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议西部开发与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长江、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扩大,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等重大问题,分析了在西部开发中加强对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特殊意义,并提出了在西部开发形势下如何加强源区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亚洲开发银行于2001年7月批准提供61万美元的技术援助,用于治理中国西部地区的土地退化。援助项目将协助甘肃省政府开发防治土地进一步退化的综合方案,并加强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建设。土地退化是西部地区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地退化造成植被破坏,营养物流失,并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地保湿能力降低。土地退化侵蚀耕地,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资源减少,沙尘暴发生越来越频繁,下游洪灾和土地流失加剧。总的来说,它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亿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近90%的农村贫困人口居…  相似文献   

3.
闽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流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极大。该文对闽江近年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上游洪涝灾害和下游北港河床刷深河岸崩塌等进行综合论述,并着重研讨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整治方策。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观点讨论中国沙漠化的成因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化已经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环境问题。要防治沙漠化,必须先要找出沙漠化的成因。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由于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外部环境的作用强度很大,超过系统的承受范围而导致系统崩溃。由于全球变化导致气候格局发生变化,中纬度地区趋于干暖化,另上我国境内地形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季风强度,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并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份,土地风化淋蚀作用强烈,使得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而人类过度活动和落后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沙漠化特征,从我国实际出发,主要采取适应,预防和治理的策略来防止沙漠化的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沙化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沙化问题高度重视,把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沙化的严峻形势以及主要原因,从而可以看出,沙漠是自然的产物,沙化土地则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背景下人为所致,沙漠已经蚕掉了中国27%的土地,目前,我国防沙治沙的战略初步形成,以三北地区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大战即将全面展开。力争在10年内基本遏制三北地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趋势,对此,建议尽快制定防沙治沙技术和产业政策,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防沙治沙工程的科技含量,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议国家设并且产防沙治沙专项。  相似文献   

6.
曲靖地区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的探讨高发祥(云南曲靖地区行署乡镇企业局)云南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曲靖地区,若以煤的热值计,无论探明储量还是远景储量均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资源结构独具特色:曲靖地区又是云南省的重要工业,能源和农业基地,其丰富的资源及区位优势,为...  相似文献   

7.
WTO与平顶山矿区塌陷地的非农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WTO将加快农业和工业及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土地将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制约性因素,如何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土地,使得城市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是我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域特征及其治理措施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存在的荒漠化土地面积111.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1.6%,其中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占33.2%,水蚀作用下的占33.8%,物理及化学作用下的占33.0%。另外中国还分别有易受风力、水力作用和盐渍化影响的潜在荒漠化土地53.5万km2、87.5万km2和17.3万km2,共计270.0万km2,占国土面积28.1%。中国土地荒漠化是脆弱生态条件下,人口过快增长、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如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工矿建设所造成植被破坏、污染等所致。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其分布形式有如下两个特点:(1)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区都是人类强度经济活动的地区;(2)荒漠化土地呈片状或斑点状断续分布,而不是大面积区域性连续分布。近几十年,中国土地荒漠化经过治理个别地区有所逆转,但总体上仍在发展中,如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每年仍以1.39%的速率递增。最后,针对中国土地荒漠化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对现有治理措施进行了评估,指出了土地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及治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发展经济为准绳,利用生物措施,开发土地资源,是有效地控制和改善黄土残塬沟壑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根本保证。本文针对如何合理地利用农作物、果树、林木和牧草开发土地资源问题,提出了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土地调查的小斑为单元,选用了原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和海拔高程4个指标,对地处这一地区且作为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的隰县试验区的土地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经初步开发实施,已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展经济为准绳,利用生物措施,开发土地资源,是有效地控制和改善黄土残塬沟壑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根本保证。本文针对如何合理地利用农作物、果树、林木和牧草开发土地资源问题,提出了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土地调查的小斑为单元,选用了原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和海拔高程4个指标,对地处这一地区且作为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的隰县试验区的土地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经初步开发实施,已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