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似乎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对却又感到棘手的问题,而"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存在又是一个伴随着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永恒问题。为了更好地面对"问题学生",我们首先必须辨析清楚两个概念,一是"学生问题",二是"问题学生"。所谓"学生问题"是从来都有并且随时会发生的普遍问题;而"问题学生"则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在成长中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心理、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当今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诉求。贯彻和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注重三个重要维度:问题意识、利益诉求与制度建设。首先,清醒的理论问题意识与明确的现实问题意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机与导向。其次,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的问题与困难,抓住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与核心。最后,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效制度与长效机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据与保障。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国家问题。而对于当下环境管理体系落实而言,主要的问题应当是强化对排污、环保等方面的管理。而排污权限的变动与归属问也一直是环境管理需要关注的关键性问题,特别是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关联性,将直接决定排污权的归属与转移,对于权限科学分配也将带来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是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的世界性难题。煤矿安全也一直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河南省是产煤大省,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严重,目前,省内70%以上煤炭矿区是有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矿区。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会强 《环境保护》2006,(17):31-3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循环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解决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现实问题的有效对策和最佳途径,是解决现代社会基础材料供应不足问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主席先生: 本届理事会将重点讨论“发展与环境”的问题。现在,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发展与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正在加速发展民族经济,在发展中保护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地进行。这个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所特别关心的。 现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发生了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在有些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里,形成了严重的社会公害。产生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主要根源是什么?我们一向认为,环境污染与破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发展”问题 ,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家和学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而所谓发展 ,不仅是指经济发展 ,也包括社会发展的内容。所以 ,“环境与发展”问题 ,实质上就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和统一 ,就是实现这三者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 ,也是抓住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内涵从一般意义上来讲 ,上述三种效益都是人的某些活动(主要是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和通过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对不同领域(主要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这三领域)的后果的比较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球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地球各种动力运动的能源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与地球的起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地球的构造运动有关。可是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说明是远不能今人满意的,其原因:一方面是关于地球深部的直接资料掌握的太少;另一方面是关于地球起源与发展历史的资料也太少,因此只能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作出理论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人与自然是工程地质工作的两个基本点,并且认为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必然影响到周边环境。建立整体性思维是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近年来表现最突出的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问题包括:(1)为西部大开发而进行的各种配套的工程建设将要遇到的工程地质及环境问题;(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3)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4)水土流失与我国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及城市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问题等等。最后作者详细论述三峡库区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地质建设必须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生态发展的规律,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寻求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最佳方法。只有解决这些问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现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家和学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而所谓发展,不仅是指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的内容。所以,“环境与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和统一,就是实现这三者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抓住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移民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丹江口水库水位抬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移民问题是水位抬高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难题,存在政策法规、移民资金、安置措施、脱贫致富等问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制定可行的移民规划,确保移民的稳定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是非常艰巨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污染源与污染总量日益增加、水质下降、支流库湾富营养化进程加剧等问题将困扰水库的运行与管理,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建议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全方位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水库水质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问题,介绍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职能,如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探讨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提出了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规范化管理问题、认识程度问题和技术手段问题,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中的建议,规范化管理措施、认识程度和技术手段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实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引入如何促进学生思考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湖泊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当前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入湖生源要素循环失衡,蓝藻水华暴发与成灾机理,湖泊水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机制,以及湖泊管理科学基础等均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研究中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解振华 《环境保护》1992,(6):20-21,4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难题,能否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它的环境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们要在占世界耕地面积1/14的土地上解决占世界人口1/5的人民的温饱问题,同时力争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所以,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我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环境史角度分析,社会因素的复杂性是生态保护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具体到区域生态环境来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与复杂性要求区域生态保护必须注重协同治理与共建共享。《京津冀环境保护历史、现状和对策》(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3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的能源与环境:总战略面临能源独立问题的持久性和全球环保问题的升级(特别是温室效应增强问题),日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近二年内,此思考同时动员了政府,各部(主要是国际工商局),各国家局(环境厅,全国科学与技术局,新能源开发局),工厂主和研究人员。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