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的失误与人因工程学在核电厂安全性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人的失误与人因工程学在核电厂安全性应用的重要性,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了人的失误、失误模式与失误原因,最后综述了人因工程学原则在核电厂的设计、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在现代化机械化作业环境中,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使机械设计与人体的要求相适应,从而提高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效率的一门边缘科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文章讨论了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只有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才能使伤害事故得到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3.
人-机系统事故预防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人-机系统事故发生原因,剖析经典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致因模型存在的不足,在该模型基础上增加"刺激"形成的原因,构建了改进事故致因模型。对两模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人机工程学与防止事故的关系,提出了人机工程学防止事故的方法,并给出人机界面合理性主观评价检查表。研究及论证表明:预防人-机系统事故的本质在于有效防止人失误的发生,除安全管理措施以外,最重要的是人机工程学问题,笔者提出的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人-机系统事故预防理论,对人-机系统事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体工程学在枕头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人体工程学又名人类功效学、人因工程学,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类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它因素。其研究内容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如研究人体结构尺度与设计物的比例关系,以便根据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进行各领域的设计活动,达到更安全、更舒适。  相似文献   

5.
以“环境系统人”作为电气安全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环境、系统、人各个要素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 ,详细探讨了电气安全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并对学科今后的新的研究领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的行为失误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活动过程总是在各种各样、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人是主要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是最难控制和最薄弱的环节。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70%~80%的事故与人的失误有关。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失误有关。我国煤矿中的“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它是典型的”人的行为失误“。由此可见,人的行为失误是导致许多事故的直接原因。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贯穿于企业安全的所有方面。因此,在安全生产中研究人失误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从横向构成了多门类的“应用人机工程学”,如建筑人机工程学、矿山人机工程学、交通人机工程学、船舶人机工程学、航空人机工程学、城规人机工程学、农业人机工程学、生活用具人机工程学、服装人机工程学等等。但在这些应用对象不同的人机工程学中,都存在安全方面的共性课题。因此,安全人机工程学又可单独作为应用人机工程学的一个纵向专门分支开展研究,从协调人、机器及环境的角度出发,为各行各业的人机系统设计提出保证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进行这项研究的意义 从事故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重读日本安全工学协会副会长井上威恭先生写的《最新安全科学》,对一些常见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井上威恭在书中引用了1967年日本学术会议安全工程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对安全工程学下的定义,即“安全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了查明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和经过,以及必要的防  相似文献   

9.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党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据报端披露,各类事故依然高发频发,事故总量及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剖析其深层次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有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多是人为,并非天灾。各类事故中,有70%以上是由于人的行为造成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安全生产只有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思想、理念和举措,才能最大限度地扼制各类事故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  相似文献   

10.
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车冲突评估对于实施交通安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Tracker软件处理试验视频获取人、车、路3方面数据和15个解释变量信息,并将考虑时空的复合T-DI(Time-Dist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作为人车冲突评价指标。随后,利用一维K-means聚类算法确定边界值,以对人车冲突等级进行划分。建立基于Odered Probit回归分析的人车冲突量化模型,利用Stata软件标定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基于时空指标的人车冲突中,行人“结伴行为”“使用电子设备”“一阶段过街”对冲突等级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其中,女性比男性冲突更严重。“过街等待时长”“行人过街速度”与冲突等级呈负相关,“大客(货)车”对冲突等级影响显著(0.407 2),且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中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现代工业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代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80 %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笔者运用人机工程学和行为科学理论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归类分析 ;阐述了人因事故预测和预防对策 ;指出工业安全管理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 ,系统地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最后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 ,该体系的实行将能够使现代工业安全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变电所检修事故的特点,认为人失误是导致该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变电所检修过程中人失误产生的原因,在研究了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基础上,进一步从人的特性、人机功能的分配、人机界面的设计、安全管理和环境因素五个方面人手构建了以人失误为主因的变电所检修事故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有效、合理的避免或减少变电所检修事故的五点对策措施。以期能为变电所检修事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机工程学研究思路,把消防灭火系统中人的因素分解为可用度、可信度和固有能力,筛选出温度和工作时间作为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确定了消防灭火人力系统的可信度和固有能力,结合某消防支队训练统计数据对此研究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工作时间对人力系统存在明显影响,相比之下,工作时间的影响较大,但消防灭火系统人的因素的决定因子是人力系统的固有能力,即灭火人员的业务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火场作风.此方法的提出对于消防灭火战斗效能评估、灭火力量组织和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的认知可靠性(HCR)模型的人因操作失误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人的认知可靠性(HCR)模型为指导,选择包含技能型、规则型和知识型3种认知类型,结合大连化工集团公司影响运行安全的17个异常事件,对54名操纵员的时间响应状况和允许操作时间进行录像、记录与分析;依据IAEA提供的指标[1],找出操纵员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类别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基于3参数威布尔模型推导出操纵员操作响应失误概率模型,并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出了具体预防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基于HCR模型的大化集团公司操纵员的人因操作失误模型实用、有效,为实现操作者与机器系统相协调的目标、正确评估操作着实时操作的响应时间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A virtual environment is an interactive graphic system mediated through computer technology that allows a certain level of reality or a sense of presence to access virtual information. To create reality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ergonomics issues a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aiming to develop the design of presentation formats with related information, that is possible to attain and to maintain user-friendly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通用桥式起重机驾驶员操作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改善桥式起重机驾驶员的操作水平,通过分析和确定这种起重机的工作流程,建立驾驶员基本动作序列。采用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模型,按正常工作状态与紧急工作状态2种情况,对驾驶员操作可靠度进行全面、定量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操作可靠度定量研究中,重要的是要考虑起重机机型和基本操作动作序列、工作状态、动作时间、人机工效、作业环境等复杂因素。建立驾驶室人机工效定量分析与评价机制,加强驾驶员专业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操作可靠度等级,才能符合起重机械安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人体结构尺寸和行为特性,着重论述了仪器仪表操纵机构的合理布置,操纵器间距离的确定,操纵器的选择方法以及设计原则。最终使仪器仪表的操纵机构最大限度地与人体结构相匹配,为操作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操作环境,使人机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In industrially developing countries, a few ergonomists have directed great efforts towards developing ergonomics awareness among managers and workers in organization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degree of their success, though. Furthermore, access of organizations to ergonomics knowledge is usually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l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us, building ergonomics awareness is certainly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cess. Three companies from one industry (44 people: 14 females and 30 males) participated in a project aimed at improving their work system. At the beginning, we needed to create a common goal and ensure participation with appropriate ergonomics tool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the key issue for the ergonomics intervention (i.e., a shared vision, awakened need of change and learning). Further, to build ergonomics awareness and develop a continuous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company, it was necessary to use more ergonomics tools through workers' participation in different workplaces.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概述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类别、相互关联及评价方法等基础上,提出基于职业病危害防治要求、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建设模式的职业工效不良因素干预管理的初步策略及实施要点。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艺设备及其布局、工作系统设计、作业环境、作业管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等,不同因素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微观层面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工效特点及宏观层面工作场所整体的职业工效特征;实施有效的职业工效管理,在于科学辨识、评估不良职业工效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不同阶段采取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