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2002年8月21日,沈阳某化工有限公司H酸车问导热油加热器发生爆炸事故,导热油加热器上盖焊缝炸裂,喷出的高温油气爆炸燃烧,直接经济损失9.6万元,一名职工轻度烫伤. 相似文献
2.
正1事故发生经过2004年6月3日凌晨零点,某公司职工苏某、张某、王某3人正在二车间值大夜班,苏某负责操作15号提纯反应釜,该反应釜容积为300L,操作压力为常压,主要用于1,4-二氧六环的回收。2时左右,苏某向反应釜中添加了200kg的二氧六环,大约蒸馏到凌晨5时左右,苏某在二楼岗位值班操作,王某和张某在一楼刷碗、洗脸后,张某回二楼途中,大约5时10分左右发生了爆炸。张某面部被烧伤,王某距张某6m左右,幸免于难。苏某被当场炸死,车间窗户框连同玻 相似文献
3.
4.
1998年9月16日下午4时10分,新密市某镇造纸厂一台WNG4-1.2MPa(卧式内燃回火管)型锅炉在运行中爆炸,造成1人死亡,l人重伤的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该锅炉系鞍山锅炉厂生产,1982年11月制造,出厂一编号A82075,1996年9月移装到该镇造纸厂,当年10月投入运行。一、事故发生经过9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当班锅炉操作上周国事对锅炉进行点火升压。l个多小时后,锅炉压力达到0ZMPa,因为纸机车间没有生产(此时纸厂已停电),操作工周围亭就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回家吃饭,中午1时多才返回工作岗位,开始操作锅炉。当锅炉压力升至…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 2006年泉州市某厂一台正在运行的锅炉发生爆炸,该台锅炉整体解裂,锅筒筒体与前后管板分离,并撕裂成几块碎片(其中最大的两块合重615公斤,一块飞到离原地200米外的一座三层工业厂房房顶,另一块1400×850mm碎片飞到锅炉右侧约9.2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江苏省扬州市某浴室一台锅炉余热水箱发生爆炸,造成锅炉房多处裂缝,锅炉房及附近房屋窗户玻璃不同程度震碎、震裂,一名司炉工受伤,同时,给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剖析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李世军(安徽省蚌埠市劳动局)1995年5月11日14时许,安徽省疏浚工程总公司船舶修造工程机械总厂,在蚌埠市交通路北头淮河河滩修造船台处,制作的中运河浮箱式闸门7号仓发生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造成一亡二伤。农民工侯申(男、18岁、... 相似文献
8.
9.
10.
1事故概况1)事故发生地工程建设基本情况事故发生在一次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道工程设计压力为1.60MPa,管道全长2739.5m,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现场勘察、光谱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一起立式锅炉爆炸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该锅炉制造时存在严重未焊透的设备缺陷和其他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制定了超声波检测工艺,对本地区同一制造厂生产的在用锅炉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存在严重制造缺陷的锅炉进行现场维修或召回,对排查发现的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一并跟踪整改。 相似文献
13.
王建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4,(12):58-60
除氧器是火力发电厂给水回热系统中的一个混合式加热器,它的作用是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和其它不凝结气体,以保证锅炉给水的品质,除氧器的安全运行是发电厂安全运行的有效保证。本文对火力发电厂一台20万千瓦机组在正常运行时除氧器突然发生爆炸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激波诱导下煤粉的爆炸压力测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因气体爆炸导致沉积粉尘的二次爆炸的威力远大于单纯的气体或者粉尘爆炸产生的威力,利用自制的装置,诱导煤粉爆炸的激波由甲烷气体爆炸产生,对激波诱导下煤粉的爆炸压力Pmax、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max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分别研究煤粉浓度及煤粉粒度对爆炸指数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煤粉浓度,存在一个理想煤粉浓度值,在这个浓度下的煤粉爆炸压力值最大;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其爆炸压力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多米诺效应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引入多米诺效应定义,介绍多米诺效应定量评价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对油库进行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分析,给出事故多米诺效应定量评价的具体程序。通过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多米诺效应评价,得出油库事故的升级因素和导致事故扩大的途径,并指出相应的多米诺效应控制措施。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多米诺效应评价方法可预测次生事故发生情况和发生概率及后果,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事故多米诺效应,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率,提高油库的本质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7,85(4):269-276
The judgement- or J-value, which enables the worth of any health or safety scheme to be measured on a common, objective scale, may be applied to a scheme to reduce or eliminate a prolonged radiation exposure provided the life extension achieved can b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 is necessarily complex because of the long and stochastic incubation periods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induced cancers. However, numerical techniques are presented here that speed up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mproved life expectancy by a factor of about one hundred. The J-value assessment of new safety systems on nuclear plant is thus made much quicker and easi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