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宽频带地震台网建立的实时或准实时地震监测系统,要对地震危险性进行实时或准实时概率估计,提高短临预报水平,利用异地间电波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采取防震措施,减少地震损失。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警技术是利用实时地震监测台网,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根据较近台站先期获得的记录信息,迅速测定地震发生的地点、大小,利用地震P波传播速度大于造成主要破坏的S波和面波波速的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的原理,通过地震波不同时间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向震中之外的预警目标区发出警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千米,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  相似文献   

3.
GIS在山东省震后早期应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震后早期地震形势判定,地震灾情快速了解,地震监测能力汇总显示等地震应急工作,建立了山东省震后早期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以历史地震活动信息和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最大概率法给出地震早期形势的判定。同时快速给出震中附近各种历史地震特点,快速给出灾害的影响范围和震区地震监测能力的统计分析结果,为地震早期应急工作提供高显示度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长期探索方能最终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三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地震预测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多学科协作配合和相互渗透,尽量采用高新技术,继续强化对地震前兆的监测,拓宽对地震前兆的搜索范围,并在观测与实验的基础上,构制自由度较小的、定量的物理模式进行模拟、反复验证,可望逐渐地、然而实效上可能会是较快地阐明地震前兆与地震发生的内在联系,实现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日本、法国的地震区域分布及特征,对两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发展、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及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地震行业的技术状况,参照日、法两国的经验,对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军 《灾害学》2008,23(Z1)
在陕西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对陕西地区的促震作用明显,对陕西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加强监测预报和抗震设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地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公共通信设施往往会遭到严重损坏,导致灾区救援人员和地震救援指挥中心之间无法实时地进行网络通信,救援现场的物资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地送达到指挥中心,影响救援的效率。对此,地震救援现场可以搭建如Zigbee,WCDMA等各种应急无线通信网络,救援人员运用救援手持终端将物资需求通过上述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的应急局域网中,从而构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地震救援辅助系统,为指挥中心的科学救援提供实时的物资需求数据。通过测试,该系统可以保证救援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建设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是当前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回顾浙江省“九五”期间建设地震监测系统的实践 ,认为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下 ,专群结合是建设好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保证。省局必须正确处理好省级以下地震部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发挥专业队伍在监测预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8,(5):6-7
2018年5月,监测预报司组织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启动了依托西藏地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共址建设地震站点工作。根据勘选结果,优先选取了1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作为首批共建站点。10个宽频带地震观测站点全部建设完成,产出的数据连续可靠并实时接入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地震预报中,二氧化碳流体的监测一直受到各国地震地球化学家的广泛重视,我国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京津唐等地区对CO_2进行了长期的观测,结果表明,CO_2变化与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CO_2的前兆成因机理的探索上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怎样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顾名思义,它比一般的非重点地区要有所加强,并且应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以及震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以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为例,需要加强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1)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由于地震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现象,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的地震类型、不同时期发生的地震,其显示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自1954年甘肃省第一张地震记录图在兰州地震台产生至今,甘肃的防震减灾事业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长期奋战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地震工作者,在中国地震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战严寒,斗风沙,克服重重困难,用勤劳和智慧,真情和汗水,使甘肃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对上海余山地震台在汶川地震中测得的基岩波地震记录进行频谱特性分析,然后以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场地土层为研究对象,应用水平成层土层地震反应的一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该深覆盖场地在这一实测地震记录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并将其与同济大学强震监测台在汶川地震中获得的地表波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远场地震动记录中,基岩波的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地震前兆的研究发现,监测断层土壤气和地下井泉的氢作为地震前兆,是可行的。简要回顾了中、日、美地震学者在氢气逸出与地震关系方面的研究近况,以及中国数次地震前H_2浓度异常的实例。介绍释放氢气异常变化的机制,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最后指出氢气观测的优点以及在监测预报地震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8,(6):7-7
中国援助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和数据中心项目2018年11月27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老挝自然资源和环境部气象水文厅厅长坎马尼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援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和数据中心项目。并感谢中方为项目实施做出的努力。该项目旨在提高老挝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促进老挝地震科学技术发展,保护老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吸取阪神地震的教训,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推进工程抗震研究,提高综合防御水平密切注意东部地区震情,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8.
陈豪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易路 《灾害学》2016,(4):139-144
地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当前地震应急减灾系统灾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差、自动化和定量化程度低及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收集、整理地震灾害时空信息,结合灾区基础地理、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及动态灾情信息,利用面向对象及主题的数据模型设计在线的地震应急减灾时空一体化数据库;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和空间技术的地震减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架构、技术体系及功能模块;开发了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形成了地震灾害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以及应急减灾辅助决策的一体化产品,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苏州市近年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及地震科技知识宣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地震应急方面成功地经受了南黄海6.1级地震的检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  相似文献   

20.
着重论述了要提高防震减灾效益,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分析了20多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和研究的进展与差距,提出了若干加强监测预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