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天然水体有毒有机污染物毒性监测样品前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梅  王毅  王子健 《环境科学》1999,20(6):80-83
应用水样直接测试、CH2CI2萃取和被动透膜采样技术(triolein-SPMD)富集洋河宣化至官不库沿线水样中污染物,并进行P.Phosphoreum T3和Vibrio-qinghaiensis sp.NovQ67发光菌急性毒笥测试,分析探讨不同样品前处理方式对毒性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由原河水样品直接进行了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会受水体中共存物质的干扰,将毒性掩盖,表现为制激发光。采用CH2CI2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种采样技术监测淮河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相萃取(SPE)和三油酸酯-半渗透膜采样器(triolein-SPMD)采集并测定了淮河信阳、淮南2个采样点水样中有毒有机污染物浓度.对2种采样方法的比较发现,对于水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取代苯3类目标污染物检出种类基本相同,但这些污染物在SPMD样品中浓度的富集倍数明显增加.污染物在triolein-SPMD酯中的高浓度,便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更加容易和准确,可以根据triolein-SPMD酯/水分配平衡理论计算目标污染物在水中的平均浓度,其结果与SPE具有可比性.综合triolein-SPMD在经济和操作上的诸多优点,本研究认为triolein-SPMD技术可在我国的优先污染物的监测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模拟生物采样和原位鱼体生物富集水中PAHs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渗透膜采样技术(SPMD)模拟了生物富集水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并且可以用来监测生物有效态污染物的长期平均浓度.但是在野外条件下SPMD和鱼体生物富集作用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本工作在太湖梅梁湾选取了5个站点,同时放置SPMD和笼养的鲫鱼暴露32 d,以研究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在SPMD和鱼体内的富积规律.结果表明,SPMD和鲫鱼所富集的多环芳烃在组分构成和相对富集量上类似,不同采样点的各种多环芳烃的生物浓缩因子(lg BCF)和器件富集因子(lg DC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 1).定量的分析数据表明,鱼体和SPMD对PAHs的富集量在脂类归一化后差异不大,两者的比值在0.47和4.12之间变动,有较好的可比性.因此认为,SPMD能够模拟淡水湖泊中鱼类富集多环芳烃的过程,可以用来估算多环芳烃在鱼体中的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污水的青海弧菌Q67生物毒性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对氧化沟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进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进行检测,对污水急性毒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取回后立即进行发光细菌毒性实验,水样均显示为刺激发光效应,污水毒性被掩盖;将水样放置1 d后进行毒性实验,部分水样显现出抑制发光效应;将污水用0.45μm微滤膜过滤可以使水样的...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的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Q67淡水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和Ames试验(2.5L/P为水样最高浓度 ) ,对北京第九自来水厂不同原水及不同水处理工艺流程出水有机浓集物进行了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检验 .用GC/MS技术对优先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 .Ames试验结果表明 ,九厂水源水无致突变性 ,加氯主要导致生成直接和间接移码型致突变性物质及间接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物质 .絮凝剂的加入会导致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明显增强 .煤砂池和炭滤池能有效去除致突变性物质 .二次加氯并未引起明显致突变性改变 .管网水中未检出致突变性 .各处理工段中水样的急性毒性变化趋势和致突变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毒性最强点出现在机械搅拌澄清池 .对水中优先污染物的测定表明 ,不存在多氯联苯污染 .机械搅拌澄清池和管网水中二甲苯、萘和酚类化合物浓度升高 ,但浓度均在亚 μg/L水平 ,不足以引起致突变性 .  相似文献   

6.
淮河水体取代苯类污染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13种取代苯类污染物、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淮河4个监测断面水、水体沉积物,鲤鱼(Grass Carp)中的浓度,并计算了上述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AF)和生物沉积物浓缩因子(BSAF)。同时通过在现场放置的三油酸酯半渗透膜采样器(SPMD)研究,发现上述污染物在SPMD中的浓度和在鲤鱼脂肪或沉积物有机质中的浓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提出利用SPMD得到的三油酸酯沉积物富集因子(TSAF)来代替BSAF,用于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在怕检测的污染物中,影响水体水质的主要是2,4-二硝基苯,六氯苯,阿特拉津,采样断面中蚌埠的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7.
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综合毒性评估及鉴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利  陈文艳  万玉山  郑国娟  赵远  蔡强 《环境科学》2015,36(7):2604-2609
研究采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发光菌急性毒性、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和小球藻急性毒性),结合理化指标,通过毒性单位、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对不同工艺阶段印染及制革废水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PEEP能兼顾废水排放量与毒性效应,更为客观地表征了废水综合毒性,PEEP评价结果显示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毒性削减率分别达到36.8%和23.2%.最后,以发光菌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毒性鉴别.结果表明,印染废水中主要的致毒物质为非极性有机污染,其次为可滤性化合物,然后是重金属、氧化性物质以及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SPMD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半透膜装置(SPMD)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进展状况。回顾了SPMD的产生历程,分析了SPMD富集和监测疏水有机污染物的原理。综述了SPMD在气、水、沉积物、化肥及石油等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的评价、类脂物样品中污染物的提取、有机污染物的毒理作用的测定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就SPMD在上述几个方面研究、应用中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硝基化合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环糊精和羟丙基环糊精对几种硝基苯衍生物的发光菌急性毒性的影响.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以大大地降低有机污染物的表观毒性,使硝基化合物对发光菌的半抑制浓度提高1.7~22.4倍;环糊精对客体化合物毒性降低的效果不仅和客体化合物的疏水性有关,而且和化合物与环糊精空腔的匹配程度以及形成包合物的空间构象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对丹江口水库中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等物质进行了采集测定。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中这些污染物的浓度低于其他地方表面水域的测定结果,水质情况令人满意。但是,最近15年,其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不断上升,且在水库中的一些区域检测出有六氯苯(HCB)的存在。研究表明,SPMD结合其他分析方法的技术手段为检测环境水样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柯润辉  李剑  许宜平  王子健 《环境科学》2006,27(11):2309-2313
采用被动式采样器SPMD结合H4ⅡE鼠肝癌细胞离体EROD测试的方法来评价水体中Ah受体效应物质的污染水平.以多环芳烃(PAHs)为目标化合物,在太湖梅梁湾地区选取了5个站点,同时放置SPMD采样器和笼养鲫鱼进行32 d的现场原位暴露实验,然后对SPMD样品提取液进行化学分析和离体EROD测试,对鱼肌肉样进行化学分析和对肝胰脏样进行活体ERO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SPMD样品提取液诱导EROD酶的能力逐渐增强,经过32 d暴露的SPMD样品的提取液其诱导的EROD酶活相当于TCDD的毒性当量值为3.8~6.2 pg/g,而且根据化学分析结果计算的PAHs相当于TCDD的毒性当量值与离体生物测试结果之间相关性很好(R2=0.88),说明PAHs是引起该地区水体EROD效应的一个重要诱导因子;根据化学分析结果而配制的模拟样品的离体EROD测试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类物质对梅梁湾地区水体Ah受体效应的贡献约为40%~50%.研究还发现,SPMD提取液离体EROD测试结果与同时暴露的鱼体肝胰脏的活体EROD测定结果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2=0.62).因此认为,SPMD结合离体EROD测试的方法能够很好的用于评价水体中Ah受体效应物质的污染水平,并能够用于揭示特定化合物与相应的生物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细河和蒲河接纳了沈阳市工业废水的排放,水体中有毒、有害污染物不容忽视.为了明确河流中优先控制污染物,评价实际暴露水平下优先控制污染物对该水系生态环境的风险,选择细河和蒲河表层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采样及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通过改进的潜在危害指数法对水体中检出的52种有机污染物打分排序,筛选了优先控制污染物;将效应评价外推法与商值法结合评价了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52种有机污染物在细河中检出的平均质量浓度范围为9.20×10-6~1.37×10-1 mg/L,在蒲河中检出的平均质量浓度范围为4.30×10-6~3.03×10-2 mg/L.细河或蒲河中这些污染物的危害指数总分值(R)在22分以上的分别有12和13种,其中,PAEs(酞酸酯类)占6种,苯酚类污染物占4种.在细河中,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酚、对甲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和2,4,6-三甲基苯酚的Rq(风险商)>1,表明这些污染物存在较大的生态环境风险;在蒲河中,DBP、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苯酚的Rq>1,表明这些污染物存在较高生态环境风险水平.研究显示,在细河、蒲河中PAEs和苯酚类有机物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其中部分优先控制污染物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可为该流域有毒、有害物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14.
明晰区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物与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是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和区域水污染治理对策的前提.水质标识指数法(WQI)和聚类分析(CA)被用于研究2015~2019年秦淮河流域29个监测站点的11个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和SIAR同位素源解析模型解析秦淮河流域的污染物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秦淮河流域河道水体总体为中度污染,TN浓度超标是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2015~2019年WQI值呈现下降的趋势;空间聚类和PMF分析结果显示:①高污染区位于秦淮河下游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区、溧水主城和江宁大学城内的河道及牛首山河,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商服业污水(28.88%)及工业废水排放(27.43%);②中污染区位于秦淮河下游的江宁开发区和秣陵街道及中上游的禄口街道内河道,主要污染源为城乡生活废水和商服污水(31.62%)、工业废水(27.25%)和内源污染(24.76%);③低污染区位于秦淮河流域湖熟街道内河道及二、三干河,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8.79%)及农业非点源污染(24.3%);云台山河子流域内NO3--N是氮污染物在子流域受纳水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SIAR溯源结果显示云台山河子流域的NO3--N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61%)和土壤有机氮(34%).本研究结果可为秦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施玮  牛军峰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3):44-47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随着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五氯酚钠的15 min EC50和20 min EC50基本相符;与水体中相同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相比,五氯酚钠表现出更强的毒性,实验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五氯酚钠毒性测定的结果影响较小.原水毒性检测实验显示一定毒性(相对发光率降低14%),原水水质对测定结果影响程度与去离子水相似.  相似文献   

16.
滇池水体BOD5和CODMn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滇池进行全湖集中采样和分析,揭示了滇池水体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空间变化规律.BOD5和CODMn变化范围分别是2.3~7.9mg/L,5.1~15.4mg/L,BOD5平均值草海(5.9mg/L)高于外海(5.1mg/L)CODMn平均值外海(10.17mg/L)高于草海(8.67mg/L),2个指标在入河口水域都相对较高.水平方向上,BOD5变化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垂直方向向上BOD5随水深增加递减.而CODMn的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草海和外海海埂、盘龙江、大青河入湖口水域、西部观音水域以及东北部宝象河、东部梁王河和捞鱼河入湖口水域、东南柴河入湖口水域.垂直方向上,从表层到水-沉积物界面水体,其CODMn都呈增加趋势.随着工业点源污染的控制,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和面源有机污染物的输入以及内源释放是决定滇池BOD5和CODMn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