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铅酸电池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通过分析废铅合金板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及电解液、含铅废水、废气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探索铅酸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上海市电动自行车废铅酸电池产生、回收、处置的现状。阐述了废铅酸电池因不规范回收处置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产生、处置及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电动自行车废铅酸电池收集利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上海市管理废铅酸电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废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铅酸电池行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废铅酸电池回收制取铅合金技术及末端污染控制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并与废铅酸电池回收制铅锭再制电池材料和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电池材料的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表明废铅酸电池回收直接制取铅合金过程中铅膏熔炼和合金配制环节在各环境影响指标中的贡献较大(其中全球变暖潜值中占60%和33%,酸化潜值中占33%和54%,人体毒性潜值中占28%和57%),主要为辅助材料及能源动力带来的间接影响;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电池材料过程的环境影响相对另两个过程更大,归一化的环境影响指标结果中人体毒性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及酸化潜值最大(分别为2.42×10~(-11)、1.26×10~(-11)和1.08×10~(-11)),其中铅原料生产的贡献比例占绝大部分.废电池回收直接制取再生铅合金与废电池回收制铅锭再制电池材料相比,环境影响表现更优,有利于形成电池生产企业的闭环循环过程,值得应用推广.未来应鼓励以废铅酸电池回收代替相应原生材料生产新电池,同时进一步减少回收过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环境影响,以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作为广受关注的社会源危险废物,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具有显著的环境危害性,但同时也具备显著的可回收利用价值。本文在调研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状况,以及所建立的相对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经济性政策的同时,也对目前国内特别是北京地区的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的产生情况、回收利用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近年来的产生量呈明显增加趋势,但其回收利用状况较为混乱,不够理想,大多数社会源危险废物无法进入具备合法资质的正规处置单位,无法得到合理妥善的利用及处置,对环境的威胁较大。本文针对此状况,在管理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有助于国内对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废铅酸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完整的回收体系。目前回收完全由市场利益驱动,环境监管部门无法获得回收、运输、集中与贮存各个环节的废物流向信息,也无法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目前深入地应用环保物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铅产业链,加强铅酸电池生产与再生的产业互补合作,同时配套积极的资源环境税与退税机制,对提高铅酸电池的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梅洛尼推介铅酸蓄电池回收新技术为了把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介绍给更多的中国企业 ,近日 ,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公司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梅洛尼设计股份公司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信息”发布会。铅酸蓄电池是消耗铅最多的重金属电池。铅的回收利用不仅利于环保 ,而且对节约短缺的铅矿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从事铅酸蓄电池回收的企业也有相当可观的经济回报。梅洛尼设计股份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安吉泰公司在湿筛法基础上研究开发的自动CX综合系统生产线 ,该工艺具有更低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 ,…  相似文献   

7.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各类电池中生产量最大,使用途径最广的一种电池,回收利用和管理铅酸蓄电池是环境保护领域中一项重要工作.废铅酸蓄电池在拆解过程中产生许多废物,如处理不当,对环境危害很大.如处理得当,则会提取再生铅,使之再利用,变废为宝.文章从废铅酸蓄电池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提出如何回收利用,如何加强环境管理,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源自铅酸电池回收的再生铅已成为世界铅产量的主要来源,铅酸电池生产也占据了世界铅消耗的80%以上,促进废旧铅膏的处理并直接用于电池的制作研究。采用"湿法脱硫-煅烧"的技术路线处理负极铅膏得到氧化铅。考察了回收铅粉的理化特性,并依据其固有特性,优化了负极板的和膏、固化、化成工艺。得到的样品电池展现出与传统球磨铅粉同样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动自行车动力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巍  田金平  陈吕军 《环境科学》2017,38(8):3544-3552
以近年来中国用量增长最快的电动自行车动力铅酸蓄电池为对象,建立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分析了从原材料生产、电池生产、电池运输、电池使用和废旧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物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研究采用了大量企业调研数据和中国本土LCA数据库,以期反映整个中国铅酸蓄电池产业链的技术工艺和环境管理水平现状.结果表明,原材料生产和电池使用是资源(含能源)消耗的主要阶段,贡献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绝大部分的环境影响.原材料生产贡献最多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包括非生物资源耗竭(699%)、富营养化(89%)、光化学烟雾(98%)、臭氧层破坏(117%)、人体毒性(159%)和生态毒性(484%).电池使用过程的电耗间接消耗了83%的一次能源,相应地贡献了最多的气候变暖潜值(86%)和酸化潜值(70%).废旧铅酸蓄电池和含铅废物回收再生铅可抵消很大一部分原材料生产造成的环境影响.延长电池寿命,减少电池生产金属用量及提高废旧电池回收处理过程的工艺技术和污染控制水平也是减少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化问题的今天 ,废旧电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而在“电池污染”中 ,铅酸电池污染又是重中之重。2 0 0 2年 ,仅我国的铅酸蓄电池年产量就高达 5亿只 ,现在正以 30 %的年增长率迅速递增。我国每年约年生 5 0 0 0多万只、超过 30万吨的废旧铅酸蓄电池 ,但目前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工作还处在一种无序状态。其实给生态环境带来这么多麻烦的废旧电池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这一点 ,在铅酸蓄电池身上有着充分体现。近日 ,教育部组织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 ,成功开发了“铅酸蓄电池超级复原技术”。该技术包括…  相似文献   

11.
日本电池协会(BJA)开展了一项收集电池的活动,其目标是到2000年每年至少收集2400吨密封的镍镉电池,约占全部的40%。另外,日本也在促使密封铅酸电池的回收,和更新的镍的金属氢化物电池和锂电池的回收,这类电池分别于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成为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中,明确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等5种产品纳入第一批目录。同时,为了为了能够及时、客观地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电器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变化等相适应,《目录》管理委员会起草了《制订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明确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及电子产品废弃形势调整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原则。废弃电池在近几年来在我国增长速度很大,将来的管理形势十分紧迫。本文在此分析我国几种废弃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及锂电池)的产生量、再生处理处置情况及管理政策导向。并在目录一批筛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权重分析法,筛选评估废弃电池能否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二批)管理的可能,研究显示铅酸电池已具备进入管理目录的资质。  相似文献   

13.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本世纪80 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90年代年产量达3000多万kWh,铅酸蓄电池也是对环境、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随意抛置的废铅酸蓄电池所分解出的重金属和有毒废液会对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急性或慢性的铅摄入会造成代谢、生殖及神经等方面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只30万t废铅酸蓄电池产生,从事回收的部门有:供销系统的物资回收公司,物资系统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机电系统的蓄电池制造企业,有色系统的再生铅企业以及数以万计的个体收购者,回收工作总体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迄今,我国仍未制订完善合理的废铅酸蓄电池管理法规及其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4.
倍受社会关注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近日由国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确认。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对废电池的分类、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储存和处理处置以及相关设施的规划、立项、选址、施工、运营和管理进行指导 ,引导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该技术政策规定 ,废电池污染控制的重点是废含汞电池、废镉镍电池和铅酸蓄电池 ,也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池、纽扣电池和可充电电池 ,而五号、七号电池由于基本实现低汞化 ,对环境影响不大。值得关注的是 ,这一政策首次提出了“生产者责任制” ,也就…  相似文献   

15.
近日,记者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获知,不久前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铅酸蓄电池的整治将成为重点。在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生产销售以及回收处理方面,或将建立相应的行业准人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伴随铅的长期使用,形成了铅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使用蓄积。铅在使用蓄积的现存量可一定程度的反映未来的废铅资源量。开展本研究可为废铅回收利用、保护铅矿资源提供重要信息。选择铅酸电池作为铅制品的代表产品,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对2005年北京市铅酸蓄电池的种类、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估算了铅酸蓄电池中铅的蓄积量及其构成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在用的铅酸蓄电池中,铅的蓄积总量为28.5kt,其中,从电池类型看,起动型蓄电池占总量的88%;从产品应用场所看,机动车用电池占总量的92%。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国家和国外部分城市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北京铅的人均蓄积量为1.85kg/c,约为国外发达国家或城市的1/2到1/6。  相似文献   

17.
废弃铅酸蓄电池含有大量铅、镉等重金属,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同时,废弃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铅和其他材料,是再生铅行业的主要原料。本文针对我国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回收建议和方案,为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有效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行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先进废铅蓄电池铅回收技术与经验,提出了我国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过程中可能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日常出行工具中所占的比例增长迅速,但其废旧蓄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废弃铅酸电池中的铅、镉等有毒重金属以及酸液等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引发人体代谢、生殖及神经等方面的疾病.我国的铅酸电池回收企业以小厂居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环保措施不力等问题.采取政府参与和市场化相结合、监管处罚与鼓励扶持相结合的途径、积极推进新型环保电池研发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不规范的铅酸电池循环利用方式,造成了大规模的铅中毒.2008年,达喀尔18名儿童死于急性铅中毒.中毒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个人循环利用汽车电池熔渣过程中不恰当的操作控制以及缺乏对铅中毒危害的认知.从事铅酸电池循环利用的人绝大多数是妇女,她们带着孩子在工作场所工作却不了解所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