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据报载: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近九成源于野外,滥食者90%以上是白领阶层。嗜好者认为野生动物有营养、补身体,有的为了图新奇、摆阔气。但是专家明明白白地忠告:吃野生动物易患难以诊治的怪病,“什么都敢吃”将会吃出一身病,甚至吃掉命。杭州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不想“补”出了鞭节虫病,住院3个多月,花费2.7万元,体重骤减15公斤。哈尔滨市有10多人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经抢救才脱险。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拥挤的生活环境、迁移新地、吃些不常吃的食物,这些都会使野生动物得传染病。人们称这种传染病为“病原体污染”。这些病能导致当地一些野生动物灭亡,有时甚至还会导致种  相似文献   

3.
胡增官 《环境》2004,(3):40
近来,一场禽流感,弄得鸡鸭不亍;去年,一场SARS,引得人心惶惶。科学家从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元凶冠状支原体,讨伐滥吃野生动物的声浪一时涌起,更有人直指广东人什么都敢吃,现在终于吃出问题来了。我不吃野生动物,是指不吃当下所指的陆地野生动物。并非我端高姿态假撇  相似文献   

4.
小川 《环境》2004,(2):34
前几天央视新闻报道:广东一些餐馆酒楼又开始经营野生动物了。崇尚“神仙也要补”的人,又理不直气不壮地偷偷吃起野味。偷吃野生动物之风卷土重来,餐馆自知违法,把经营的野生动物一律改了名字,比如把毒蛇过山峰改称河鳗。如同吸毒的人嘴里从来听不到海洛因这个词,—律叫“货”叫“粉”,估计也是自知违法。来餐馆吃野生动物的食客也跟买毒品的粉客似地,偷偷摸摸进店,吞吞吐吐点菜。  相似文献   

5.
最近,香港一新闻媒体披露,内地一些餐馆为谋取暴利,别出心裁抛出了一道名为“猴子宴”的特色菜谱,有生吃猴脑、精制猴肉扣、炒猴肝等.读罢不是为那些餐馆的老板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所喜,而是为他们这一“新招”所忧.平心而论,开餐馆做生意,对活跃市场经济、方便群众大有好处.同时通过经商途径来赚钱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这个钱靠什么来赚,是依法还是非法,决不能含糊.我们需要的是前者,而那些餐馆老板抛出的“猴子宴”,明显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  相似文献   

6.
另一种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6月24日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后,逛街购物的人多了,餐馆酒楼的生意火了,旅游景点的人气旺了,看看头上的蓝天,踩踩脚下的大地,我们又多了一层感触:生活真好!在此之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已被增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立法计划。有专家表示,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起实施以来,一些条款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许多新问题没有相应的规定,特别是对当前最为普遍的非法经营利用、滥食野生动物难以实行有力的惩罚。这对于曾经受到伤害的野生动物或者人们,都不啻于一个福音!长期以来,就“吃”的问题,一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比…  相似文献   

7.
大海亮出的黄牌──下个世纪没鱼吃吴衍秋我家有小儿,不足两岁,因家住海滨,又听人说吃鱼的孩童更聪明,于是大人常常到鱼市买鱼,常常给他做鱼吃、每每有人逗他。问道“你今天吃的什么?”他总会也只能会回答你“鱼”!这固然是小儿语言系统尚不发达的原因,然而,我却...  相似文献   

8.
李皓 《环境》2003,(6):13-13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但由于有些人有喜吃野生动物的恶习,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在药物对病毒无效的情况下,隔离病毒感染者,是切断病毒在人群中继续传播的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8,(9)
西藏近年来野生动物较20年前增加三成左右,野生动物伤农扰民事件亦呈上升态势。为此,西藏阿里地区财政和各县级财政共拿出1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补偿野生动物对当地农牧民造成的损失。据报道,西藏野生动物“扰民”的主要“肇事者”包括棕熊、黑熊、野牦牛、雪豹、岩羊等。世界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内的那曲地区双湖特别区,  相似文献   

10.
李佳 《环境》2002,(10):22-23
董玉清,精瘦的身材,患有胃溃疡,但腰板儿挺直,只要一说起野生动物,双眼便会放出柔和深情的目光。他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使者,其拍摄出版的《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6月,他还荣获联合国“全球500佳”环保提名奖。  相似文献   

11.
何勇海 《环境》2004,(10):42
民以食为天。吃,本无可厚非。可读罢一则新闻,笔者却深感有话要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据《天府早报》5月8日报道,据读者举报,四川双流县和简阳县交界处的丹景山上藏有3家野味馆,专门烹饪野生獐、斑鸠、麻雀、老鹰等野生动物,“野鸡40元一份,麻雀3元一只,老鹰汤60元一份……”今年“五一”,光是从成都赶去尝鲜的车,就在野味馆门前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龙。  相似文献   

12.
于永军 《环境》2001,(10):39
真叹服京城人的吃派:吃名,吃贵,如今又吃开了残忍。新华社5月19日晚报专电报道:近日,京城有一道名谓“三叫”的特色菜,特火爆。吃法是:把10只粉嘟嘟的尚且趴在盘子里蠕动着的小老鼠,外带一碟什么酱端上宴桌,食客用筷子夹住一只小老鼠,只听“吱”的一声;再往酱碟里一蘸,又听“吱”的一声;再送入口中一咬,可怜的小东西再发出“吱”的一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一些地方的餐馆饭店,山珍野味的特色菜谱又有增多之势,有关部门去查处,他们直言不讳地说:“这些都是从异国‘走私’过来的,外来野味不受禁!”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不论是“外来”或是“走私”进来的,还是国土上的,凡是野生动物,都受到保护.道理很简单,一是野生动物本身就是野生无主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3,(6):4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即国内所说的“非典”)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权威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有些人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人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另一种推测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使本身对人体危害不大的冠状病毒发展成为杀伤力极强的新型病毒。病毒基因的变异过程人类还知之甚少,但  相似文献   

15.
何军 《沿海环境》2001,(2):17-17
有关专家说,野生动物体内含有各种病毒, 还携带各种寄生虫,吃野生动物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等疾病,这些病因少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一些病如狂犬病目前还是不治之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成了宾馆、饭店招揽生意的招牌,蛇、鹿肉甚至连蝗虫、甲壳虫等都成了尝鲜人口中的佳肴。然而,这些餐桌上的美味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进了灶房,染疫的野生动物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邹兴淮介绍,野生动物在野外除死于天敌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死于各种疾病,如鹿的结核病患病率就不低,而且,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减肥梦寻     
石旭初 《环境》2002,(11):25
一个女人每天早晨一睁眼,就要为自己的体重祈祷。她每天要计算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每当哪一天吃得“太多”时,便会有一种负罪感。目前,希望通过节食减肥者数不胜数。美的崇拜热已经产生一些恶果,节食会发展成为疾病:饮食缺乏症或食欲过剩症。这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据报道,美国每年有15万名妇女死于饮食缺乏症。新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5%的女孩和10%的女士患有饮食缺乏症,而在一些大学里,有20%的女生患有这种疾病。人是瘦点好还是胖点好?在古代,我国曾有“楚王好细腰”的民谚;汉代有个大受皇帝宠幸的赵飞燕,也是以纤  相似文献   

17.
《环保别作秀》一文作者认为,“800万名厨师拒烹野生动物”、“走长江、走黄河、走长城”实际上是一种“作秀”行为,并斥之为“过把瘾就死”的蠢事,笔者实不能苟同。时下的明星秀、商家秀确实比比皆是,其追逐的无非是名利。而文中所言之事目的都是宣传环保、提高公众的环保素养,应属于公益行为。简单地视为“作秀”,未免有点牵强附会。国民环保意识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要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单靠传统的“上街发传单”当然不够,宣传工作需要更多的创新,才能产生影响力。号召厨师“拒烹”野生动物,笔者举双手赞成。很简单,若一位厨师“拒烹”两只…  相似文献   

18.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一流传在江浙一带的谚语,出自宋代文坛泰斗苏东坡的一首小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宁可没有肉吃,也要在住宅周围栽上竹子,这说明苏东坡对竹子十分偏爱。不论他出于什么动机,但他把优化住宅环境看得比吃美味佳肴还重要这一点,就很值得称赞。至少不象现在有些  相似文献   

19.
开发安全食品发展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尽快发展安全食品当前“餐桌污染”状况触目惊心。由于吃了用激素饲料喂养出的畜禽肉用生长素和化肥催长的鱼虾、施用大量农药化肥的蔬菜和增白剂超标的面粉导致妇女更年期紊乱、孩子性成熟加快、男性生育能力降低、人类疾病谱和死因构成发生改变。人们惊叹:“还有什么可以放心吃的东西!”对“菜篮子”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能否拥有更多的安全优质食品,是中国小康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解决农产品安全性的问题迫在眉睫。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植物性农产…  相似文献   

20.
何红升 《环境》2003,(5):47-47
在雅虎中文网站搜索器里填入“保护野生动物”六个字,瞬间就找到9200个网页与之有关。这个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现存的野生动物仅是曾经在地球上出现过的野生动物的千分之一,且现有物种正在急剧灭亡。由于盗猎,目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总数正在急剧减少,不到5万只,仅为100年前的十分之一。按照印度加工藏羚绒的数量估计,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