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德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应急监测等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德阳市环境监测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思路,从建立和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农村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监测信息网络5个方面对德阳市全域监测网络建设进行论述,并结合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布局,对如何提高监测网络运行效率,形成区域监测合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论现代环境监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在防治环境污染,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环境监测现状,指出环境监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强调现代环境监测需完善环境建设管理机制和加强监测质量全过程管理,展望了现代环境监测建设的发展方向,并对环境监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入,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范围、内容也相应地不断增加,从监测计划管理、监测质量管理、监测技术管理、监测报告管理到监测机构、能力的标准化规范管理等,要求标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而由于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人们认识出现了差异,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试对目前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以初步探讨。一、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测工作既要体现“政府行为”,又要逐步实现“企业管理”,这为各级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泸州市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并结合多年环境监测工作,对进一步做好泸州市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战争中环境监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下的现代战争中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提出要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监测应急机动能力和区域性监测能力,建立高技术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积极动员地方监测力量和增强现有技术人员素质,才能够适应战场环境,开展系统完整的环境检测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作用,为战争结束后环境和生态恢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总体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质量保证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但必须看到,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当前应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能力 目前三、四级监测站的监测手段还很落后,自动化程度很低,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不强。就空气质量监测而言,许多监测站至今仍采用手动采样的“季五日法”。实验室分析大多采用化学分析法,劳动强度大,监测结果准确性不强,监测信息时效性难以保证。这些问题已是广大环境科技工…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地市级环境监测系统职工队伍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指出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监测系统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他们承担着繁重的例行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在竣工验收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纠纷监测和科研监测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文章提出了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开展应急监测的综合能力和实战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监测制度和运行机制,检验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的科学性、响应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告的可行性,各地环保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应急监测演练活动。本文就环境应急监测演练策划和设计进行了全过程的分析,并按照实战的要求对演练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与环境监测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机构制度不健全、质量管理技术发展缓慢、现场监测质量管理薄弱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制度、转变工作方式、发挥质量监督员作用、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拓展质量管理范围等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油田企业环境应急监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机构的作用,针对油田企业突发事件的特点,结合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简要介绍了油田企业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组织管理、应急方案、装备要求、应急体系维护及完善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科学、规范地实施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的竞争力,大大降低各类突发事故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1.
罗鸿兵 《四川环境》2005,24(3):98-100,103
GIS在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GIS专业软件(Maplnfo Professional 6.5)和快速软件开发平台(Delphi 7.0),并利用MapX控件技术,研制了都江堰市GIS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对都江堰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工业废水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管理,同时具有都江堰市环境监测信息的空问查询、表达、统计和绘图等功能,可使都江堰市环境监测站直观、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在处置气田的泄漏和火灾爆炸等事故中尤为重要,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应急监测应针对气田特点选择监测仪器设备,确定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完成监测任务,满足气田突发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任杰 《青海环境》2010,20(4):162-164
"十二五"规划期是全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升级发展的机遇期,应当理清思路和目标,抓住重点,加快发展,突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四个方面,以项目带能力,以技术上水平,以能力促服务,实现监测体系和预警体系有机结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工作,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手段。做好环境监测的管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极为重要。文章从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介绍了环境监测过程管理,分析了样品采集、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环境监测日常运行管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了监测人员综合素养、设备设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措施,以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理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然而在经过总量控制、“一控双达标”、限期治理等强有力的环境管理措施之后,一般的环境监测即理化监测遇到了不能为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环境污染纠纷、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等环境监理工作提供支持保证的困境。通过阐述在线监测、监督监测、生态监测的必要性或阐明其独特的优点,展望此“三种监测”将是今后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将文 《环境教育》2008,(2):53-56
在2008年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周生贤局长在大会上着重强调了环境监测对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的重要性,要求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做到早预防早治理。周局长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力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总局要求2008年底,要实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要达到目标,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环境监测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定环保措施的依据,也是肯定环保成绩的“温度计”。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时常危害着群众利益。站在环保新形势的起点上,做好环境监测尤其重要。本刊就我国目前颁布实施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采访了总局科技司司长赵英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对环境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G1S技术实施环境管理是适应现代环境管理发展需要的。本文对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说明了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辐射环境监测是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从青海省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和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现状,评价环境质量,依法行政的科学依据。可以讲,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督管理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耳目”。松花江污染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各省市相继出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很多省、市监测部门开始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练兵,以期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做到持证上岗,规范管理。总之,环境监测工作在当前的环境形势下凸显其重要性,而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又使其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河流型铊污染的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河流发生的铊浓度异常事件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件从发现到完成应急监测的全过程。本次铊污染被发现是分析技术发展的结果。通过应急监测,锁定了环境污染范围,并确定了排放铊的主要污染企业。根据应急监测结果,铅锌冶炼、钢铁等行业是减排铊的责任主体。论文还对如何优化环境监测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