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载: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获悉:一颗新发现的彗星将于1994年7月20日撞击木星的背面,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太阳系观测到的最大的一次爆炸”。这颗彗星就是“苏梅克一列韦”彗星,它是美国天文学家苏梅克夫妇和列韦在1993年3月24日于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共同发现的。 “苏梅克一列韦”彗星到时果真会撞击木星吗?我认为“撞击”是不会发生的!据我的综合测定,这项准确率为95%的“撞击”预报将会在那5%的失误中而结果。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报告说,太阳系以外已知的最热行星正在被它的母星慢慢“吞噬”。 这个太阳系外的行星——WASP-12b星球,是在2008年首次被提出的,是一个木星型星球。该星球紧密围绕它的主恒星运行,运行一年仅需26小时。  相似文献   

3.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地震:每年发生500多万次作为地壳的一种“正常”震动,地震在全球每年都要发生500多万次,其中人类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而能造成…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世纪中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历史学家最终将会发现,这一事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要比16世纪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还要巨大。从太空中,宇航员看到的是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  相似文献   

5.
郑虹 《环境》1999,(5):12-13
人口增加、土地减少。人类被垃圾重重包围,“城市综合症”教人望而生畏,跨入21世纪,人类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许家和 《环境》2002,(2):31-31
隆冬、早春的太阳最温暖可爱,是日晒增进人体肌肤健美的黄金季节。日晒,俗称晒太阳、日光浴。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亦不例外。日光,乃人类赖以生存、生长发育、打造健美身材、大自然恩赐给人类之“三宝”——日光、空气  相似文献   

7.
吴嘉玲 《环境》2009,(4):98-99
“生态村”的由来 1991年丹麦的生态村组织——大地之母(GAIA)投资信托基金,给出了生态村的概念:“生态村是在城市及农村环境中可持续的居住地,它重视及恢复在自然与人类社会中四种组成物质的循环系统:土壤、水、火和空气的保护,它们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有朋自远方来,送我价值千元的“笼中鸟”——一对画眉,我连连摆手,再三说明不要,尽管鸟笼精致、漂亮,尽管画眉上窜下跳,人见人爱,尽管朋友一片诚心,但我还是甩出硬绑绑的一句话——“不要”。 之所以不要,一则替这对画眉悲哀,本来天空广阔任鸟飞,无奈被人类“软禁”而“身不由己”;二则替鸟类喊冤,还我蓝天,还我自由;三则要遣责人类,不该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鸟类的痛苦之上。你百般玩逗取乐,为何不设身处地地  相似文献   

9.
按照流行观点,人类癌症约80~90%是纯属“环境因素”引起的,在致癌性“环境因素”中,工业性污染物——主要是化学致癌物是引起人类癌症的主因。根据近年发表的科学资料分析,将人类癌症的主因归结为工业性污染(包括职业性接触)是不够全面的,单纯从“外因”的角度理解“环境致癌”的观点也是不够科学的,需要加以重新评价或修正。一些非工业性污染因素:例如个人不良嗜好,不合理饮食和营养,个体生活  相似文献   

10.
古代神话中,有一段女娲娘娘采石补天的美丽传说。如今,南极上空真的出现了一个相当美国领土大小的“窟窿”——臭氧层空洞。那么,人类能否象女娲娘娘一样,想法将它“补”好呢? 为了避免因出现臭氧层空洞,而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灾难性后果,科学家们提出了限制乃至禁止氟氯烃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相似文献   

11.
继去年轰动全球的狮子座流星雨后,处于世纪之交的今明两年,更加罕见的天文奇观——“大十字架”和群星联线又接踵而至。社会上流传它们象征世界末日、人类大劫难的到来。果真如此吗? 何谓“大十字架”?早在16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在其诗集《诸世纪》一书中预言,1999年7月(阳历8月)人类将面临大灾难。日本天文学家系川博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当环境日益恶化之时,勇敢的林木植被又一次庇护人类,面对这些“绿色卫士”——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全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并且水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节水和治理水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从“人类——环境”系统和“经济——环境”系统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坚持采用节水、冶水井举的方针。针对我国城市现有的雨污合流制的旧体制提出应尽快改建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节约用水,提出建立“中水”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水资源“再生”。同时强调了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依法冶理,运用经济手段严管严罚。  相似文献   

14.
环境活动是指人类参与环境的活动,是发生在“人类——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活动,是创造和改变“人为环境”的活动。最简单的环境活动是非投资性的环境活动(称为简单环境活动),是既无基本建设投资,又  相似文献   

15.
环境墙报     
《环境》2001,(12)
家——“放心”的地方,家——社会的细胞。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这也是环保以家庭为载体,创建“绿色家庭”的基本着眼点。单个的绿色家庭,为个人提供“放心”的地方,许许多多的绿色家庭,绿色细胞,带给地球这个大“家”的将是满目绿荫。  相似文献   

16.
神话与国兽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我国古代传说中为鳞甲类的奇异动物,它的形体综合了飞禽走兽及鱼类的生物特征,故有“腾龙”、“蛟龙”之称。由于原始时代的人类以狩猎为生,所以原始部落的标志——图腾,多以动物形象为主。中华民族的图腾形象——龙,是西北方各民族集团的象征。人首龙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全球性的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污染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两个不祥之兆:第一,正在大量并日渐增多地向环境中排放某些化学品——主要来自燃烧矿物燃料——它们正在全球性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第二,人类正在日渐增加使用与向环境中排放农药及其它有毒物质。从二次大战前的“污水与下脚料”问题发展成现在的全球性污染,这是对人类社会进行工业化与发展的严肃挑战。过去实行的污染控制法规只能部分解决污染问题,为了整治几十年来积累的环境污染,人类需要进行几次大规模的社会与技术转换。现在的全球性污染与整个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8.
绿色之恋     
2001年4月 22日,这一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的盛大节日——“地球日”,也是第五届“地球奖”(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联合主办的我国环保领域的最高民间奖项)的颁奖日。 首都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四楼报告厅内,“地球奖”颁奖仪式正在隆重举行。热烈的掌声中,一位体态端庄、举止优雅的女教师从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手中接过造型别致、寓意深远的“地球奖”奖杯。她就是本届“地球奖”获得者中唯一一位师范学校的普通教师,也是唯一一位来自江苏的获奖者——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地理教师姚亚萍。 …  相似文献   

19.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
去年12月29日是第四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全部食物、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还在维护和  相似文献   

20.
晓惠 《环境》2009,(8):82-83
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近日,研究学者们利用核磁共振的手段,对人类的大脑思想进行了一次紧密追踪,发现了人们大脑中的一些“秘密”。就让我们跟随其中一名参加实验者——作家David Ewing Duncan的娓娓而谈,来窥望一下主宰人类喜怒哀乐、生死存亡的大脑中,都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