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迦巴瓦峰地区自然变异强烈而频繁,地震、泥石流、崩塌与滑坡、雪害、洪水等自然灾害普遍。探讨了自然灾害的特征和规律、灾害的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认为该地区自然灾害具有连锁性、群发性、突发性和频发性;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高山深谷地貌及温热多雨的气候条件等是该地区灾害发生的最主要自然成因。灾害对该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交通运输、山地农业及森林资源等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健康、安全和福祉与生态系统健康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自然灾害频发。多种自然灾害的共同作用,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评估自然灾害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灾害生态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种主要自然灾害(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和地质灾害)作为风险源,对广东省进行了区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作为风险评价的基础,分别评估了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危险度以及3种主要自然灾害的综合危险度。基于GIS技术,以1 km×1 km栅格为评价单元,对广东省3种主要自然灾害的综合危险度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广东省热带气旋和雨涝灾害危险度分区等级由沿海向内陆递减,高危险区集中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带;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粤东北和粤西内陆低山丘陵区。综合危险度分区等级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呈现出不规则、条带状沿海岸线分布的特点。3种自然灾害危险度分区在空间格局上互为"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地质灾害"链式关系。3种灾害的叠加结果使得灾害后果愈发严重,其链式效应使得广东省自然灾害具有泛生性与群发性。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是灾害生态风险评价的前提,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及其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是灾害风险科学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对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选取广东省区域内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和地质灾害为风险源,以植被覆盖度、干燥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征风险受体并计算其生态资产,对广东省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类型组合分析,制订区域风险防范措施。结果表明,广东省生态环境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低脆弱区集中分布在粤东北山区。生态资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表现为生态资产高值区对应生态环境低脆弱区,生态资产低值区对应生态环境高脆弱区。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沿海地区以热带气旋和雨涝灾害高等级生态风险区为主,内陆地区以地质灾害高等级生态风险区为主。广东省自然灾害综合生态风险总体上表现为沿海高于内陆,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各等级生态风险在全省均有分布,总体上以低生态风险区为主,3种自然灾害低生态风险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58.57%、66.54%和58.13%,综合生态风险低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59.94%。相应地,在热带气旋、雨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生态风险及其综合生态风险防范分区中,自适调控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68.09%、80.17%、70.59%和71.92%。总体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聚落点的泥石流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泥石流灾害准确预测、预报及灾损估算的基础。在GIS9.3软件支持下,选取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4方面9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攀西地区泥石流灾害影响因素及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实际泥石流点进行精度验证。在对攀西地区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聚落点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性。结果表明,攀西地区极高和高危险区分布主要受断层影响,而在中部和南部,河流对泥石流的影响远大于断层的影响,在西北部和东北部,断层、坡度和高差3个因子对泥石流的影响均大于河流对泥石流的影响。攀西地区泥石流灾害极高、高和中危险区评价结果中有84.10%的实际泥石流分布和72.48%的人口分布。泥石流灾害极高危险区分布在研究区断层附近,高危险区分布在极高危险区外围,中危险区分布在距断层较远的地区,低危险区分布在东、西部没有断层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作物生境、作物形态和作物种类角度分析吉林省近50a的农田景观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农业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害和作物病虫害成灾面积动态变化和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比的变化趋势,探讨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指出农田景观生态多样性的降低是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损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农业生产布局多样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受冰雪灾害较轻、受到冰雪灾害影响、受到冰雪灾害后皆伐清理样地),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天井山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粤北地区杉木人工林在受到冰雪灾害后,0-60 cm的土壤容重比未受到损害的上升8.1%-16.4%,孔隙度下降8.9%-11.9%,自然含水量减少17.1%-28.6%,皆伐清理后,土壤容重比未受到损害的下降1.5%~9.5%;孔隙度上升1.2%~5.9%,自然含水量增加44.2%~68.1%。(2)受损后,土壤pH值未发生变化,浅层(0-40 cm)有机质质量分数比未损样地下降(1.3%-9.4%),深层(〉40 cm)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30.5%;各层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质量分数分别下降13.4%、30.3%、16.7%、37.6%和37.2%,全钾质量分数上升21.0%,且与未损样地的差异显著;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大幅减少,分别为28.1%和43.4%。进行皆伐清理后,有机质质量分数比未损样地提高207.9%,土壤全氮、全钾、有效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升高138.7%、10.2%、161.3%和540.0%,全磷、有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质量分数下降2.6%、9.0%、28.7%和24.3%,各土层变化不一致。(3)冰雪灾害的发生使杉木人工林林下土壤紧实度增加,不利于土壤呼吸、空气传导和土壤养分的累积;而经过清理后,土壤变得较为疏松,通透性增强,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的累积及转化。因此,冰雪灾害后对受损林地进行及时的清理对植被恢复重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为例,重点分析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广州市的水土流失类型可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其中自然侵蚀主要有面蚀、沟蚀两种形式,在广州市范围面积分布相对较广,但侵蚀强度内并不严重;而人为侵蚀突出,侵蚀类型和强度也更为复杂多样。人为侵蚀的成因主要有:采石取土、交通道路建设、开发区建设以及坡耕地。人为侵蚀已经成为广州市水土流失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市为例,重点分析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广州市的水土流失类型可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其中自然侵蚀主要有面蚀、沟蚀两种形式,在广州市范围面积分布相对较广,但侵蚀强度内并不严重;而人为侵蚀突出,侵蚀类型和强度也更为复杂多样。人为侵蚀的成因主要有采石取土、交通道路建设、开发区建设以及坡耕地。人为侵蚀已经成为广州市水土流失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作物生境、作物形态和作物种类角度分析吉林省近50a的农田景观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农业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害和作物病虫害成灾面积动态变化和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比的变化趋势,探讨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指出农田景观生态多样性的降低是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损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农业生产布局多样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新闻     
瑞士研究聚焦阿尔卑斯山区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会引起或加剧地球上每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尽管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对热带地区的飓风和海面上升的可能性投入了很多注意力,但是越来越明显的是,更冷的气候和内陆地区也会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作为对所察觉到的气候变化造成的威胁的反应,瑞士政府下令展开一项关于阿尔卑斯山区潜在的气候变化影响的大型研究计划,这项研究强调预防和气候变化有关的自然灾害.它还希望能有助于在气候变化研究和反应方面的国际合作. 瑞士曾经不得不对付的自然灾难 (洪水、山崩、泥石流、雪崩、 冰崩、风暴、…  相似文献   

11.
智利的经验显示,APELL原则可以与当地应急规划举措相结合.APELL对工业事故的非排他性和不是唯一答案"思路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紧急状况,包括自然灾害(或自然灾害与工业灾害的组合).因此,APELL特别适合应用于港口.这种APELL思路促进了潜在受影响社区的参与--关于港口的另一个重要考虑.  相似文献   

12.
雷州半岛红树林资源及其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雷州半岛红树林资源及其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查明,雷州半岛沿海自然环境优越,适宜红树林生长发育,红树林资源丰富;现有红树植物15科26种,面积12422.9hm^2,分别占全国的93.8%、83.9%和32%;该地区的红树林在抵御风浪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淤积造陆、防治污染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退化的现状,提出了两西地区草地的退化的成因:(1)草地生境的脆弱性,包括地质地貌的脆弱性,水土,热量匹配差及气候变化的影响,(2)自然外营力的驱动作用,包括干旱,风蚀,水蚀,冻融,盐渍化;(3)人为因素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农垦撂荒,樵采挖药,水环境恶化 采矿及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14.
日喀则宽谷植被以干暖性河谷灌丛和亚高山灌丛最为发育,其植被受基质及水热条件再分配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河谷地带是西藏“一江两江”中部流域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流动沙丘广布,使植被带有沙生特点,同一海拔高度因基质的不同而群落类型多样,本文在对这一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变和沙漠化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植被在特殊自然条件下的演替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为研究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进行了分类、分布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自然湿地植被有2个植被亚型、7个群系、51个群丛,分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3类.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分别包括10、19和22个群丛类型.盐生植被和湿生植被的面积各约23万hmz,各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44.76%,水生植被约7.83万hm2,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0.48%.湿地植被的分布受距海远近、黄河河道摆动和人类活动的制约,盐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外缘潮间带滩涂和潮上带外缘的微斜平地,湿生植被、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潮上带中上部的微斜平地、黄河入海河道2侧及古河道、决口扇形地间的河间洼地.受三角洲新生湿地不断形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顺行演替;受海岸侵蚀、黄河断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逆行演替和次生演替.湿地植被的顺行演替和次生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增强,逆行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还原态硫化合物的采集及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分离和检测11种还原态硫化合物。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北京市和青藏高原地区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混合比,结果表明,北京市和青藏高原地区存在较强的COS和CS2人为和自然排放源。  相似文献   

17.
结合长江口上海滨岸带资源与环境现状,重点分析了上海滨岸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上海滨岸地区面临风暴潮、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等主要自然灾害;滨岸水环境质量恶化,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潮滩过渡围垦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探讨了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对滨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从战略环境评价、污染控制、生态恢复、行政法规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导致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其使用价值和生态功能.本研究以郑州市中牟县作为研究地区,联合应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和多元统计技术,探究该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中牟县地下水主要的阳离子是Ca2...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和华南6省市13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2年历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中国南方干旱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的评估指标,分析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分布特征,提出干旱灾害风险防控策略与防御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逐年降水量呈现波动减少,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明显偏少,且降水量年际振荡加大。自1971年开始西南和华南气温持续上升,气候变暖的突变点在1997年左右。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高的区域是云南省大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川东部盆地和广东东部沿海区域。孕灾环境脆弱性高的区域在云南省大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川东部盆地和贵州省西北部。承灾体暴露度高的区域在广东东部沿海区、雷州半岛、广西南部和川中盆地。为控制南方干旱灾害风险,需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前瞻性和科学合理的干旱灾害风险控制管理规划,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系统。从人工干预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降低孕灾环境脆弱性、降低承灾体的暴露性等方面入手通过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 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 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