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克服传统Petri网在评价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时不易处理模糊信息的缺点,提出基于Petri网络和模糊推理算法的评估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城市安全管理风险特性;其次,借鉴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建立三级城市安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指标转换成城市安全模糊Petri网络(FPN)模型,运用模糊推理算法对Petri网络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最终评价矩阵;最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优劣解距离法(TOPSIS)验证该方法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指标基础模糊信息,并确定优势环节和薄弱环节,有助于评估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现代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问题,以运输费用、事故风险、灾害致灾、补救能力为运输安全评估的关键因素,建立安全分析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首先应用转换规则给出评估指标体系的模糊Petri网表示和在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的模糊推理算法,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最后给出基于ArcGIS的评估模型实现方法,并应用于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模糊Petri网的数学特性及易于实现的特性,使得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运输安全评估策略的形式化、定量化和动态决策,而基于安全评估模型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成功开发,进一步表明评估模型、推理算法和实现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空管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空中交通服务管理系统(简称为"空管",下同)中存在的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信息不畅通和信息化程度低等安全管理问题,根据空管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SRMIS)的工作原理,提出SRMIS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设计了SRMIS的总体结构、风险管控和指标预警等主要功能,研究实现过程中的指标评价、部门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等信息评价方法以及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和综合预警等预警预控方法和关键技术。该系统能进行持续的风险识别和综合预警,定期自检、自查、自审,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并在武汉空管中心实证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空管中心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长江商品汽车滚装运输企业应对运输风险的能力,利用因果图法和变权模糊Petri网技术,分析和评估汉渝线商品汽车滚装运输风险。通过分析汉渝线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的影响因素,采用因果图法从人因、船舶、货物、管理、环境5个方面辨识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因子,进而构建了集成层次分析法和变权模糊Petri网的汉渝线商品汽车滚装运输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汉渝线商品汽车滚装运输处于安全但临近预警状态。人为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违规操作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环境因素中坝前交通流密度和能见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为提高商品汽车滚装运输企业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地铁火灾风险的准确评估,引入模糊Petri网建立基于模糊产生式规则的地铁火灾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发掘火灾演变的内在机理,将其划分为火情发生、火情识别、火情控制、火灾形成4个阶段,并给出了不同阶段推动火灾发展进程的关键要素。利用模糊Petri网模型图形化展示火灾发展的连锁反应过程。针对传统赋权方法造成权重与要素自身状态相脱节的弊端,采用动态赋权理念构造动态变权模糊Petri网模型,真实反映不同要素对火灾发展的贡献程度。以成都市某地铁站为例,在专家打分法评估致因要素安全状态的基础上,利用矩阵算法进行推理,得出风险等级为可接受,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地铁火灾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预防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安全事故,提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Normal Cloud Model, NCM)与模糊Petri网(Fuzzy Petri Net, FPN)的施工安全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分析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特点及风险特性,建立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三脚架事故致因模型(Tripod-Delta),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将指标体系转换为施工安全多因素耦合FPN网络结构,采用NCM确定FPN指标初始状态,通过逆向搜索策略约简FPN冗余指标节点,并运用模糊推理算法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协同管理与材料设备是影响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所提方法能充分表达古建筑修缮阶段施工安全风险的耦合特性,并确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非常规情况下空管运行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评价过程,传统的评估方法难以处理其随机性和模糊性。以非常规为研究背景,从"人、机、环、管"四方面构建了非常规情况空管运行风险评估体系。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云模型,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并就迫降对模型进行仿真验算,仿真结果表明,云模型作为空管运行风险评估模型可靠科学。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空中交通管理(ATM)安全评估的有效开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空管安全评估管理机制。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空管安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高等教育评估、质量认证及其他行业安全评估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空管行业特点,提出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方式进行空管安全评估,并在管理模式的宏观层面采用政府管理模式;微观层面上根据系统工程学理论构建出空管安全评估微观管理框架。结果表明:第三方评估模式与空管安全评估相结合有助于在安全评估过程中提高安全水平的显现能力,降低政府的信息成本。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集对分析的空管风险态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评估空管运行风险,整体化处理评估系统的确定与不确定因素,建立基于博弈论和集对分析(SPA)的风险评估模型。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筛选出18个底层管制运行风险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的客观权重,用博弈论综合权重确定方法得到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模型计算出各指标的SPA结果,评判系统风险态势,通过计算联系数的各阶偏联系数得到风险的动态发展趋势。实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集对分析的模型对空管安全系统风险评估以及趋势分析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降低在城市突发性燃气短缺应急能力评估过程中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出基于模糊Petri网的城市突发性燃气短缺应急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城市突发性燃气短缺应急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估准则构建出1个包括5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针对评估指标体系复杂且变迁的权重值缺乏客观性等问题,引入模糊推理算子与层次分析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估体系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实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评估方法相比,利用模糊Petri网对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客观、系统地评估桥梁安全状况,提出三标度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的集成评估方法。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桥梁安全状况的评估指标,进而建立桥梁安全评估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并形成桥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桥梁安全评估体系进行分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结合模糊加权平均算子和模糊综合评判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桥梁安全状况分值,参照评语集得出桥梁安全等级。最后,将该集成评估方法应用到江坡头大桥工程实例中,评估结果与现行规范一致,体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提出了职业危害风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汽车制造企业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解决权值分配的问题。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来确定汽车制造企业的职业危害风险级别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问题,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是推动管控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国内没有统一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和标准情况下,研究提出以技术专家为支撑,政府、行业监管部门、企业3个层面协调推进为主体,试点先行、总结归纳、全面实施为路径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实施方式;总结提出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叠加分析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贵州六盘水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实际应用,并基于相关评估成果研发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和城市安全风险地图信息化平台,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空中交通管制员职业素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管制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构建管制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数据和隶属度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判断矩阵进行处理得到指标权重数据;按照评价模型的程序对权重数据和隶属度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到管制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管制员综合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冯凌杰  陈晓勇  马栋梁 《安全》2019,40(6):19-23
为更好的预防与控制城中村火灾风险,本文将事故树、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通过FTA建立AHP模型,从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安全管理水平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中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分析评价城中村火灾风险安全等级,最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有利于城中村火灾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为提高城中村火灾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分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湿法磷酸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最终得到其风险的模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湿法磷酸过程中的风险为第5级,即风险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Fuzzy-ANP的空管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中交通管制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三角模糊数学和ANP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空管安全风险因素相互影响的特点,建立基于Fuzzy-ANP的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以某空管单位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找到影响空管安全风险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该空管单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管理标准效能、员工培训次数和人员语言及交流沟通状况等,该空管单位应重点改善这3个因素并兼顾其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Fuzzy-ANP分析法有助于确定安全风险评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评价船桥碰撞风险,确定不同桥梁的安全程度,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影响船舶通过桥区水域安全的因素进行辨识,构建了包含10个Ⅰ级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和熵权法分别从主、客观的角度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依据最小鉴别原理进行权重组合,得到兼顾主、客观因素的权重。将各项评价指标划分为低危险度、较低危险度、中等危险度、较高危险度和高危险度5个安全等级,结合组合权重构建船桥碰撞风险模糊物元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长江干线6个典型桥梁的船撞桥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C"桥梁处于"中等危险度"外,其他5座桥梁均处于"较低危险度",该模型应用于船桥碰撞综合评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s are prevalent in many industries. People working in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s are at great risk of specific heat-related disorders, the productivity decrease and safety problems. In order to guarantee workers’ health and safety, safety evaluation and early warning rating of the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work safety in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s. Trapezoidal fuzzy numbers are adopted to handle inherent uncertainty and imprecision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decision process. Within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 decision group is firstly established. A safety evaluation framework containing three factors (work, environment, and workers) and ten sub-factors are established. The fuzzy weights of the factors and sub-factor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pair-wise comparisons. Then the fuzzy evaluating vectors of the sub-factors and factors can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evaluation data. Therefore, the comprehensive safety index, safety grade and early warning grade can be determine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in extreme environment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