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灭幼脲三号是一种取代苯基酰基脲类杀虫剂.化学名称为1-邻氯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它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形成,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亡,因此,又称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属昆虫激素类杀虫剂.由于它具有高效低毒,选择性好,对天敌杀伤较小,有利于生态平衡等特点,是取代六六六、滴滴涕,防治鳞翘目幼虫较理想的药剂之一.该药由吉林省通化市化工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我们做了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工  相似文献   

2.
昆明国际机场昆虫、土壤动物种类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昆虫种类、生物量和多样综合调查结果看,在机场生态系统中昆虫种群的综合指标偏低,发生高峰期在秋季;从土壤动物种群的种类、生物量和多样性综合调查结果看,机场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综合指标不高,生物量的高峰期也在秋季。  相似文献   

3.
陈见南 《环境》1997,(4):34-35
美国推出了一种作用机理根本不同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的杀虫剂。它是通过药剂的物理性成对昆虫进行杀灭而对人畜没有毒性。它除了有杀虫作用而可用作动植物体和环境等杀虫外,还因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增强动物骨质结构,  相似文献   

4.
植物诱导防御对昆虫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通过自身的诱导防御可以影响昆虫的寄主选择、生长发育,以及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对昆虫的追踪与确认。本文总结和回顾植物诱导防御对昆虫种群结构的影响,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论述。还强调了要从环境、物种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生态结构的演替过程,总体方向上对植物诱导抗虫性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5.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是继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之后具有生物活性优异、环境相容性较好的一大类杀虫剂,在防治卫生害虫和农作物害虫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广泛使用,害虫普遍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文章就此综述了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机制,以及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与其他农药的交互抗性、昆虫的抗药性遗传和对昆虫抗药性进行监测的现行方法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拟除虫菊酯农药,及如何减缓昆虫对其产生抗性的措施进行了扼要的阐述,最后探讨了受农药影响所导致的昆虫基因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今美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减轻环境污染 ,正在各州发展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类“生物农场”的最大的特色 :就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从播种到收获 ,绝不使用任何一种杀虫剂。他们认为 ,大自然给农业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 ,田园内生长着多样性的植物 ,由于昆虫爱好不同 ,就会吸引着那些“亲密和谐”的昆虫 ,以完成各自的使命和任务 ,使大自然生态得以平衡。而使用杀虫剂 ,虽然可使某些病虫、草害得以消灭掉 ,但某些益虫也会惨遭厄运 ,破坏生物的平衡 ,还大大污染了生态环境。美国的这种“生物农场”在生产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采取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其中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农业害虫,最引人注目,被称为微生物防治,这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微生物,就叫做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具有很多优点:(1)对人、畜、农作物安全无害,也不残留毒性,是一种公认的“无公害农药”。(2)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3)能专一性地杀死要防治的害虫,而  相似文献   

8.
生物在物种水平上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紫外线B(UV-B)辐射增强的反应受到其群落内其他物种以及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的调节,所有的这些反应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根据高纬度地区坏境因子的可能变化而做的控制试验表明,由夏季变暖而引起苔原植被的变化要小于增加施肥而引起的变化,试验涉及的某些环境因子对北极生态系统的结构有非常强烈地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因地区而异,观测结果表明,处于最寒冷地区的植物群落和无脊椎动物群落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紫外线B辐射的增强反应最为强烈.尽管微生物量和养分储存量相对稳定,北极无脊椎动物群落还是很可能会对全球变暖产生迅速的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加强紫外线B辐射会改变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结构,但不会对植物群落的组成产生影响.由夏季气温升高而提高的植物生产力将会控制食物网的动态变化,以苔原植被和亚极地森林植物为基础的食物网中的营养流动会明显地影响到几种优势动物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在某些年分这些动物的种群数量会达到峰值.小型啮齿动物和食叶昆虫如秋毛虫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则会影响苔原和森林苔原植物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些专性捕食者和寄生虫的变化.在暖冬,雪表形成冰壳可能会减少旅鼠的植物食物来源,然而较深的雪也可以使它们免受雪地表面上捕食者对它们的捕食.在芬诺斯堪的亚地区,已有证据表明小型啮齿类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的显著变化会导致专门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减少.气候还可能改变昆虫在白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因为暖冬可以增加这些昆虫卵的成活率,并且扩大其分布范围.此外,在夏季困扰驯鹿的昆虫会由于夏季气候的变暖而扩大其分布范围、增加种群数量并且种群更为活跃;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会对驯鹿不利,即那些昔日驯鹿/北美驯鹿的避难场所--冰川和未融的成片的雪--在这样温暖的夏季则可能会消失.  相似文献   

9.
胡楫 《环境》1998,(10)
说到线虫,人们会想到蛔蛲虫等令人厌恶的人畜寄生虫。其实,一些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线虫,大可以利用来防治农作物害虫,特别是防治那些喷洒化学杀虫剂也无济于事的地栖性和钻蛀性害虫,效果尤佳。我国是最早记载昆虫寄生性线虫的国家。江苏《高邮州志》有“庆元一年(即公元1196年),飞蝗抱草死,每一蝗有一蛆,食其脑”的记载。比外国早400多年。  相似文献   

10.
俗称“种草治虫”的生物防治研究成果,就是在柑桔园种、留一种良性杂草,以改善柑桔园生志环境,助长柑桔害虫红蜘蛛天敌植绥螨种群繁衍生息,从而达到消灭柑桔红蜘蛛的目的。这项获得全国环境保护一等奖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科研成果,在我国推广应用超过15万公顷,年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辐射法控制原生昆虫的新技术为减少世界对有毒农药的使用指明了方向。埃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一项在四年内根除农场虫灾的大型工程合同,拟广泛地和平利用核技术,以根除中东粮食生产中的重大威胁—地中海果绳。该工程将建设一个养殖和释放数十亿个辐射过的昆虫的装置网,予计耗资1930万美元,这可降低埃及使用普通杀虫剂的数量。虽然开罗政府最近同加拿大签订了一项广泛的和平利用核动力开发合同,但该计划中的辐射部份计划由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 AEA)解决。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近在慕尼黑附近联合召开的一次重要讨论会上开始蕴酿这项工程。讨论会的议题是:采用辐射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苏芸金杆菌HD-1与化学农药对蔬菜叶面害虫主要天敌的影响,1982年3月—1983年6月在长沙市郊区综合农场鸭子铺管区,东屯渡公社新桥大队、韶山路公社新开大队农科站、东屯渡农场四个地方,作了对比试验,系统地调查了苏芸金杆菌HD-1和化学农药各防治区内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测定了室内外主要天敌昆虫的生物效应以及室内主要天敌的毒力。  相似文献   

13.
美环保局在测定了使用碳呋喃杀虫剂对鸟类有很大的毒性后,已开始对这种粒状杀虫剂进行专门的评价。碳呋喃杀虫剂是一种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主要用于控制棉花、高粱及其他谷物的虫害。环保局对碳呋喃杀虫剂的评价工作是以多次野外调查的结果为基础的。这些结果表明,农田里有大量的鸟类因食入这种杀虫剂而遭惨运。有许多小鸟即使食入一粒杀虫剂也会死亡。甚至捕食小鸟的猛禽食入这些死亡的小鸟后也会发生中毒。据报道,美国的农田每年要使用4,535,920公斤(1000万磅)~4,989,512公斤(1100万磅)的碳呋喃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保护海水免受杀虫剂污染的卫生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审定,杀虫剂,特别是有机氯杀虫剂(ХОП)是对环境污染面积大,危害严重的一种污染物。目前,杀虫剂同石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一样已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从对人体危害的观点来看,杀虫剂于海洋环境的有毒物质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放射性核素和汞。 有机氯杀虫剂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具有全球性,且呈增长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大量生产和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环保局(EPA)对含致癌物的杀虫剂的有关规定作了调整。新政策规定,过去被禁用的低致癌性杀虫剂现在允许使用,但含致癌物杀虫剂仍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新政策要求对加工食品、生鲜食品均  相似文献   

16.
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杀虫剂,其有效成分是除虫菊酯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损坏或麻痹机体的神经系统来达到驱灭蚊虫的作用。尽管新一代杀虫剂的毒性及在人体内的蓄积量较低,但并不意味着该物质对人体完全无毒。因为杀虫剂多属神经毒物,对人体也有潜在的神经性毒性。在使用时,不慎吸入会产生恶心、咳嗽、头晕、胸闷、心悸等现象,长期接触杀虫剂的残余物质,则有可能伤害人体的肝、肾和肺,并引起瘫痪、不育、免疫系统失调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杀虫剂不但使用时有害,它的毒性能在空气中残留数周乃至数年之久,因此家庭最好少用喷雾杀虫剂。必须使用杀虫剂时…  相似文献   

17.
《环境导报》2003,(23):25-25
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六六六、DDT等剧毒杀虫剂以提高粮食产量。 到了50年代,这些有机氯化物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这些剧毒物的确在短期内起到了杀虫的效果,粮食产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然而,这些剧毒物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们却全然没有想到,这些用于杀死害虫的毒物会对环境及人类贻害无穷。它们通过空气、水、土壤等潜入农作物,残留在粮食、蔬菜中,或通过饲料、饮用水进人畜体,继而又通过食物链或空气进入人体。这种有机氯化物在人体中积存,可使人的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遭到损害,可引起皮肤癌,可使胎儿畸形或引起死胎。同时,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使许多害虫产生了抵抗力,并由于生物链结构的改变而使一些原本无害的昆虫变为害虫了。人类制造的杀虫剂,无异于为自己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赋存现状及其对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毒性效应.新烟碱类杀虫剂普遍存在于多介质环境中,特别在农业种植区具有较高的残留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化应激、抑制活动能力、损伤DNA和生育功能;亦会对人类的生育、生殖、神经以及脏器功能带来风险.因此,今后亟需系统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多环境介质中的赋存及污染状况,深入探讨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健康危害,以便全面了解此类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及非靶标生物造成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杀虫剂使用量大,使用范围广,对生态环境影响深刻,其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毒理性质,物化性质及残留降解性能均与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密切相关。用一般的风险方法评价难以涵盖其危害的方方面面。因此,杀虫剂环境风险评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理论,方法及实际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杀虫剂环境风险评价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杀虫剂环境风险评价整体框架的设想。以便通过环境风险评价追踪和预测杀虫剂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潜在影响,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杀虫剂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由于化学杀虫剂会严重污染环境,世界各国科学家便纷纷另辟蹊径,寻找新型的绿色杀虫剂。日本科学家捷足先登,最近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冷冻杀虫剂”。所谓“冷冻杀虫剂”即是能使害虫冻死的杀虫剂,并非以冰制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害虫的抗寒耐冻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