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浅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排污单位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国环境保护通过20多年的努力,在环境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1989年5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环境管理新五项中的“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地控制排污总量的环境管理制度。目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排污单位尤其是镇乡范围内的排污单位基本转制为个体、私营、股份制性质为主的企业。企业改制、转制后,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制定科学制度来合理利用资源,开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1982年颁布实施《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从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征收排污费。国家环保局1988年颁布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排污收费”到“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污染物管理从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这是我国污染物管理的重大发展。实施污染物浓度控制方法(排污收费),首先,它仅仅控制了污染物质的浓度值,无法控制污染物质对一定区域的输入总量。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各个单位单项污染物质排放达到标准,但许多单位  相似文献   

4.
东北制药总厂是一个以化学合成为主,兼有生物发酵、制剂的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由于其独特的生产特点,该厂已成为沈阳市的排污大户。仅1980年废水中硝基物排放量就达135.16吨。是沈阳市西部污水系统中唯一排放硝基物的单位。1988年国家环保局在全国若干城市开展了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试点工作。东北制药总厂作为沈阳市57家排污许可证试点单位之一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自查、申报等调研、摸底工作确定了硝基物为我厂排污许可证控制目  相似文献   

5.
(一)排污许可证制度(以下简称许可证制度)是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它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目前基本上是执行这个标准)变为按地区环境容量所计划分配的污染物质排放指标进行排放,从而使企业排污纳入地区环境目标之中。这项制度的基本点是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海安县“十五”期间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几点做法。海安县通过全面发证、严格发放程序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实现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实施中出现问题的现象并非少见。本文意在把这些问题理成几个关系来加以讨论,可能有助于认识的提高。一、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的关系排污许可证制度服务于总量控制,而总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又是以水环境容量的理论为基础的。我国的水环境容量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自70年代末引进,经“六五”、“七五”的攻关,已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在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应用中及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管理规划的实践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尽管水环境容  相似文献   

8.
排污许可证作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之一,在全国尚未大范围推开就遇上了当今国际国内环保发展的形势,怎样深化这一制度,使之与其它环境管理制度更加协调,以适应实行清洁生产、推行全过程控制的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也一、现行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分析我国水污染物排行许可证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污申报登记。通过排污单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污染物排放源、排放设施、处理设施以及正常作业条件下污染物的排放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基本情况,为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最基本的资料。二是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总量分配是实施该项制度的关键环节,实现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法律有效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需要遵循排污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范围的特定性原则、总量指标的无偿分配和限制性有偿使用原则和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控制方法和手段的形式,提出了实施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推行已有二十余年,但由于在政策设计层面、技术支撑层面及配套保障层面尚有不足之处,排污许可制度在推行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排污许可制度的应用范围、实施效果和改革举措实际落地都还不尽如人意,依然处于难以推广的境地。本文基于对以上各层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进而指出目前阻碍排污许可制度推行的难点问题及具体成因,其中难点问题主要包括专项法律法规缺失、管理要求落地难、各方权责落实难、多套数据并行、排放标准滞后、部分行业标准缺失、与环境目标未建立响应关系、管理方式落后、数据支撑和人员配备不足等方面。根据前述问题的论证,本文相应提出了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各项对策措施,并建议排污许可制度应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夯实技术支撑基础和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以期助力排污许可制度各项改革举措的实际落地,更好地推进排污许可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管理格局,最终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污染物排放许可的总量控制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是基于排污许可制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关联关系,现有的排污行可证制度对总量控制制度融合的要求,从许可排放量确定、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核定等角度,深刻剖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融合存在的技术和机制两大障碍。最后就污染物总量确定、许可排放量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责任机制等三方面为构建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总量控制制度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现代环境保护的内在逻辑入手,指出我国环境法治正处于从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变,并认同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环境许可制度应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核心制度。接着对环境许可制度进行基本的理论分析和简单框架梳理,认为环境许可制度是以法治完善和科技发展为支撑的,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的内容细化和体系构建,并强调在风险预防原则下,环境许可不应局限于排污许可制度。然后分析了欧盟与德国在环境许可一体化上的趋势与不同,进而提出我国环境许可制度的趋势。探讨了与环境许可制度紧密相关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度,认为基于技术的环境标准面临内生性、系统化和动态完善的要求,环境许可制度需要面向环境质量达标体系转型。本文还分析了德国环境治理理念的转型变革与许可制度衔接的经验。最后,小结对我国环境许可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实施水污染总量控制,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污染控制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今后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以成都市卫星城新都县为例,分析了辖区内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情况、建立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分布的定量响应关系、测算区域环境容量的大小,并将总量控制的削减指标落实到主要的污染源。实施水污染总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的研究,不仅为新都县实行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其它中小区域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静  姚建  雷蕾  何璠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03-104,136
在分析成都高新南区河流龙爪堰、栏杆堰水质现状的基础上,计算出区域水环境允许纳污量:COD331t/a、氨氮12t/a。目前高新南区水污染物排放现状为:COD464.28t/a、氨氮48.48t/a,已超过允许纳污量,因此必须对高新南区的水污染物进行削减。计算出了南区水污染物削减分配方案,并提出了保证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措施和意义。这为成都高新南区的水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其它中小区域水环境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核心制度,政府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对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排污行为等进行许可,以排放标准的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非达标区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污许可限制。然而,现有的部分行业排放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较早、科学技术支撑方法不足、与环境质量改善难以挂钩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求。本文在研究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对排污许可制度的支撑作用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排污许可制的排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健全排污许可制度的环境标准支撑为目的,提出了现行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三五"时期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本文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思路和重点,认为要强化与现有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的统筹衔接,建立基于"改善环境质量"的许可限值响应机制,完善排污许可信息共享平台,严格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夯实法律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容量估算及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海晶 《四川环境》2007,26(1):67-71
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对于局地性区域来说大气环境容量又是大气传输、扩散和排放方式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模式以及进行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分析过程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基于环境承载力,确定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出开发区总量控制方案和措施,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一大进步。本文从其涵义入手,简要介绍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