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韩颖 《劳动保护》2014,(1):44-47
<正>2013年11月22日,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人不幸遇难。在突发的事故背后,暴露出了种种安全隐患。2013日,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人不幸遇难。在突发的事故背后,暴露出了种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的"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是中石化历史上伤亡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事故。作为一名石化企业的安全工作者,痛定思痛之余,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思考。管道爆炸还是泄漏爆炸媒体在"11·22"事故的报道中,多采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一词,这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有媒体称"爆裂管线长度达3.5千米"。"输油管道爆炸"一般是指管道内发生的爆炸,而在用的输油管道因为管线内没有氧气,形不成爆炸气体,  相似文献   

3.
李以善 《安全》2014,35(11):52-53
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13,(11):94-95
2010年发生在大连的“7·16”输油管道爆炸泄漏事故,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何保证高含硫原油在脱硫过程中的安全,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油气管道泄漏爆炸重大案例应急管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引起公众对城市油气管道安全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城市油气管道事故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在城市地下管道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基于国内外管道相似事故调研,选取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和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探究事故发展模式,建立事故链模型。结合应急管理思想,从预警预控、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角度分析事故应急管理过程的共性失误。最后,针对应急管理各阶段共性失误提出防范措施,对提高类似事故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1年我国个别地区和时段燃气事故频发.例如:6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一处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9月10日辽宁省大连市一居民楼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10月18日河北省邯郸市燃气管道维修人员在处置天然气泄漏时发生人员窒息,10月21日辽宁省沈阳市一饭店发生天然气泄漏爆燃,10月24日辽宁省大连市一居民楼发生燃气爆炸...  相似文献   

7.
正输油管道输送的液体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进行输油管道设计及进行在营输油管道附近新建工程时,应考虑输油管道泄漏对周围设施的危害,确保重要设施与输油管道有合理的安全距离。输油管道发生泄漏,若泄漏后液体流淌到地面或水面上,由于重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控制输油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事故风险,采用贝叶斯网络(BN)方法,将火灾爆炸演化过程分为初始原因、事故发生、发展演化、事故消失等4个阶段。以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为分析实例,找出事故发生过程中脆弱性最大的风险节点。引入Matlab蚁群算法(ACO),在综合考虑人员数量、所困位置、拥挤程度、周围的建筑设施影响程度、逃生方向等因素情况下,模拟计算并优化疏散路径,最终得出完成全部人员疏散的时间。研究结果证明,Matlab ACO可被运用于输油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事故人员应急疏散。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劳动保护》2014,(1):10
<正>"四问"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发生在2013年11月22日的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最终导致62人遇难,被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定性为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回顾这起特别重大事故,我们心存太多疑问。输油管道存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应该远离居民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管道漏油后,中石化曾组织抢修,爆炸事故恰恰发生在抢修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章作业?管道从漏油到发生爆炸相隔7个多小时,事发现场居民早就闻到浓浓的气味,但一无所知。信息为何不透明?经初步调查,输油管道破裂后渗透出的轻质原油流入雨水管线导  相似文献   

10.
易安民声     
《劳动保护》2014,(1):63-63
<正>"安全不是第一,是唯一。"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人遇难。2013年11月25日,事故调查组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等等。易安网友表示,事故原因虽有多个,但最重要的还是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安全第一的意识,相当多的企业、个人,都还没有真正形成安全发展理念。应该说对于人的生命,安全不是第一,是唯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LNG动力船在通航隧洞这一新型半封闭空间结构船舶通航设施中的航行安全问题,以贵州乌江构皮滩隧洞中LNG动力船发生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利用Fluent对LNG动力船的LNG燃料在有风和无风2种状态下发生阀门泄漏、管系泄漏和罐体破损的气体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分别计算得出LNG泄漏造成人员窒息、火灾、爆炸等后果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无风状态下的泄漏危害高于有风状态下的泄漏危害,泄漏点孔径与危害范围呈正相关关系;在人员窒息、爆炸、火灾3种危害中,火灾危险范围最广,其次为爆炸危险范围,最小为人员窒息危险范围,无风状态下罐体发生泄漏造成火灾面积可达609.942 0 m2,有风状态下阀门发生泄漏可导致人员窒息的危险范围面积仅0.008 0 m2.以此为依据,从LNG动力船和通航隧洞两方面分别提出了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22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事故的损失是惨痛的,责任的追究是无情的,安全监管部门如何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履行综合监管职能,值得我们思考。 一、事故中安监部门的责任分析  相似文献   

13.
郑君 《劳动保护》2014,(1):48-49
<正>2013年11月22日,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住院治疗。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青岛,考察事故抢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纷纷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省和有关方面组织力量,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14.
11月22日.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截至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为深刻吸取此次事故血的教训.我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督促辖区内管道管理使用单位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管道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5.
要闻     
<正>国务院严肃处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本刊讯2014年1月初,国务院对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同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处理结果,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同意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对48名责任人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对涉嫌犯罪的15名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为深刻汲取青岛“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和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一系列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教训,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应急管理部政法司、危化监管司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20年10月2日在应急管理部网站上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在管道微小泄漏检测和油品泄漏损失计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容量守恒原理,开发基于VPL(Visual Pipeline)的输油管道实时泄漏检测系统。建立管道模拟平台,通过组态编辑器、图像界面、管道工作室和SCADA 接口,开展输油管道实时泄漏检测、定位与分析,实现管道实时泄漏检测、报警,以及泄漏量的定量计算。现场测试结果显示,所开发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最小泄漏检出率为0.7%,泄漏点定位精度为96.96%,泄漏量计算准确率为94.4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PL的输油管道实时泄漏检测系统漏报、误报率低,检测定位精度较高,尤其对于微小泄漏优势明显;同时,该系统能够实时定量计算油品泄漏损失,可以用于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应急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出"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发生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利用蝴蝶结模型将事故树与事件树结合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及后果,研究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在输油管线管理及泄漏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提高类似事故的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3年12月2日,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无1例死亡,已出院14人。这是中石化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东省和有关方面组织力量,千方百计搜救失踪、受伤人员,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聚集,油气管线与市政管网的矛盾冲突在全国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同时,中国正处于新一轮油气管网建设高峰期,又有相当比例的管线进入"老龄化",油气管道泄漏事故也处于高发期。两相叠加,风险陡增。  相似文献   

20.
氯泄漏和氯罐爆炸案频发长三角接连发生氯泄漏2005年4月12日,无锡一化工企业液氯泄漏,造成2000多人紧急疏散。而此时,距京沪高速公路“3·29”特大液氯泄漏事故发生仅仅14天。重庆“4·16”液氯储罐爆炸事故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液氯储罐爆炸,9人在爆炸中或失踪或死亡,15万人紧急撤离家园!爆炸的前一天,4月15日下午7日寸左右,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