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液膜的组成、类型与结构,液膜分离的机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国内应用液膜分离技术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用液膜分离技术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梁舒萍  陆冠棋 《化工环保》1998,18(4):224-228
探讨了水中Pb^2+在以P507为流动载体、LMS-2为表面活性剂的煤油-柠檬酸乳状液液膜体系的传输过程。考察了外相酸度,内水相酸度和浓度,膜相载体浓度,膜相表面活性剂肖度以及乳水比等因素对铅去除率的影响,找到了乳状液液膜体系最佳组成。采用这种分离技术对含Pb^2+100mg/L的水样进行处理,铅去除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3.
郭双祯  张璠  李现龙 《化工环保》2016,36(6):585-591
综述了电化学法、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浮选法和液膜分离法等在分离回收湿法冶锌废渣中有价金属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吸附法和液膜分离法的原理,指出了湿法冶锌废渣中有价金属回收的研究方向:吸附法拥有巨大的潜力,是今后的研究重点;离子交换法的研究热点是开发新型树脂基体;液膜分离法的研究方向一是提升液膜稳定性,二是研发能够高效单一分离有价金属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类型及关键工艺——膜组件的选择方法,并对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在国内外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膜法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张林  陈欢林  柴红 《化工环保》2002,22(2):75-80
简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来源,分类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排放状况。较详细地论述了蒸汽渗透,气体膜分离,膜基吸收3种膜技术用于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去除和回收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纳滤膜在增白剂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白剂作为一种合成染料,在染料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传统生产工艺通常采用酸析法,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酸,而且排出的废水处理难度极大,严重污染环境.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替代原有的酸析工艺对增白剂合成液进行脱盐和浓缩,不仅使产品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而且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清洁生产理念.  相似文献   

7.
充气膜污染机理及膜清洗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充气膜吸收技术分离水溶液中挥发性物质过程中膜污染的基本原理。用标准浊度液测定了浊度对氰化物传质系数的影响,探讨了膜污染的几种清洁方法。  相似文献   

8.
膜法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含油废水的来源、危害及其一般的处理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处理含油废水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反渗透及膜法联合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对膜污染与预防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膜法联合处理工艺是今后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方向,而研制抗污染、净化效果好、成本低廉的新型功能有机高分子过滤吸附材料也是含油废水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许阳宇  周律  贾奇博 《化工环保》2015,35(2):109-115
<正>渗透技术(FO)是一种以半透膜两侧溶液渗透压之差作为水分子跨膜驱动力的绿色膜分离技术。介绍了FO的原理及其对污染物的截留率较高、能耗小、膜寿命较长、不易发生膜污染且污染后的膜清洗更简单等优点。综述了FO在污水资源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完善基础理论、研发膜材料、回收驱动液等是未来FO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渗透汽化复合膜分离废水中的低浓度甲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两种商品化渗透汽化复合膜--GKSS-GS膜和PDMS-P膜分离模拟低浓度甲醇废水,考察了操作温度、甲醇质量分数、废水流量对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废水中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大,两种膜的渗透通量都呈增加趋势;GKSS-GS膜的分离系数变化较明显,而PDMS-P膜的分离系数变化较小;废水流量对渗透通量和分离系数的影响均较小.在最佳条件下,GKSS-GS膜的渗透通量为914.6 g/(m~2·h),分离系数为5.6;PDMS-P膜的渗透通量为1 887.2 g/(m~2·h),分离系数为4.8.  相似文献   

11.
反渗透与超滤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渗透与超滤是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膜分离技术,给水处理中反渗透应用较多,废水处理中超滤应用较广泛。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站锅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如能将其回收利用对我国水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空气、天然气脱水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膜法烟气水分捕集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烟气膜法水分捕集技术的研究关键点,指出膜法水分捕集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钾生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膜分离集成新工艺,对氢氧化钾生产废水传统处理工艺进行改造.通过改进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技术,去除废水污染物;增加预处理措施,延长离子膜的使用寿命;采用超滤-纳滤-反渗透工艺,降低能耗;清污分流,减少废水排放量;调控除硝工艺中氯化钡用量,解决重金属的累积问题.处理后的淡水作为循环水补充用水,浓缩水用于生产过程溶解氯化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砷化镓生产废水含有磷酸盐、氟化物、砷化物以及难沉降亚微米级悬浮物的处理难点,首先采用催化臭氧氧化—好氧生化深度预处理废水,再采用RO膜分离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催化臭氧氧化法使废水中亚微米级悬浮物脱稳,有利于悬浮物的混凝沉降,并优化了膜分离阶段的分离环境,可延长膜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经过膜分离后,出水砷质量浓度为0.01 mg/L,氟质量浓度为1.0 mg/L,COD、TP、TN和ρ(NH3-N)为10,0.01,0.50,0.50 mg/L,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化工环保》2007,27(1):98-98
该发明提供了一套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依次为厌氧生物反应器、好氧生物反应器、膜分离反应器。该装置能通过生物处理过程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用膜将固体与液体彻底分离。用该装置处理有机废水,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避免膜表面的结垢和剥落等问题,并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邵路课题组在二氧化碳分离膜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膜分离技术是目前有望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分离的新型低碳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吸附分离等方法,膜分离具有高效、易操作、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然而,目前高效二氧化碳分离膜材料仍然极其匮乏,严重制约了膜分离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等领域的应用。该成果通过对材料物理化学结构进行合理设  相似文献   

17.
《化工环保》2005,25(6):458-458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膜分离技术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D-核糖的方法。(1)发酵液的预过滤:将D-核糖发酵液通过孔径为3—10μm的滤膜过滤,除去发酵液中较大的杂质微粒和部分菌体,操作压力为0.1—0.5MPa,操作温度为20—40℃,浓缩倍数10—30倍,透析水量(以体积百分比计,下同)占进料液体积的10%-60%;(2)发酵液的再过滤:  相似文献   

18.
用液膜技术分离水溶液中的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_(204))-Span 80-煤油-H_2SO_4液膜体系从水溶液中分离铜(Ⅱ)的工艺。对乳液膜中有无液体石蜡、Span 80用量、反萃酸浓度、外液pH以及膜有机试剂的循环使用等条件进行了考察,求得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对于含Cu~(2+)浓度小于500ppm的水溶液,经一次处理可达到4ppm以下,液膜分离铜的效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9.
烟气脱碳技术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吸收法、吸附法、低温法、膜分离法回收烟道气中CO2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工业产生的含油水体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去除乳化油和溶解油是净化含油水体的关键。针对含油水体深度净化中的膜分离技术,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膜和动态膜在含油水体净化处理中的应用,综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