超滤法处理清洗乳化液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制超滤膜设备对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油嘴油泵 清洗乳化废水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近一年的生产性应用,结果表明,清洗乳化液废水经超滤处理,CODcr去除率为85%-91%,油的去除率为99.4%-99.9%,出水添加适量新清洗剂后可以回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煤矸石为例原料,经细磨,焙烧,酸浸,去杂,浓缩,碱解,煅烧制备α-Al2O3的方法,产品纯度99.9%。  相似文献   

4.
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新领域—煤矸石微生物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煤矸石的主要原料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工艺和方法,合煤矸石资源化,从而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目的。并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分析了煤矿生产煤矸石微生物肥料的可行性,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页岩—煤矸石煤红砖法治理铬渣除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光  程川 《环境科学》1997,18(5):75-76
以页岩、煤矸石为主原料烧制的铬渣砖法,在铬渣掺量达20%,煤矸石掺量10%时,铬渣砖整砖检测表明,解毒彻底,除毒效果稳定;表面层检测表明,水溶性Cr^6+浸出浓度为1.16mg·L^-1,经长达5a大气,日晒条件下的跟踪检测,仍能达到GB5086-85标准,其除毒效果主要受着窑温、体系酸碱性、含煤量及助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染料中间体废水的逆流漂洗法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逆流漂洗工艺应用于4-乙酰基-2-氨基苯甲醚生产上,可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酸浓度为2%的硝化废水,浓缩成浓度为30%-40%的浓废酸,可供化肥厂综合利用生产硫铵肥料,从而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实验室和生产规模试验均表明,采用该工艺后,产品的平均得率提高4.1%,产品质量的所有指标达到且超过企业标准(Q/320221NCB02-9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淮北朔里煤矸石复垦区的测试分析表明,矸石及其地下水的PH值为8.08-9.35,矸石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有机质含量平均3.47%,阳离子交换量平均为19.97ml/100g土,镉,铬,铅,砷,汞和氟等有害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适宜农林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页岩、煤矸石为主原料烧制的铬渣砖,在铬渣掺量达20%,煤矸石掺量10%时,铬渣砖整砖检测表明,解毒彻底,除毒效果稳定;表面(1mm)层检测表明,水溶性Cr6+浸出浓度为1.16mgL-1,经长达5a大气、日晒条件下的跟踪检测,仍能达到GB5086-85标准.其除毒效果主要受着窑温、体系酸碱性、含煤量及助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掺量煤矸石水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彬  张天石  邓国柱  吕淑珍 《环境科学》1997,18(6):61-62,65
采用激发剂技术,研制成功了煤矸石掺量达60%,强度标号达49.6MPa的大掺量煤矸石水泥,研究表明,这种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等物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水泥石孔隙率为0.0413cm^3·g^-1,结构致密;7d水经热为235kJ·kg^-1,属低热水泥。  相似文献   

10.
从实验室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出发, 煤矸石制非烧结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用煤矸石和适量固化剂制成的非绕结砖经过28d自然养护后,其质量和放射性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利用煤矸石非烧砖无 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和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煤矸石-石灰石-纯碱烧结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并用残渣直接煅烧硅酸盐水泥熟料,同时将废气、废液循环利用,是煤矸石高附加值、低污染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工艺.通过对该工艺的煤矸石石灰石纯碱烧结过程固相反应历程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烧结过程的反应特点,并讨论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1040℃、烧结时间为80min时,氧化铝的提取率可达到最大值85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制粒烧结工艺成功地把煤矸石、粉煤灰及废石膏(或烟气脱硫污泥)制备成建筑用轻质陶粒,实现了对上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稳定化。煤矸石等的配料比以及粉状原料的颗粒尺寸分布是在成球盘中制粒的主要影响因素。烧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但烧结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煤矸石-粉煤灰-废石膏陶粒烧结过程发生在950—1250℃,最佳烧结温度为1200±50℃,制得的陶位坚硬如岩石,容重等级为900,筒压强度为9—15MPa,超过GB2838-81的筒压强度≥6.5MPa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层燃技术研究报告张全国,刘圣勇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源教研室1、研制过程煤矸石是煤炭开采与加工利用过程中伴生的一种含碳量低、灰分高的工业废弃物,一般为原煤产量的15—20%.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矸石的排放量亦会越来越大.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  相似文献   

14.
滇池蓝藻成份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范良民 《云南环境科学》1999,18(2):46-47,46
滇池蓝藻的粗蛋白为43.69%,藻蓝蛋白为8-15%,藻多糖为5 ̄8%。初步估算,滇池每年可收获的蓝藻的生物量约10000吨鲜重,其中可用于资源化的量约为5000吨(干重)左右。一吨蓝藻干粉可以生产藻蓝蛋白50-80kg,藻多糖20kg,藻毒素1kg;同时还可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饲料或肥料在农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化感物质对土壤N2O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选用来自作物秸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化感物质(苯甲酸和对叔丁基苯甲酸),在不同浓度和水分条件下对其减少施用尿素土壤中N2O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感物质对土壤N2O释放的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抑制效果越显。在土壤水分为16.5%的状态下,100ppm、250ppm和500ppm浓度的苯甲酸处理(培养温度25-30℃)可减少47.4%-75.3%N2O从土壤中释放;而当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17.
小麦-玉米轮作期土壤排放N_2O通量及总量估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小麦-玉米轮作期周年的N2O通量进行了测定和总量估算,分析了N2O通量与土壤温度、地温、气温、降水和施氮量的关系。由实验获知,华北平原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的农田N2O通量(N)为10.6—24.2μg/(m2·h),相应的全年排放总量(N)为0.93—2.11kg(hm2·a)。施用尿素的农田排放N2O量约占化肥施用量的0.54%,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农田排放N2O量占总施氮量的0.70%.  相似文献   

18.
从自燃煤矸石中提取聚合铝铁(PAFC)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盐酸酸浸的方法从自燃煤矸石中提取聚合铝铁,对煤矸石的粉碎粒径、酸浸盐酸的浓度及用量、酸浸的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100g自燃煤矸石中,可提取19.85g固体聚合铝铁,成品的Al2O3含量33%、Fe2O3含量16%、盐基度70%。  相似文献   

19.
山西矿区矸石山复垦种植施肥策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围绕煤矸石缺乏有机活性物质及有效养分的问题,在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对施肥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物由于吸附性能低,保肥性差,所以施用化肥时一次用量不宜过大。并从降低复垦的投资与难度以及尽快建立一个可自我维持生长的植被出发,提出了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化肥与污泥配合施用的施肥策略,并对污泥的施用效果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吲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焦-交联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吲哚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种可利用吲哚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好氧降解吲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2-40℃,pH值5.5-8.5;投加适量KH2PO4可促进其降解吲哚的效果;金属离子Co^2 、Ni^2 、Cu^2 对其降解吲哚性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固定化胶质红外环菌对吲哚去除率最高可达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