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柱状淋滤实验模拟降水,研究柴河铅锌尾矿中重金属铅(Pb)、锌(Zn)、镉(Cd)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无覆土层的尾矿柱(柱1)与含50cm覆土层的尾矿柱(柱2)淋滤液pH均在30d分别出现最低值5.86和6.67;在180d分别出现最高值7.85和7.89。柱1淋滤液中Pb、Zn、Cd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053 0、5.980 0、0.009 4mg/L,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规定的限值。柱2淋滤液中Pb、Cd最高浓度符合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Zn最高浓度超过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规定的限值。随着淋滤时间延长,柱2淋滤液中Pb、Zn、Cd浓度均低于柱1,说明表层覆土措施可减少尾矿中重金属淋失。经过柱状淋滤实验,柱2中40cm处Pb、Zn、Cd全量相比原覆土分别增加17.47%、23.37%、26.09%,表明下部尾矿层中的重金属可向上部覆土层迁移。  相似文献   

2.
土壤小麦根系系统重金属迁移控制因子的辩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大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共存元素同小麦根系重金属含量间存在密切关系;多元与逐步回归数学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重金属迁移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所选全部控制因子。非必需元素Cd、Pd主要取决于同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而必需元素Cu、Zn则受同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控制因子的辨识,无疑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土壤修复及环境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存在的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问题,根据微生物营养学原理,利用活性污泥调理剂对污泥膨胀进行控制和修复,并对修复前后的活性污泥细菌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菌群的迁移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修复后的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SVI值明显下降,维持在85 mL·g-1左右,系统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有所提升,COD去除率由原来的93%左右提高到96%以上。细菌菌群种类、数量和丰度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中尚有大量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对其进行污染整治消除填埋气导致的环境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以重庆某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重庆市主城区的非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的横向迁移问题,在垃圾场周边区域布设36个监测井,对监测井中的填埋气进行分析监测,以填埋气特征组分CH4气体的体积浓度变化研究填埋气的横向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监测井到填埋场边界的距离为监测井中CH4气体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垃圾场周边距离填埋场场界50 m以外的区域,填埋气的横向迁移已经相当微弱;但是距离填埋场边界50 m以内区域的填埋气的横向迁移明显,需要在距离填埋场边界50 m范围内采取措施与场内填埋气的导排措施配合,进行填埋气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5.
水力学数学模型有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的方程。零维模型用于最简单的、理想的状态下的水质预测。一维模型用于断面平均流量参数,并考虑参数在纵向方向上的变化;二维模型不仅具有一维模型的特点,同时还考虑参数在横向方向上的变化;三维模型用“点”流量参数,它不仅考虑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参数变化,而且还考虑参数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很显然,三维模型比其他  相似文献   

6.
鱼菜共生系统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但是含有大量氮元素化合物的养殖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影响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鱼菜共生系统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系统,目前对鱼菜共生系统中氮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实验室规模的鱼菜共生系统进行研究,揭示系统内氮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N2O的释放规律,同时尝试采用填料级配分层、添加硝化细菌等方式对系统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投入系统的饵料中氮素以氨氮的形式被排出鱼体外后,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进一步被植物吸收利用,提高了氮的利用效率。鱼菜共生系统以N2O形式释放的氮素约占氮素总输入的1.54%,与普通水产养殖相比,其N2O转化率没有明显增加。另外,采用填料级配分层以及添加硝化细菌等方法对系统进行优化,可促进系统内硝酸盐的积累,减少N2O释放,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综述了锌的化学特性,环境背景值及来源和循环,土壤中锌的三大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络合解离平衡,吸附解吸平衡。  相似文献   

8.
蓖麻对重金属锌的耐性与吸收积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60d温室盆栽试验研究蓖麻对土壤中重金属Zn污染的耐性和积累效应。通过不同Zn浓度下蓖麻植株生长状况和叶绿素变化及蓖麻根、茎、叶各部分对Zn的积累量的研究,发现蓖麻对土壤Zn污染有较高的耐性,分别在叶、茎、根中对Zn有不同程度的积累,随着土壤Zn浓度的增加积累量也增大。说明蓖麻适合较高程度Zn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热镀锌厂酸洗废水及锌灰中锌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蒸酸法、氨络合法和硫化沉淀法分离回收热镀锌厂酸洗废水及锌灰中锌铁。分别考察了酸洗废水中盐酸的逸出特性和氨浸法回收蒸馏渣中锌的效果;利用酸洗废水的酸度浸取锌灰中的锌并用氨络合法分离酸浸出液中锌铁;利用硫化物不同溶度积选择性沉淀酸浸出液中的锌,考察了Na2S加入量、曝气时间、反应溶液pH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的加入能提高盐酸的蒸发率但效果不明显,氨络合法难于有效分离锌铁,但硫化物沉淀法可较好地分离锌铁,铁回收率可达97.12%,锌沉淀率达到99.99%,所得沉淀物中ZnS纯度为68.51%。  相似文献   

10.
准确预测填埋场内填埋气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对填埋场的管理和填埋气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以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填埋场中气体迁移转化过程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和迭代法对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了求解,计算了填埋场中气体的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填埋初期气压随深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气压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Donnan分离原理,研究磷酸盐离子在无电压条件下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迁移过程以及膜内磷酸盐的分布。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膜采用NaCl溶液浸泡预处理后,促进磷酸盐离子的第1步迁移过程,磷酸盐离子的迁移去除效果提高5%。受体液NaCl浓度是阴离子交换膜内磷酸盐含量的控制因素,其浓度从0.001 mol/L增加至0.1 mol/L时,膜内磷酸盐含量由0.077 mg/cm2降至0.002 mg/cm2。受体液NaCl浓度较高时,有利于促进磷酸盐离子的第3步迁移过程,且2层膜内磷酸盐含量的分布由给体液至受体液呈递减趋势。温度升高,低浓度受体液条件下膜内磷酸盐的含量增加,对高浓度受体液条件下膜内磷酸盐的含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元素在冻土与融土中迁移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寒区经济的发展,冻土地区的矿山开采活动不断加剧,随之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冻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针对此问题,室内模拟了尾矿矿渣在冻土与融土中的填埋及其对填埋场周边土体的影响,通过检测填埋场各处土壤的温度、含水量以及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温度和水分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影响很大.土壤温度越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越慢;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重金属元素均随着水分从土体的暖端向冷端迁徙并聚集于冻结锋面.重金属元素在冻土中的迁移比融土中慢,表明冻土环境不利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在土壤质地、温度和含水量等相同的情况下,Zn的迁移性较强,Pb和Cu的迁移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者一直推测固体颗粒和吸附其上的污染物在多孔土壤和蓄水层中迁移缓慢,因而认为无长距离污染迁移的风险。但最近的研究提出可移动的胶态颗粒可能是污染物迁移的主要机理,因为其能强烈吸附污染物。D.Grolimund和其同事对此观点提供了实验依据。他们在实验室圆柱中模拟田间条件,用非钙质土壤吸附铅。铅浓度为2mg/g的土壤释放的胶体,其铅含量可达7mg/g。经典的迁移模式既低估了圆柱出水中铅的浓度,又低估了迁移速度,其低估值达几个数量级。因而作者建议在表土层以下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应当考虑胶体促进污染物迁移这一因素。土…  相似文献   

14.
猪粪堆肥中铜锌与腐殖质组分的结合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猪粪堆肥中铜锌与腐殖质组分的结合竞争,以猪粪和秸秆为堆腐原料,进行了为期36 d的好氧堆肥实验,研究猪粪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胡敏酸结合态铜锌、富里酸结合态铜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腐殖化程度提高,胡敏酸碳含量增加394.4%,富里酸碳含量降低64.9%,腐殖化指数从0.24增加到3.33;随着堆肥的进行,胡敏酸结合态铜锌含量分别增加394.3%和56%,而富里酸结合态铜锌含量分别下降17.5%和28.4%;相关分析表明,胡敏酸结合态铜、富里酸结合态锌与胡敏酸、富里酸碳含量及腐殖化指数均成显著相关(P<0.01);堆肥过程中,胡敏酸结合态铜与富里酸结合态铜之比大于1,而胡敏酸结合态锌与富里酸结合态锌小于1,另外,胡敏酸中的Cu/Zn大于1,而富里酸中的Cu/Zn小于1,表明在腐殖质中铜主要与胡敏酸结合,而锌主要与富里酸结合。研究揭示了猪粪堆肥中重金属铜锌与不同腐殖质组分的结合竞争关系,为畜禽粪便堆肥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污水土地处理磷迁移转化模拟模型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水土地处理条件下磷的迁移转化模拟试验”为基础,根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提出了定量模拟离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联合模型。联合模型包括水运动模型和溶质运动模型两部分,综合考虑离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沉淀等过程。在传统的溶质运动模型基础上添加化学转化项形成了具有磷的反应特点的溶质运动模型。通过实测值与计算位的比较,验证了联合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某涂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检测废水中BTEX浓度和模式计算挥发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BTEX污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降解与去除途径进行研究,分析隔油、气浮、氧化沟工艺对苯系物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吸附、挥发和生物降解3大去除途径对苯系物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工艺对BTEX的去除效率高,苯的总去除效率为88.11%,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间、对二甲苯总去除率分别高达98.14%、98.09%、97.45%和97.68%。其中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主要都是在氧化沟中去除,间、对二甲苯在气浮池和氧化沟都有较高的去除率,隔油池工艺对BTEX的去除率较低。去除途径方面,苯以挥发为主,甲苯、乙苯和邻二甲苯都以生物降解为主要去除途径,而挥发和生物降解对间、对二甲苯的去除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河流动力学、水力学、污染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对松花江各江段江水中汞的迁移方式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松花江江水中汞的迁移概率统计公式以及迁移方式,对阐明松花江江水中汞所处状态和预测污染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普遍使用的化学工业品,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已有研究表明,PAE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总结了PAEs在地表水中的分布和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如水解、光降解、与颗粒物(沉积物或悬浮颗粒物)的作用以及生物转化作用,并指出对它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管式炉中进行了煤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的混烧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不同氮氧比气氛以及煤与伴矿景天的不同混合质量比对混烧过程中重金属(Cd、Zn与Pb)迁移情况的影响,并应用XRD技术分析灰渣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实验分析表明:升高温度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Cd、Zn与Pb的挥发,提高其在飞灰中的含量;与单独燃烧伴矿景天相比,煤与伴矿景天混烧更有利于Cd和Zn保留在底渣中,但不利于Pb保留在底渣中;对于不同氮氧比气氛而言,Zn和Cd在底渣中的含量随着气氛中氧气含量的提高而升高,而气氛对Pb的影响是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Pb在底渣的含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当煤在混烧中的比例较高时,Cd更多向飞灰迁移,Pb和Zn则更多地残留于底渣。  相似文献   

20.
刘畅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3):49-50,86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如果不加以监管和防治,势必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建筑施工单位自身应使用低噪声的设备,改进施工方法,采取隔声、减噪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噪声污染,环保部门也要对其加强监管与指导,对违法施工、噪声超标排放的行为进行查处,以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