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概要 万某是云南省文山州人,1999年来北京务工,在一家建筑公司从事建筑设备的租赁管理工作,每个月收入为1200元左右。在2007年之前,单位一直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他也没有参加社会保险。2007年3月,单位突然告知他,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公司的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且要进行业务培训,持证上岗。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当天,公司将所有的外来员工召集到一起,让每个人在合同书的首页和最后一页上签字,然后将两份空白合同全部收回,理由是公司要收回后统一盖章,再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12,(9):57-57
林某等员工于今年初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公司订单供过于求,员工常常被要求加班,但—直以来公司都没有向其发放过加班费。日前,林某等员工就此向公司提出了质询,被告知系实行计件工资,多付出了劳动本身就多得了报酬,刘可况公司年底还将依据合同约定发放超产奖,故其无权再要求发放加班费。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3.
问:2011年9月,郑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公司一直按规定为郑某缴纳养老、工伤、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费。2015年7月,公司在确定岗位工资时,郑某感到公司的办法不公平、不合理,并与车间主任发生矛盾,一怒之下,郑某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同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离开公司后,郑某一时没有找到工作,处于失业状态。2015年10月,郑某得知,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人员失业后,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于是,郑某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请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审查了郑某的档案资料后,拒绝了他的要求。原因是郑某是因个人原因辞职而失业的,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郑某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吗?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12,(8):58-58
半年前,某公司内设的销售中心以公司名义对外发布招聘广告后,李某参加应聘并成为送货员,并由公司发放过工资,但劳动合同盖的是销售中心印章。过了两个月,李某在骑三轮车送货途中,不慎将王某撞伤。王某要求销售中心赔偿,销售中心表示其没有法人资格,而某公司也拒绝赔偿,理由是销售中心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代表公司,李某尚不属公司员工,更何况李某存在过失,王某只能找李某赔偿。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5.
我弟弟是在校大学生,于今年10月份在深圳一五金厂开始上班,进厂是普工,半个月后,公司安排他上机床开机生产产品时发生了工伤(公司先前没有对他作任何相关的培训且公司的机床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他现在住院治疗,至今还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报了工伤,经医院诊断为:左手拇指第一关节、左手食指掌骨毁损。请问这种情况是工伤几级?多久可以进行工伤鉴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9,(7):50-53
案情介绍 案例一:陈某系某科技公司员工,2007年5月到该公司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社会保险,于2008年6月因病死亡。其妻子于7月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因未与陈某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补偿未办理社会保险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4):45-46
问:周某为某劳务合作公司(以下简称劳务公司)于2000年5月15日输出到天津开发区某电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的农民工,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电子公司也一直没有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2004年5月,电子公司向劳务公司提出,要求周某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在电子公司工作,劳务公司同意了电子公司的要求,并于5月19日与周某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1年。合同约定,周某系劳务公司员工,派遣到电子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川是郑州的一名高职毕业生,去年年底,他和一家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一名车床技术工,被公司委派到其他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9.
陆某于1999年7月入职某公司工作,2011年6月50日劳动合同到期,陆某在公司工作已满10年。2011年6月27日,公司口头提出与陆某“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陆某工作到6月29日离开单位,离开时也未提出要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公司以为陆某同意终止劳动合同,在2011年7月7日公司寄出了“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同时陆某寄出了向公司提出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书面申请,陆某收到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书后,即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8万元。  相似文献   

10.
尚未毕业的学生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下班途中遭遇车祸,这工伤咋认定?近日,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雨琦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认定劳动合同关系的案例。肖顺(化名)是某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2016年2月,他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协议书》,合同期限自2016年2月27日至2017年2月27日止。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某投资公司在网上招聘职工,要求应聘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徐某到该公司应聘后,因该公司实行录用职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开展工作,然后公司审查个人资料,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就会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为此,投资公司先与徐某签订了《试用期劳动合同》。两个月试用期后,该公司与徐某签定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第3条约定:徐某应具有证券、基金执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公司一名合同工在一年合同期内发生工伤,经过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为十级。现劳动合同到期,该职工要求和我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准备将他派驻其他公司。离开公司前,该职工提出,我公司要给予他一定的工伤补偿,请问:因为是我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将其派驻其他公司,我公司还要给他工伤补偿吗?都有哪些补偿?  相似文献   

13.
刘川是郑州的一名高职毕业生,去年年底,他和一家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一名车床技术工,被公司委派到其他公司工作。和别的工作不一样,雇用刘川的是劳务公司,可他工作的地方是别的  相似文献   

14.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9,(3):55-56
问:王某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11年,3年前签订的一份劳动合同又到期了。王某准备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认为这样就可以在该公司工作到退休。可是,当王某提出该要求时遭到拒绝。请问,公司是否应当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否就意味着劳动关系可存续至退休为止?  相似文献   

15.
有问有答     
问:2008年8月2日,张某应聘进入一家超市工作。8月15日,超市人事部门向张某提供了即将签订的劳动合同样本以及员工手册等,并书面通知张某在7个工作日内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给出书面答复。由于张某对劳动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有不同意见,直至8月2;5日仍未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8月24日,公司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并拒绝支付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的工资。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6.
郭某系某液压机械厂职工。1994年6月与厂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1999年6月劳动合同期满时 ,该厂要求郭某续订合同 ,且期限为10年。郭某认为续订合同期限太长 ,又因为有一个体户老板看中了他的技术 ,高薪聘其作技术指导。所以 ,郭某提出终止合同不再续订。而该液压机械厂也因为郭某是技术骨干 ,不想放人 ,坚决要求郭某续订劳动合同 ,否则就向其收取培训费2000元 ,不交此款就不予办理档案转移等有关手续。双方僵持不下 ,于是郭某申请仲裁。郭某诉称 ,他在厂方工作期间 ,厂方并未专门出资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且双方签订的…  相似文献   

17.
朱某于 1993年 2月 2 9日与乐至县某公司签订了 6年期合同 ,合同有效期为 :1993年 3月 1日至 1999年 3月 1日。合同到期后 ,朱某仍从事公司原安排的工作 ,公司按时支付朱某的工资。 1999年 5月 16日 ,公司因生产经营调整 ,提出与朱某终止合同。朱某认为终止劳动合同 ,公司应在期满前一个月通知他 ,但公司未能提前通知 ,反而超过合同期限二个多月 ,说明劳动关系仍继续存在。为此 ,朱某不同意公司提出的终止劳动合同的要求 ,而是提出要与公司续订劳动合同的愿望 ,并向乐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请求依法仲裁。仲裁庭分析认为 :1、本…  相似文献   

18.
赵某于2002年9月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3年1月1日双方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为1700元,劳动合同终止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科学》2012,(9):47-50
刘某于2012年4月14日申请仲裁,称1995年8月起在上海杰胜公司工作,2005年9月起在上海杰利公司工作,签订有2007年5月;31日至2012年5月31日的劳动合同。2012年5月10日,刘某向杰利公司提出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请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14,(3):43-48
案情简介 张某于2013年7月I5日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某销售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张某称:2012年5月1日进入某销售公司工作,根据公司要求,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明确由该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其至该销售公司工作。2015年6月11日,销售公司告知张某,由于国家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即将实施,原劳务派遣公司无法取得劳动部门的行政许可,故将另外选择一家劳务派遣公司。6月28日,根据销售公司安排,张某与新的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张某认为,其在销售公司工作期间,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均禾发生变化,但公司单方面先后迫使其与两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原劳务派遣公司与其结束劳动合同并无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