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公共场所人群踩踏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火车站候车室作为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当发生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事件时,如何安全疏散其内人员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关于人员疏散的模拟软件越来越成熟。模拟软件主要分为离散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连续性模型(agent-based模型)两  相似文献   

2.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如何解决好安全疏散问题,已成为整个建筑布局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各种疏散设施的介绍,疏散路线的布置,疏散距离、疏散时间的确定及安全疏散计算等方面,较为系统的对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平台安全疏散过程中,人因组织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人因组织因素对海洋平台疏散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NETICA软件建立了海洋平台安全疏散人因可靠性模型,并利用贝叶斯网络评估疏散过程中人因可靠性,定量分析了人因组织因素对安全疏散的影响;由于缺乏人因失误数据,本文利用专家判断和证据理论确定贝叶斯网络的先验概率;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影响安全疏散的薄弱环节;最后利用成功似然指数法计算安全疏散中人因失误概率,并且和贝叶斯网络得到的失误概率进行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疏散性能化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的特点和现行规范适用上的局限性问题,本文就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条件下的人员疏散性能化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以安全疏散为主线的性能化分析技术体系,确定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总体目标和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指标可接受阈值。通过火灾场景设计和烟气蔓延模型的运用,归纳总结可用疏散时间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现有疏散需要时间计算模型的不足,提出利用当量疏散速度解决疏散模型中火灾对疏散过程影响的问题。研究结果对建筑火灾疏散安全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国的安全疏散性能化分析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极易因惊慌而不知所措,如果没有适当的诱导,不仅影响疏散和救火,而且容易造成更大的伤亡。通常,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要立即全部疏散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安全疏散计划,例如让一部分人员留在原地不动,一部分人沿水平通道转移到避难区,另一部分人则垂直转移到避难区或撤出大楼,此时,准确的诱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的安全疏散诱导,包括听觉诱导和视觉诱导。  相似文献   

6.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对体育馆安全疏散时间有明确的要求,对于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控制疏散时间定为3min~4min。以此作为某大型体育馆消防性能化设计中安全疏散时间依据,运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分别对体育馆安全疏散时间进行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具体案例中如何确定和评估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安全水平,即消防性能化设计安全水平不应低于处方式安全水平的设计理念。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设计宽度可满足疏散要求,充分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危急情况下的电梯疏散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美国的“9·11”事件 ,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高层建筑发生危急情况时人员安全疏散问题的关注。笔者首先介绍了在危急情况下 ,高层建筑中利用楼梯逃生的弊端和使用电梯疏散的优越性 ;然后阐述了高层建筑电梯疏散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最后从原始的电梯紧急疏散系统 (EEES)、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因素、风险评估、疏散模型 4个方面介绍了其具体的组成。分析和研讨结果表明 ,电梯疏散系统以其高效、应用面广等特点 ,势必会在危急情况下 ,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每每在冲天大火抑或滚滚浓烟中看到这样惊人的惨景:疏散通道不通不畅,酿成惊天惨祸。1994年12月8日t8时20分,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因高温灯具烤燃纱幕发生特大火灾.致使323人死亡,130人受伤。火灾发生时,原本有7个安全疏散门的友谊馆仅有1个正门开启,南北两侧的6个安全疏散门均加装了防盗推拉门并上锁。  相似文献   

9.
洁净厂房的高密封性和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导致发生火灾后洁净室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工作难度增加,因此洁净厂房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可靠的安全疏散体系,以保证员工的安全疏散和减少财产的损失.本文从洁净厂房建筑物和工艺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洁净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及其在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建立洁净厂房的安全疏散系统时需采取的安全疏散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火灾人员疏散安全性,基于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结构特点,分析不同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模式,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隧道火灾模型,分别研究火源位于车头和列车中部车厢内时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人员折返路线与不同疏散口间距下人员疏散过程,分析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与火源位置有关,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受疏散总人数、疏散口选择、疏散口间距等因素影响很大。在设计隧道疏散系统时,可通过减小疏散口间距和设置明显的疏散设施指示标识,减少人员疏散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刘晓娟  吕品 《安全》2008,29(10):11-13
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着火的建筑物疏散出来是应急救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发生火灾后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得出人员在不同疏散行为下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人员疏散行为不同时,疏散到安全场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着火的建筑物疏散出来,是应急救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发生火灾后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得出人员在不同疏散行为下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人员疏散行为不同时,疏散到安全场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闫茹 《安防科技》2003,(11):13-16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超级市场安全疏散系统的隐患,及影响安全疏散的几个因素,提出了保障超级市场安全疏散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白元 《安全》2019,40(1):20-23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状况,对铁路客运站的应急疏散能力进行评价,为客运站紧急疏散设施设计、疏散管理方法提供有效的建议与改善措施。本文利用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构建了乌鲁木齐站模型,进行人员疏散仿真模拟分析,评估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设计高峰小时发送量8200人情况下,乌鲁木齐站整体疏散时间为393.8s,超出相关规范的车站疏散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15.
白元 《安全》2019,40(4):12-15
本文对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进行分析研究。经乌鲁木齐站客流数据分析得,日均客流量1.78万人,日常高峰时段客流量2.4万人,每日早高峰客流在9:00~12:00之间,晚间客流高峰在18:00~24:00之间。乌鲁木齐站以原有疏散能力计算,日常高峰时段旅客平均排队时间为36.7min,其他特殊时段旅客积压排队现象更长,造成旅客需要提前1.3~2.0小时排队进站。影响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的主要原因包括疏散设施未全部投入使用,安检设备通过能力有限,旅客疏散路线复杂等。笔者从疏散路径、疏散设施和疏散管理等方面提出疏散安全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评估复杂多层建筑物的人员疏散效率,以一个3层地铁站为例,用City Flow流微观人员疏散模型模拟不同疏散场景,量化分析人员分布情况、电梯操作方式、人员寻路行为3方面的场景设置变数对疏散结果的影响,提出楼层疏散效率概念,探讨多楼层建筑结构人员疏散过程中如何摆脱疏散场景设置的变数,客观评价建筑结构自身的疏散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手扶电梯E3使疏散时间减少9.8%,让大多数人选择楼梯S2可减少16.9%的疏散时间;距离安全出口越远的区域受疏散场景调整的影响越大,整体疏散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所有疏散通道之间的相互平衡和配合;楼层疏散效率能反映各楼层自身属性,是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武深秋 《安全》2007,28(11):48
因发生火灾导致电网停电时,供火灾扑救人员工作和人员安全疏散而设置的照明,称为火灾应急照明.在疏散期间,为抑制疏散通道骤然变暗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惊慌,保障疏散安全,除保证通道上有一定的亮度外,还应以显眼的文字、鲜明的箭头标记指明疏散方向,这种采用信号标记的照明,叫疏散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中人员密集的酒店内人员的伤亡,本文以福州某酒店为例,根据其现有的安全疏散设施建立安全疏散的数学模型,并制定火灾事故初期和非火灾事故初期两套人员疏散方案,应用群集理论对疏散时间进行计算。该疏散时间的计算结果可为星级酒店制定灾害事故初期人员安全、高效、有序的应急疏散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铁不同人群疏散行为特征调查问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地铁安全事故频发,地铁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和脆弱性日益突出。地铁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乘客的疏散行为难以控制,造成疏散极度困难。因此,如何在突发事件下合理快速的组织地铁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是地铁运营部门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合理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首先需要了解乘客的疏散行为特征,例如,乘客疏散时的路径选择、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以及疏散行为和心理特性等。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地铁突发事件下不同人群的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性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研究,以供地铁人员疏散研究和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某地铁站突发事件乘客疏散行为分析研究(1)——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速度,疏散时间等数值;基于某地铁站突发事件区间隧道乘客紧急疏散事故案例,采用统计分析突发事件下乘客在列车车厢、区间隧道平均疏散速度、平均疏散时间、触发列车设备等数据;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地铁运营公司反应时间为3分39秒;乘客在列车车厢内总体平均疏散速度0.08m/s,总体平均疏散时间3.31s/人;乘客在区间隧道疏散总体平均疏散速度0.145m/s,总体平均疏散时间4.10s/人等数值。为地铁设计人员、地铁安全评估、仿真模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