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污泥的厌气消化处理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先在一次消化槽中加热搅拌进行消化处理,然后在二次消化槽进行污泥脱水的固液分离. 所谓污泥厌气消化过程的控制,目的在于防止消化不佳,提高处理效果及力求产气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王晶 《环境科学》1983,(3):42-42
日本三机工业公司生产的下水污泥消化气发电设备,于1983年春天开始运转。设备除了有气体发动机、发电机以外,还有机械浓缩设备、高性能消化槽搅拌装置、发动机的废热回收系统和利用废热的消化槽加热系统等。该设备的处理能力为3万立方米/日污水,冬季每天产生的最大消化气量为2100立方米,用240匹马力的气体发动机来驱动160千瓦的发动机,每天可获得3840度电。  相似文献   

3.
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土木环境工程学博士Willian A.Chantry研究出一种从淤泥中除去PCB的经济方法.此法是利用在好气性消化槽培养出的细菌来分解PCB,达到除去PCB之目的.Chantry研究的去除PCB的流程是: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为了解决下水路航道污染问题,在欧洲大规模建设废水处理场。这些废水处理场将产生大量污泥副产物,需要进一步处理,为此在建造大型的卵形消化槽。  相似文献   

5.
在经长时间曝气处理的活性污泥槽或以氧化氨为目的的消化槽中,由于 pH 的降低而腐蚀混凝土、铁制管道、铁制机械部分的事,在以前的方法中经常有报导。pH 值之所以降低,是由于活性污泥除去有机碳(BOD 产生源)和进行硝化时按下式发生反应放出氢离子之故: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转盘法的若干弊病,日本大丰机械产业公司开发了一种不排剩余污泥的新生物处理方法——大丰式接触氧化法。该法巧妙地吸取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转盘法的优点,通过吸附在接触滤材上的各种微生物群,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同化、异化、消化等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公司从1972~1985年施工的装置工程达83项,得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装置废水在进入处理槽前,一般先进行充分的前处理。处理槽是由曝气槽中填充接触滤材——专利产品“接触纶”(图1)组成的。根据进水的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未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三槽型电解槽中采用电动力学法去除污泥中的铅.对实验过程中的污泥pH、电导率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污泥消化、电动力处理时间、搅拌、阴极室电解液pH,对电动力学法除铅的影响.实验发现:污泥消化不利于电动力法对污泥中铅的去除;延长电动力处理时间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污泥中铅的...  相似文献   

8.
电镀行业通常采用的漂洗工艺是逆流漂洗,由若干级漂洗槽组成。 最后一漂洗槽以速率为ω(升/小时)的纯水连续进水,依次通过各槽溢流而从第一槽流出。镀件从第一槽向最后一槽逆水流方向依次漂洗,称为连续式逆流漂洗。  相似文献   

9.
实验证实了用家用高压锅的蒸汽消化方法能够从原始污水、混合废水、原始污泥及参考污泥样品中定量回收金属。蒸汽消化方法与敞式 HNO_3消化和高速均质化比较也易于减少污染。从操作观点看,蒸汽消化方法比敞式 HNO_3消化方法需要的试剂少,操作量也相当少,并可同时消化较多的样品。蒸汽消化方法比均质化方法简便,能同时消化达36个样品,并可避免均质化器所产生的刺激性噪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公式推导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有关影响因素,并且从中提取出部分因素,选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表对流速进行分析,三因素分别为槽道宽度、槽道深度、槽道长度.通过CFX仿真得出对应的平均流速.结果 得到了各因素水平变化对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程度.槽道宽度及槽道深度对...  相似文献   

11.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邵琳  朱光灿 《环境科技》2008,21(6):56-59
从厌氧消化工艺选择、产甲烷性能优化和联合消化等3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工艺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提出我国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产甲烷性能优化及工业化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般活性污泥法均需要较大的曝气槽,而且每隔一定时期就需排除剩余污泥,所以废水处理的运转费中还要加上处理剩余污泥的费用。最近,日本坦克诺公司已实际应用一种完全不排出剩余污泥的“完全氧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法。它的原理是,该氧化系统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到相当程度以后,曝气槽内的微生物开始自己消化,结果  相似文献   

13.
自沼气发现以来,有机物厌氧消化生产生物天然气由于其污染治理和能源回收的功能开拓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领域。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的实现和发展依赖于工艺技术和基础理论的进步。本文从技术形式和理论出发,介绍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生产生物天然气技术的现状并进行展望。首先介绍了当前主流厌氧消化技术,总结其设计和构型,阐述内在改进和变革思维:泥水分离的实现区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厌氧消化技术,而颗粒污泥的出现则发展了第三代厌氧消化技术。其次总结了现代厌氧消化技术理论和其对厌氧消化技术的推动作用,介绍一些加强厌氧消化策略:厌氧消化理论细化和种间电子传递的发现直接改变厌氧消化设计理念和运行形式。随后描述一些对厌氧消化具有强烈推动作用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机器学习有助于了解厌氧消化这一复杂黑箱,而合成生物学更将从概念上重新定义厌氧消化。最后对未来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展望:厌氧消化的发展将趋向于高效化、智能化、定制化,未来更将成为一个绿色平台,实现能源和物质的社会循环。  相似文献   

14.
卞如林 《环境科学》1994,15(1):61-64,84
总结出抑制性合成有机从厌氧化消化系统内清除的4种主要作用算什么,即厌氧降解作用,厌氧污泥吸附作用、挥发作用和随出水流出作用。从厌氧消化中各大类微生物之间相互平衡、协同作用的关系,分析了合成有机物对厌氧消化抑制的可逆性机理,并提出了抑制性合成有对厌氧消化抑制的可逆性机理图式。  相似文献   

15.
白福清 《环境保护》1990,(11):31-31
构造:如图—1所示,由喷嘴从反应槽下部供给原水,上部设置隔板(GSS),用于捕集气体,构造非常简单。因反应槽有效水深以4.5—6.5米为标准,因此也可以用活性污泥曝气槽改造为生物佩刀式—MC。反应槽的形状采用圆形、方形都可以。原理:起动时在反应槽内添加一定数量粒径为100微米左右的多孔质微小载体,使其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多篇参考文献,从原理和工艺的角度,综述了餐厨垃圾现有的一些处理方法,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指出厌氧消化法处理的优势;重点论述了厌氧消化处理的方法和具体应用,并且展望其厌氧消化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污泥产量的逐年增加,污泥资源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厌氧消化是当下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目前,针对强化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的研究较多,而涉及污泥有机质对厌氧消化影响的机理研究仍在发展.本文从污泥中占比最高的有机质——蛋白质和多糖入手,讨论了其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并从成分和结构两个角度归纳了对蛋白质和多糖的主要解析技术,其中对于污泥中蛋白质与多糖高级结构的解析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是限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质转化机制研究的因素之一,在未来需要更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18.
袁悦 《环境工程》2018,36(11):137-140
考察并对比分析了接种和不接种厌氧消化污泥时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系统的启动情况。结果表明:接种消化污泥的共消化系统从第13天开始稳定运行,对应的沼气平均日产量为32.8 L/d,甲烷含量达56%;而不接种消化污泥的系统未能成功启动,沼气平均日产量仅有0.4 L/d,甲烷含量占35%;运行结束时不接种消化污泥系统中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高达6 703.8 mg/L,远高于接种消化污泥系统的34.9 mg/L;接种消化污泥的共消化系统pH为7.07~7.27,而不接种消化污泥系统的pH<6.50。因此,pH偏低是导致不接种消化污泥系统产气量少的主要原因,为了快速且成功启动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系统,有必要接种厌氧消化污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获得双槽阶梯槽的干气密封性能。方法 运用热流固耦合方法,对双槽阶梯槽、单螺旋槽密封动、静环进行变形与应力分析,得到在不同工况下2种槽型密封环的变形图和应力分布图,讨论不同工况对2种槽型密封环变形量和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 随压力的增加,单螺旋槽密封环最大变形量的增长率低于双槽阶梯槽,而双槽阶梯槽密封环最大应力值的增长率高于单螺旋槽。随转速的增加,2种槽型密封环的变形量均减小。在转速为25 000 r/min时,双槽阶梯槽动环的最大变形量比单螺旋槽低13.7%。在转速变化范围内,单螺旋槽和双槽阶梯槽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下降了8%、13.9%。随着转速的增加,相对应的2槽型密封环最大应力值的差值越大。结论 双槽阶梯槽密封环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的增长率均高于单螺旋槽,双槽阶梯槽密封环的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单螺旋槽。这表明在高速工况下,双槽阶梯槽运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20.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基本分析样品必须有岩矿石物质组构的代表性,刻槽样是最常用的基本分析样品,其代表性主要决定于岩矿石物质组分的均匀程度、样槽的断面规格和样槽的布设位置。岩矿石的物质组分分布越均匀,样槽断面规格越大,样品体积越大,样品的代表性越好。样槽断面规格过小、布设不合理、样品重量误差超限,都会影响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和成果的可靠性乃至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结论。本文从岩矿石的物质组分均匀性和勘查工作程度的要求等方面,就常见矿种勘查工作中刻槽样规格的选取进行了全面论述,这对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