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会感到惊愕;我们人类实行“计划生育”还困难重重,甚至成为“人类第一难事”,难道不具人类智慧的动物界还有可能搞“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吗? 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繁殖、生长、进化和消亡都受到大自然的制约。生物学家经过考察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
云龙 《环境》2003,(3):30-31
在辽阔、荒凉的西部高原,许多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却成了各种野生动物怡然自乐的“天堂”。这里不仅有鹅喉羚、兔狲、天鹅等性情温柔的小动物,还有雪豹、野猪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强盗”。在这些颇有神秘色彩的动物“部落”里,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  相似文献   

3.
提起“仿生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神奇的“电子蛙眼”、“人造海豚皮鱼雷”以及模仿鲸鱼制造的核潜艇等。其实,人类自古与各种生物生活于同一天地,不自觉地借鉴、模仿动物之长,因而在人类的生活空间,仿生痕迹处处有。文化仿生  相似文献   

4.
韦公远 《环境》2001,(5):17
人们常与动物打交道,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常常发生误会。提起黄鼠狼,有句歇后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农家,人们发现鸡被动物吃了,就以为是黄鼠狼干的,落得个“偷鸡贼”的骂名。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黄鼠狼并不是害兽。众所周知,老鼠是地地道道的害人动物,而黄鼠狼却是捕鼠“能手”。通过解剖发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酶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自有史以来,人类就已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广泛制作各种酿造物。生物体的化学变化也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所谓“生命现象”,就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连续进行的酶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生物体内已知的酶已达2000多种。然而还有大量的酶有待于人们去认识它、应用它。 酶有两个特征。一是在近似于生物体生存的pH值和温度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大的催  相似文献   

6.
越白 《环境导报》2003,(6):32-33
1990年,央视《动物世界》节目组忽然跑来个小伙子,要求节目组收留。理由:一、我太爱动物了,而且对动物摄影有一定基础;二、现在节目中很多翻译由于对野生动物不熟悉而犯了可笑的错误,我了解多一些,可以使节目更好些。就这样,他留在《动物世界》了。此人就是奚志农。奚志农第一次接触动物摄影时只有19岁,看到有人拿绳子把鸟拴住进行拍摄,他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要拍就拍自由飞翔的鸟!”奚志农有了自己的目标。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机会接近自然,而滇西北是他最爱的地方:高原雪域、茫茫原始森林、神奇出没的各种动物……“这才是我要呆的…  相似文献   

7.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在人类发展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历了异常严峻的考验,疯狂肆虐的“非典”让人类再一次虚心反省,从新认识生活,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文明、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的发展的关系等。哪些要延续、发展,哪些要摒弃、根除。也许SARS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惩罚,可是从这次惩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不是主宰,而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而已,只有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成为更好的朋友。一、人与动物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新传染病的流行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即使算上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片段。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继而为了生存繁衍与动物展开生死搏斗,最后完全主宰动物。而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人喜好野味,更有“高贵”人士,为显示自己的地位,以吃珍贵动物为“荣”。而那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那些动物伸出了杀戮之手。另一类人为显示自己的“仁慈”与“爱心”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溺爱。他们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养育,甚至同吃同睡,乘公交...  相似文献   

8.
魏文彪 《环境》2009,(10):30-32
9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主任常纪文研究员,对外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全文,并向国内外公开征求完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项目组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增设“虐待动物罪”、“传播虐待动物影像罪”和“遗弃动物罪”专条。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环境已成为未来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地球——哺育生命的摇篮,经过60亿年的演化,形成今天具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的生物世界。所有生命的发生、发展和进化,都是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运动的结果。地球上的水、空气、土壤、阳光给生命的存在创造了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各种生物在这里生存、繁殖、死亡,循环往返,繁衍不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1.
祸不单行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是说,幸运的事不会联袂而来,而灾祸却往往会接踵而至。这句谚语源于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很明显,此说带有较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仔细想来,却也有一定道理。“福无双至”且不论,“祸不单行”则并非完全是唯心之说。事物的存在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是相互依存的。就拿生物界来说,植物与动物、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建造、运行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的节能减碳。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从“易”到“难”,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  相似文献   

13.
朱玉  多穷 《沿海环境》2001,(11):30-30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一群被当地人称为“阿拉”的黄嘴乌鸦迎着凛冽的寒风,在离人群几步远的地方蹦蹦跳跳地找寻食物,旁若无人的样子真让人以为这不是在帐篷林立、游人不断的珠峰大本营。中国登山协会驻大本营的联络官小郭对眼前的情景不以为奇,他说:“这里的野生动物还算少的,再往上海拔高一点的地方,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以及野岩羊等各种珍贵动物。”我国早在1994年就把这座世界最高峰及其周围地带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近一半面积的定日县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分局副局长多布杰告诉记者:“当地藏族人和国内外的游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补偿价值论”为理论基础 ,分单独的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核算和总体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两部分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总体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核算部分 ,应用了权数来反映各种环境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最后还应用了该模式对模拟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发展毒理学     
一切动物自诞生起就必经幼年期、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直至衰老死亡。在不同期 ,动物的解剖、生化、生理、病理及药理上均有差异 ,因此它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的反应不尽相同 ,为了研究这些差异及对不同期损害效应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特点 ,就产生了发展毒理学。过去人们将“developmental toxicology”译成发育毒理学 ,笔者认为它不仅限于生殖毒理学的一部分 ,还涉及到动物生命一生 ,在动物一生不同期对同一危害因素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 ,其均属发展毒理学研究范畴。笔者查阅了近 1 0年国外与发展毒理学有…  相似文献   

16.
安全科学学科的确立与安全系统学派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史实的研究发现,安全科学学科的发展需经历二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科创立、理论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以任务带学科”是这个阶段特点.期间形成了安全系统学派。第二阶段是学科理论丰富、完善和发展阶段.“以理论促事业”是这个阶段特点,向完善发展的标志是理论上形成各种学派.如已形成的“安全系统学派”那样.形成不同学术观点的各种学派,表明安全学科即将进入一个成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阶段.使其理论真正走上“百家争鸣——科学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发现,在成双成对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大约只有10%能对性伙伴一心一意,白头偕老。由此看来,鸟类和哺乳动物热衷“婚外恋”,对配偶不忠或许是天意使然。专家们说,生物本能的冲动助长了某些形式的欺骗。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在繁殖后代之前通过与其配偶之外的异性交配,可以使后代获得种群重要的遗传优势。雌性动物寻求外遇是为了使后代获得尽可能优秀的基因,而雄性动物偷情是为了有尽可能多的儿女。美国康奈尔大学进化行为专家斯蒂芬·埃姆伦说:“实际上,真正的原配关系在动物中是极为罕见的。”他认为,“社会学意义的一雌一雄”是指动物结成配偶,一起养育后代,而“遗传学意义的一雌一雄”,是指动物对性伙伴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18.
黎慧 《环境》2004,(10):54-55
自然界中,尊敬“父母”和爱护“子女”在一些动物中蔚然成风,其中“母子鸟”的故事最为动人。  相似文献   

19.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因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被广泛认可. 单一种类生物修复易受复杂环境影响,而利用多种生物进行联合修复则可借助种间关系提高修复效果. 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动物单独修复和物种间联合修复污染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生物联合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植物、动物三类生物的功能,明确了微生物在发挥自身污染修复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减轻其他物种受到的环境胁迫;植物通过根系构建修复功能区域并与附近其他物种及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动物通过自身移动和摄食行为优化土壤和微生物结构的作用机制. 其中,“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可强化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增强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植物-动物”联合修复可通过动物或其排泄物的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同时通过植物根系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微生物-动物”联合修复可在动物搬运摄食、消化排泄等过程中强化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能力. 目前,“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是最主要的土壤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其修复机制较为明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微生物-植物-动物”联合修复机制研究,为三者联合修复土壤污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境导报》2003,(10):17-17
去年,“地球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期间,南非总统姆贝基宣布,将在南部的沿海小城赫曼努斯设立非洲的第一个环境法庭。最近,该法庭即将开庭,审判非法捕捞和猎杀海洋生物的罪犯。第一批起诉的大多是偷猎鲍鱼以及在海岸线进行非法开采活动的案件,以后还将对破坏陆地生态环境的罪犯起诉、审判。近日,在南非小城胡普斯塔德举办了一场“濒危大型野生猫科动物拍卖会”,将拍卖57只孟加拉虎、美洲豹及珍稀白狮等。拍卖方称,这些动物将卖给旅游企业,目的是要保护猫科动物基因,增加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发展南非的生态旅游业。南非动物保护人士对此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