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简称绿水洞)现有职工1 800余人,在岗特种作业人员779人,特种作业岗位主要包括煤矿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岗、煤矿防突作业岗、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作业岗、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岗、煤矿井下电气作业岗、煤矿探放水作业岗、煤矿瓦斯抽采作业岗、煤矿瓦斯检查作业岗、  相似文献   

2.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煤矿作业人员防护服装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防护服装对生产的安全、高效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本文在调查和分析了井下作业的环境条件、主要工作内容和动作的基础上,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防护服装面料的性能要求和设计要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此类功能服装的设计与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5月30日上午,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为增强处理井喷事故能力,在江河4-6井场举行大规模井控演练。公司下属单位的6支基层队参加了演练,另外20支作业、试油队伍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通过演练,检验了公司在报警、人员组织、物资工具准备、井喷紧急抢险实施程序、现场救护等多方面对突发井喷的应急反应能力及井控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提高地下矿山的本质安全水平,降低井下当班作业人员较多的矿井发生群死群伤事故,2007年,福建省安监局在马坑矿业开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试点,并于2008年6月完成了井下人员定位及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基于马坑铁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井下涌水可能给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带来威胁的客观情况,2009年初,福建省安监局指导马坑矿业开展了井下避灾硐室(防水型)的建设,并于当年10月完成了井下避灾硐室建设工程,2010年11月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目前,马坑矿业已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这些成果的应用基本符合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造成38人死亡的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6 22”特大事故于9月15日结案,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作业人员违章用照明白炽灯泡集中取暖,造成灯泡炸裂引起着火,引燃井下大量使用的编织袋及聚乙烯风管、水管,引起其他巷道存放的炸药和井下炸药库燃烧,导致炸药爆炸。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风流逆转,燃烧、爆炸产生的大量高温、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井下大量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同时,在井下着火长达1小时的情况下,矿主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处理措施,未组织作业人员撤离,井下作业人员无自救工具。事故发生后…  相似文献   

7.
王家岭"3·28"矿难,再次使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6大系统"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加快建设完善煤矿井下救生舱等紧急避险设施,才可能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最后一道生命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在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井下日常设备检修是一个重要的作业程序,因为它既要确保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在检修过程中又要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稍有差错就容易发生事故,影响检修的进度和检修人员的安全。在井下检修作业过程中,因受井下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各种事故隐患,如果未能及时排除,则容易造成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伤、高处坠落、爆炸、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山东省平邑县万庄石膏矿区玉荣石膏矿发生坍塌,有29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淮南矿业集团接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救援指令,立即安排相关人员前往救援,由此拉开一场长达36天的生命救援大接力。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山东省平邑县万庄石膏矿区玉荣石膏矿发生坍塌,有29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淮南矿业集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某施工现场,一作业人员配戴防毒面具进行井下作业时发生意外,导致作业人员死亡。从电视画面上,我们注意到作业者使用的是过滤式防毒面具,而非隔绝式防毒面具。作业人员是因缺氧或吸入有毒气体而死亡。在没有正确判断作业环境存在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浓度是否高于相关标准及作业环境是否缺氧的情况下,选择不恰当的呼吸防护用品进行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事件已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分析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采用Wickens模型分析风险知觉能力和人因失误作用关系,基于此,结合模糊痕迹理论,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从危险信号辨识敏感性(α)和反应偏好(β)两个指标对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进行评价。以某煤矿机电作业人员为例,设计调查问卷,并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对机电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用于评价煤矿井下作业系统中人员的风险知觉能力,能为提升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国强  院雷 《劳动保护》2011,(11):96-98
湖北三鑫公司矿区周围湖泊水系众多,防治水患的工作非常重要。三鑫公司通过采用帷幕注浆法和物探技术分别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加以治理,有效地保障了井下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一、矿井停风的危害 矿井主要通风机担负全矿井下供风,主要为井下输送新鲜空气、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等任务,一旦主要通风机停风,就会造成井下无风、有害气体增加而导致人员窒息,引起瓦斯、煤个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4.
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井下作业过程复杂,生产运行组织程序繁多,由于人为、环境、设备设施等因素影响,井下作业具有高危险性.本文阐述了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了必要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为油田井下作业推行本质安全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煤矿井下员工行为安全管控水平,使员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流程作业,采用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实施不安全行为积分管控和针对高风险作业实施重点盯防的管控方法,并将上述管控方法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提出员工行为安全管控体系。结果表明:编制涵盖煤矿井下各项作业流程、标准、存在风险和安全措施等内容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工单,形成用于指导员工规范作业的标准,能够提高员工井下作业的规范性;采取分级积分制管控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可实现矿井所有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对高风险作业进行重点盯防管理,有助于实现作业提报、盯防人员分配、作业过程管控和措施落实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将上述管控方法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能够保障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田井下作业领域的危险性高、危险来源广、成因复杂等诸多因素,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杜绝事故发生,依据井下作业各项制度、要求及禁令,对涵盖井下作业全过程的十三个方面应由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样的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编制了井下作业程式化管理办法,为井下作业工作更加安全、环保、平稳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热害评价分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井下高温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人体热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研究现状,建立了包括4项指标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制定分级标准的目的出发,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筛选分析,最终确定以WBGT指数和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作为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热害程度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18.
6月3日17时40分,南桐矿业公司砚石台煤矿井下4406S2回采工作面发生一起重大瓦斯事故,造成22人死亡。事故发生时,当班井下作业人员28人,事故发生后5人安全升井,1人受伤,22人被困。日前,22名被困人员已找到,已被证实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救援现场指挥人员缺乏应急救援专业知识,施救不当,是发生缺氧窒息及中毒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2010年11月3日19时左右,北京市某市政公司总包承建的某排水工程污水管线顶管作业工地,顶管劳务施工班长刘云带领工人王雷、李飞、张鹏(均为化名),到39号竖井下实施破管并加装顶帽作业。刘云、王雷和李飞3人在井下作业,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为消除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安全隐患,确保作业安全,2012年12月25日,北京市平谷区安全监管局对3家单位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首先检查了北京联通公司平谷分公司滨河街道户外通信井作业现场。该公司在北京市平谷区共有通信井约2000个,在进行井下维护、检修作业时,严格执行了有限空间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