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61  
本文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建议围绕①中国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②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③不同类型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的集成;④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中的新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政策;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监测与管理技术等5个领域深入开展中国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现状为基础,从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检索相关标准,从标准等级、标准化对象和资源循环利用途径3个方面展开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研究,具体分析我国资源循环利用标准的发布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总结了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新汶矿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煤伴生资源、煤矸石等废弃资源深度开发为切入点,横向拓宽产业领域,纵向延伸产业链,构建形成了以"煤、电、化、建"为主体的矿区产业集群。通过以矸换煤、煤炭地下气化、煤矸石综合利用、煤炭深加工、矿山设备再制造、废水利用等多种途径,提升资源利用深度和广度,实现产业间的废弃资源、废旧产品与主导产业之间的半闭合连接,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对于矿山企业特别是老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基于资源福利指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伟  赵俊权  杜国祯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1):1902-1915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将资源可持续利用置于 "自然-经济-社会" 三位一体的复杂系统中进行研究,以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视角,结合人类发展指数(HDI)和生态足迹指数(EFI),提出资源福利指数(RWI),即单位资源投入所产出的福利水平,目的是全面反映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反馈给社会的综合效率水平。论文以包括G20 国在内的24 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1996-2008 年间各国的HDI、EFI 和RWI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来评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24 个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良性发展:RWI增长率>0,社会福利提高,资源消耗减少;第二类,次良性正向发展:RWI增长率>0,社会福利水平和资源消耗都增长,但前者增长的速度高于后者;第三类,次恶性正向发展:RWI增长率<0,社会福利水平和资源消耗都增加,但前者增长的速度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再生资源》2009,(10):41-41
资源循环利用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资源再生》(月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以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科技进步,加快全国循环经济建设的信息传播为宗旨,重点宣传中国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方针政策,介绍和推广国内外资源再生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介绍期货知识,促进资源再生利用行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贴近企业、贴近读者、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 ,本区具有林业资源丰富 ,可利用价值高 ,但资源分布和质量比较差的特点。要促进该区林业资源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走以保护为主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综合开发和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7.
资源     
资源泛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可分为三种类型。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它们属于完全的自然物,亦即未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否则即为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8.
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种资源利用伦理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阐释了资源利用伦理的概念,从历史实践、现实需求和社会基本伦理意识等方面说明资源可持续利用伦理原则的合理性,用博弈论方法重点讨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伦理原则在资源利用中克服“囚徒困境”的作用,伦理失灵的原因和伦理法律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工业资源是能为工业所利用的包括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是资源的产业范畴。工业资源开发学以工业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开发为主线,是研究工业资源系统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不同时、空系统下工业资源经济开发实证研究的学科。其以系统性、应用性为主要特点,以工业资源的基础理论、工业资源开发理论、开发的战略与策略、工业资源组合类型与区域开发实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管理与政策以及工业资源开发研究方法与手段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作为学科建设的起点,近期应以工业资源国情及开发战略、工业资源开发基本经验总结、工业资源开发模式、工业资源动态信息网络和开发决策系统的建立等课题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比较优势的森林公园旅游增长方式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obb-Douglas函数对各省森林公园旅游增长方式进行判别,结合“资源比较优势”和“资源利用合理度”,重点分析旅游资源在森林公园旅游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利用水平。研究发现:中国森林公园在旅游增长过程中,不仅存在资本投入过剩现象,也存在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且由于资本投入过剩直接导致部分省份的旅游资源处于不合理利用状态,表现为旅游资源“利用过度”和“利用不足”;全国有19个省份的旅游资源利用状态处于不合理状态,其中8个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以东部沿海和中部省份为主;11个处于利用不足状态,以西南和西北各省为主。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和旅游资源利用合理度会因各省资本投入的不同而出现不完全匹配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工业和生态三个革命,当前正进入生态化社会和建设新的生态文明。新的时代要求人们自觉用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思想为指导,规范自己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引导农业走持续发展道路。为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明确以农业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而不是最大)作为基准点,指导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其内涵包括:①积极利用;②节约利用;③充分利用。以此为基础,在生产实践中推进农业资源的广度利用、深度利用和适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文对世界上穿山甲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资源价值、价格和国内外贸易情况作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我国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资源濒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对策。指出:我国现有穿山甲资源量估计仅为50000~100000头,资源数量已大为下降,然而年需求量却高达200000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造成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过度、栖息地破坏、外来种入侵、穿山甲遗传性能衰竭。建议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的对策,建立穿山甲自然保护区,同时积极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加强药用穿山甲代用品的研究,以减轻对野生资源的捕捉压力,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为迁地保护作前期准备。还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穿山甲离体保护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海地区的湿地类型、分布、湿地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加强湿地研究的重点领域。上海地区自然湿地面积为43009hm^2,以海滨沼泽为主;人工湿地以稻田为主,约为250000hm^2,湿地中的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相当丰富,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上海的湿地利用以发展农、林、渔业为主,工程利用率则呈逐年增加的势头。加强对湿地资源的动态研究,对湿地的环境功能,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及人类活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资源安全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浙江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土资源的紧缺,已对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从区域资源安全的内涵出发,在分析了省域资源条件及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资源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根据浙江省的省情特点,构建区域资源安全体系的途径主要从建立集约型的区域资源利用体系、建立开放型的自然资源供给体系、建立综合型的资源安全保育体系、建立适用型的资源技术体系、建立预警型的资源管理体系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以水为基础、以水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下资源。有些地方由于无序开采和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深度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地面沉降和湿地萎缩等地质和生态问题,既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又严重制约了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建立健全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其的保护,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结合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特性,提出了湖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抚仙湖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岸线资源具有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功能,是沿岸城市宝贵的战略性资源。近10年来,长江岸线资源变化剧烈,深刻反映长江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转变。以长江南京段为案例区,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踏勘,研究了2008—2018年的岸线资源利用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构建了岸线资源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了岸线资源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利用规模呈现小幅增长趋势,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来源为港口码头岸线和自然岸线,新增岸线类型主要为城镇生活岸线和工业生产岸线。从具体区段来看,以鼓楼区、建邺区和雨花台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岸段岸线利用的生活功能进一步加强而生产功能减弱,岸线资源集约利用要求、居民生活需求、生态环保及规划政策是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为长江大保护战略背景下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目标下,如何通过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乡村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来自地理学、旅游学、管理学等领域的8位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从资源利用、参与主体、机制保障等不同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路径。具体而言:在资源利用上,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利用,形成“非遗”等资源的创造性传承发展路径,同时以艺术赋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并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在参与主体上,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力量,协同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力量建构可持续的分配机制,推动“人人共享”的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在机制保障上,乡村旅游资源创新性利用要构筑乡村产业发展与居民在地乐居的机制体系,同时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价值,强化制度政策的公平性原则,构建“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特点,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的原则,构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综合效益评价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效益评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2项评价指标。并以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计算与评价初探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不同雨水利用形式的基础上,提出雨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三种不同潜力,并探讨了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计算原理和办法,结合设立在黄土高原的11个国家攻关试验区小流域,初步提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