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大系统多级递阶优化控制理论,将水资源系统分解成地面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资源系统。在地面水系统中,给出了多目标开发利用管理模型;在地下水系统中,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管理模型。区域经济涉及区域内的各种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部门──用水系统。对该用水系统提出了分解──协调优化管理模型。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系统的特点,在最高级设置总协调器来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与用水系统,进而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汉中盆地平坝区水资源系统进行仿真预测分析,并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汉中盆地平坝区水资源系统开发的多个方案,通过多方案、多目标综合评价,优选出本区水资源系统开发的最佳方案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3.
卫星浮标天线技术及其在潜艇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目前卫星浮标天线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可回收光纤系留浮标系统。简要阐述了该系统的概念,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能力以及布放和回收过程进行分析,最后对该系统的未来载荷和最新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行开发并研制了低空( < 1 km) 分层降水和云水采集系统,该系统成功地应用于福建省厦门市和贵州省贵阳市酸性降水来源和成因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探讨酸性降水来源和成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航空测量,目前国内外的类似研究中没有使用该系统进行样品采集的先例,因此该系统的开发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和研究中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理论和思想,提出了水处理系统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基于BP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的模型,具体地考察了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的适应性,使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迈向智能化和控制化.  相似文献   

6.
屋面雨水储用的水质保障是雨水资源高质量回用的关键。传统储水系统由于结构性缺陷和污染物质接续扩散的影响,导致储水水质不佳。该研究采用Fluent软件,通过改变进水水力条件和系统结构,模拟和识别了储水系统接续过程中的污染物质归趋;创新性提出增设隔离生态净化层,构建基于沉淀区、过渡区和澄清区的新型屋面雨水原位接续储用系统;通过4场降雨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储水系统净化效果极佳,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杂用及景观水回用标准,可作为屋面雨水储用系统装备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堤防地质信息管理及安全评价系统(LHEGIS)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河下游堤防地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需求,建立了黄河下游工程地质灾安评价系统。该系统将数据库管理和图形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数据库的输入,输出,统计分析,以及其与图形属性库之间的转换与管理,而且实现了信息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图形编辑,输出和图形管理,系统同时提供堤岸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和其它实有工具,为黄河下游堤防安全管理和规划提供了辅助决策工具。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和开发方法,系统基本框架,及开发实施等五个方面,对系统开发进行了较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8.
达茂旗草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是基于合理开发利用荒漠草原而建立起的一个综合性、实用性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借助于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于1992年开始研建,1994年投入运行。该系统由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和系统应用四部分组成,能够全面反映达茂旗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该系统只有信息提取、专题图件编制、多种统计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各专题乃至相关部门资源与环境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数据共享,能够为区域调查和宏观分析服务,并能开展相应的决策咨询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现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中已经大量地采用了循环水系统,这样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监测就变的越来越重要。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就冷却水化学处理而言,实验室的动态模拟评定试验不能代替冷却水系统的现场监测,因为实验室的模拟条件比较单纯和稳定,而现场生产中的条件则比较复杂和多变,两者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冷却水系统的清洗、预膜的日常运行期间对其中的腐蚀、沉积物和微生物的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冷却水系统中腐蚀、沉积物和微生物引起的故障,常常会迫使冷却水系统停止运行,从而引起生产系统的停产。如果不对冷却水系统中的腐蚀、…  相似文献   

10.
全国环境监理系统调查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林  丁枚 《环境保护》1998,(10):20-22,42
文章结合全国环境监理系统的调查课题,总结了相配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选择,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前端系统的功能开发和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库的必要整理。  相似文献   

11.
黄亦平  李龙 《环境工程》2012,(Z2):232-235
描述了散货码头粉尘污染现状,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积尘清扫方法。为了有效清扫散货码头的积尘,提出采用集中式真空吸尘系统。文章从系统形式、水力计算方法和工程实例等方面简单介绍了集中式真空吸尘系统。印尼Paiton燃煤电厂码头工程设计采用了集中式真空吸尘系统进行积尘清扫,工程建成投产一年多来,积尘清扫效果明显,有效地降低了粉尘污染。实例说明,真空吸尘是解决散货码头积尘清扫问题较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BSSF滚筒法钢渣处理技术发展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嵩 《环境工程》2013,31(3):113-115
介绍了BSSF滚筒法渣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通过对主体设备的不断优化完善及工艺系统的再次开发,对钢渣黏度适应性增强,钢渣处理率从30%提高到85%,系统运行稳定,为钢渣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符合当今社会对环保及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申丽  李洪全 《环境工程》2012,30(2):61-63,67
阐述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电气控制的内容、方法、仪表等技术。根据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实验系统温度、压力、流量的测量,实现了该系统闭环开环自动、手动控制的功能,并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取特殊技术方式,完成实验自动化的控制。该控制技术对扩大到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煤矿通风瓦斯氧化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元  姜凡  肖云汉 《环境工程》2011,29(4):90-93,108
我国每年通过煤矿乏风排入大气的甲烷为130~170亿m^3。由于煤矿乏风具有甲烷浓度低(〈0.1%)、富集难、气量大等特点,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温室效应。针对此现状,设计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配气系统、装置本体、换向系统、启动系统和测控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及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是迅速提高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有效办法。根据青铜峡市地理、水文等环境条件,以及该市垃圾组成成分的特点,设计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处理系统,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和废气收集系统,并对设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类似地区、条件下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工艺引入“一机两用”和“以废治废”的思想进行系统改造 ,实现改造后污泥处理系统的良性循环 ,根除了污泥外排的局面 ,降低了成本 ,节约了费用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醒示:湿地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分析了1998年松嫩流域特大洪水发生与湿地丧失和退化的关系,根据湿地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提出了松嫩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体系建设对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长,人水争地,松嫩流域内湿地丧失达70%,湿地质量也发生明显的退化,使本区湿地具有的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功能逐渐降低,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必须从全流域、大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上、中、下游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湿地的地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圈地分洪,保护湿地,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整治环境,合理开发,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环境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绿色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由微生物和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该系统由布水区、蚯蚓滤床和排水区 3部分组成 ,集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以及污泥堆肥处理等功能。蚯蚓在滤床中起分解和利用污水和污泥中的有机物、清通滤床防止堵塞以及促进含氮有机物硝化 反硝化过程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生态滤池对城镇污水的CODCr、BOD5、SS、氨氮等污染物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广西弄拉森林植被的喀斯特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西弄拉封山育林40多年后植被对大气降雨、表层岩溶泉水物理化学特征、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弄拉的森林植被能明显酸化大气降雨,增加雨水中碳的含量,促进岩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增强岩溶动力系统中的溶蚀动力;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提高土壤风化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水有机碳含量;增加表层岩溶泉水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改变水质。研究结果显示弄拉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的研究应在此基础上从改变水质,提高居民饮水质量出发,造福农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合成颗粒状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选用丙烯酰胺(Am)和氯化[N,N,N-三甲基乙醇丙烯酸酯]盐(AQ)两种单体,研究反应体系的特征及影响分子量的基本因素,诸如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Vw/Vo)对分子量的影响。为了选择出最佳原料比,本文对两种单体的原料比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还发现亚硫酸钠是一种优良的缩短反应诱导期、加速反应进程的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