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DEA模型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城市土地的投入和产出角度,对全国30个省会城市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全国30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和部分省会城市),仅上海、杭州、广州和昆明等4个城市为DEA有效城市,即在现有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投入产出达到最佳状态,其余26个城市为非DEA有效城市;(2)南京和哈尔滨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的发展阶段,上海、杭州、广州和昆明处于规模效益不变的发展阶段,其余24个城市都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发展阶段;(3)30个省会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且城市土地利用普遍不集约;最后对如何提高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的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煤电厂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污染来源,燃煤电厂实施循环经济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在调查收集10个燃煤电厂生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常规燃煤电厂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标有:资源产出、资源消耗、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基于此建立了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S模型和C2GS2模型对燃煤电厂循环经济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电厂P02,P03和P07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即增加投入会增加一定的污染,但可以使产出有较大效率的增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电厂P02和P03的技术效率为1,其循环经济的实施在技术上是有效的(但在规模上是无效的);P07在技术上是无效的.通过其投入冗余和产出冗余,计算出P07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值,为循环经济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引入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测度1997~2004年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该方法可以使用多项投入和多项产出指标,弥补了当前对耕地利用效率测度只考虑单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不足;并将耕地利用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剖析耕地生产效率变化的源泉;最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4年我国耕地利用效率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732,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从综合技术效率的构成来看,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纯技术效率基本一致,这表明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同时各个行政区间的耕地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很多,按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耕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城市用地结构的演变实质上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在利用多样性指数、均衡度及优势度对我国一些市镇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武汉市近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出①武汉市的城市用地信息熵相对较高,且呈下降趋势,信息熵的动态演变反映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用地结构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②在用地结构的演变中,武汉市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所占比例居高不变、居住用地逐年增加是造成优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城市用地结构熵值的变化,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优化将使用地结构的熵值趋于升高、收敛以至稳定。④良好的城市用地结构,其土地的分异应处于有序和混沌之间,既有功能分区,又不绝对分异,每一分区用地结构虽趋于混合,但又能看出其主导职能。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用地优化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用地需求激增,城市空间变化剧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正确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京市为例,总结了城市用地建设中存在的城乡失衡、耕地危机、功能削弱、效率降低等主要问题,并尝试建立土地利用优化评价模型,以综合判断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通过对南京市的实证分析可见,在城市的迅速扩张中,城市用地的确存在集约水平波动的现象,而且不同指标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到集约、由重量到重质、由紊乱到有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已成为理论界共识,但较少有文献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本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通过技术效率的改善与技术进步路径能够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技术进步通过改变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抑制作用,技术效率的改善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合理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等途径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研究利用辽宁省14市市辖区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抑制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辽宁省14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每增加1%,有利于减少城市用地规模0.19%,技术进步状况每提升1%,能够抑制城市用地扩张0.27%,技术效率指数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经济增长质量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对城市用地扩张起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于沈阳经济区,研究结论与14市模型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而对于沿海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统计上并不显著,表明经济增长质量对区域内的城市用地扩张并无抑制作用。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在辽宁省14市、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3个空间区域内对城市用地扩张都有显著的正影响。针对不同区域,基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视角提出不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需要在战略定位上具备更大的弹性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基于弹性理念,在对城市用地开发条件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对土地开发的需求进行了弹性预测,依据人口极限计算出土地弹性需求值域的上下限,确定弹性范围,提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用地开发战略目标,并找到将其变为现实的正确途径。在结构上从城市用地开发战略目标的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定位以及城市用地模式的选择3个方面,对城市用地开发的战略研究做了深入分析。同时,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多学科多视角,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制定城市用地开发的战略目标。最后,利用上海市宝山区作为实例,对基于弹性理念的城市用地开发战略的研究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抓住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两条主线 ,分析重庆市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之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经济发展和投资规模膨胀拉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增大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则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逐步优化 ;城市用地总量的适当增加和用地结构的优化支持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 ,认为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应保持良性互动关系 ,其判断标准是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性分析对淮海经济区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研究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5年城市用地TFP均值在[0.933,1.107]之间波动,年均增长1.9%,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贡献,但技术进步贡献大,是主要驱动力。(2)城市用地TFP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能够促进城市用地TFP趋向自身稳态水平,而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对此具有抑制作用;(3)各因素对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不同。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结构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外商投资对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指出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及改善人地关系,规避外商投资风险与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能提升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效益分析的济南市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用地规模研究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之一,与土地利用效益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效益既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用地效益的分析能够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本文以二、三产业产值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作为衡量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通过计算1997-2007年的建设用地与第二、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分析济南市建成区用地规模与用地效益的关系及城市扩张的合理性,并选取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北京市、上海市作为比较对象,通过2000-2007年城市间用地规模与用地效益的关系对比,进一步分析济南市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的必要性及继续扩大城市规模的可行性。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增长弹性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对未来济南市的合理用地规模做出预测。结果发现,济南市未来城市规模为2015年401 km2,2020年450 km2。研究结果可为编制济南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了中印两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1995-2009年,中印两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在持续提高,但仍处在较低水平。中印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仅仅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要求中印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并不合理。中国能源效率比印度更低的原因很可能在于中国能源相对价格较低,而导致中国能源相对价格较低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政府管制。为了提高能源效率,放松管制,提高能源价格,可能是中国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关系地域差异,对于优化二者关系、制定城市进程中差别化的土地财政转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土地财政为城市用地扩张提供资源与资金支持切入点,论述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系统机理,测算31省(市)二者耦合协调度,经济发达省(市)二者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影响程度强,耦合协调度呈献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趋同地域规律。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将31省(市)的二者关系划分为"高度、中度、勉强、低度"协调状态的4类地域。从经济水平、国家发展战略、土地财政规模及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土地价格与城市建成区规模及承载城市人口密度、二三产业产值,分析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关系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针对不同地域,提出优化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关系、推动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市所辖区城市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土地、资金、劳动力投入及GDP产出的截面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2 R模型,对研究对象2012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尚未达到最优,土地投入量仍有冗余;主城区规模收益达到最优,郊区及郊县的土地规模可适当扩大;大部分区县用地结构效益未达到最优,集约用地应以用地结构优化为主;土地的资本投入效率高,而建设用地使用的集约程度尚有提高潜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级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在反思国内外对城市用地规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分析研究了我国各等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比较说明了具体城市现状用地规模的合理与否,最后指出我国在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湖北省所辖的17个市、州为样本,选取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的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出各个市、州的水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指标。对这些地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排序,并且具体分析了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下的原因所在。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区域内总体效率水平,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宏观角度将国内各地区作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评价的基本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对节能减排各项指标进行了分类,建立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200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废水、SO2综合治理绩效和效率。分析表明,我国能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废水、SO2治理和排放效率虽有普遍提高,但整体效率仍比较低,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区域能源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区域能源需求的分析框架,采用Malmquist指数估算1995-2007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区域能源需求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等因素,进行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能源需求影响的实证检验,为我国制定合理的区域节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技术效率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能源需求有显著负影响;技术进步只对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有显著负影响;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西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均没有显著影响。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基础、能源资源禀赋和对外开放度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结论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区域技术进步与节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MFA和DEA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并结合生态效率评价法,探讨了一种全要素资源效率视角下的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方法;该方法以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煤炭资源和煤炭资源的生态包袱为投入指标以及以投入指标所创造的价值和环境影响为产出指标,并根据中国1991-2011年的煤炭资源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得了关于中国煤炭资源效率在1991-2011年的总体状况、演进趋势、面临瓶颈、改进方向等方面的概要描述和评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满足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和评析,从而为我国提升煤炭资源效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AHP和DEA模型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但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面广、周期长、随机性等特点,在评价上存在较大难度。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选取该市1998~2008年农业生产和面源污染相关数据,运用偏好锥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其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8年,无锡市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近三年累计上升幅度达22%。表明近年来无锡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提出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和方法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