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地区、产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三个视角,利用四种没有残值的指数分解方法将山东省的有关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生产总值的地区结构变动对其能源强度的下降有阻碍作用,而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则有促进作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商业和住宿餐饮、其它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的变动对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不利影响,而各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动则基本上起到促进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有增进作用,而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则不稳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商业、住宿餐饮之外的其它服务业、重视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包括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聊城市等,是降低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与消费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单位GDP的能耗却不断下降.理论上,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可以归因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为了解释中国能源效率的这种变化过程,本文采用对数平均的LMDI方法将中国1994-2005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六大类产业结构变化、两位数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5年,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在2001年后不断降低,产业结构变动在1998年前降低了能源强度,1998年之后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在技术效应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产业部门及居民消费业的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利用2000-2011年十大城市群99个城市数据,首先结合城市引力模型来计算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引力强度与中心城市自身引力强度之比来描述城市群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经济联系转化的相对程度,通过给出设定的0.4-0.6之间的边界标准并使获得的比值与之相比较,比较结果可以描述中心城市规模密度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规模密度转换差异并对城市群圈层结构进行测度;其次在城市层面建立实证模型对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控制了一系列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群由于集聚程度的饱和而出现向外扩张的趋势,随着次一级经济发展带的不断形成,这种循环运动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从而使得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所在区域形成了表征区域集聚的城市群圈层结构,该圈层结构是在聚集效应和拥挤效应共同作用下通过合理布局从而最终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目标。但随着集聚程度的饱和,在0.45边界标准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显现,降低能源强度程度显著变小,在0.6边界标准降低能源强度程度达到了最低,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影响因素城市市区个数变量发现,行政区经济会间接通过增强行政成本而提高了能源强度,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政策含义,通过进一步探寻空间和市场力量共同降低能源强度的可行选择,推动空间节约式的布局道路,使得城市群的层级形成为提升能源效率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下,新疆过高的能源强度成为其自身发展和全国节能工作的"短板",会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越来越难以解决的障碍,因此新疆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是一个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编制了1992、1997、2002和2007年新疆30部门能源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SDA),全面并深入分析GDP变动、单位产出能耗(即直接能源消耗系数)、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包括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净出口)变动对新疆生产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并基于节能降耗角度分析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7年技术变动、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均对新疆生产能源强度的降低起抑制作用,并推动了产业结构中低能耗部门比重的下降。最后结合测算结果与新疆资源经济的特殊性,从技术投入、投资与消费引导以及民生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新疆能源强度治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源强度反映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综合作用。本文在1995-2009年各省份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面板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协整模型分析中国区域能源强度与就业之间的动态作用及其长期均衡关系。结果显示,能源强度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能源强度对就业总量和就业变动率有着负向的冲击,能源强度的降低可以有效拉动中国就业的提高。各个省份之间的能源强度对于中国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影响作用由西向东呈现出梯度递增的趋势。因此,建议通过扩大经济增长的规模降低能源强度,提高就业水平;东部地区应侧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第三产业来增加就业,而中西部地区可以适度降低能源的消费总量,并不会对就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另外,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政策的时滞效应,通过优化工业布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能源强度变动与就业增加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5~2007年中部地区六省的GDP和能源消费量数据,比较中部六省的能源效率情况,并构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存在显著差异的地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能源效率较低,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这些因素对山西省的能源效率有显著性影响。为此,政府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煤炭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深入改革能源价格体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煤炭,增加对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消费的合理需求,以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双向入手,兼顾产业部门、行业部门结构,剖析1996-2011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减缓了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使行业部门结构变化转向节能。我国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出口依赖型经济、地方政府经济利益的追求都使重化工业化趋势愈加明显,严重制约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加快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成效显著,但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增长,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应当控制经济增速,构建消费主导模式,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多层次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结构优化是实现广东省"十二五"碳强度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评估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潜力,本文首先运用情景预测、成分数据模型、GM(1,1)模型等多学科方法预测了2011-2015年广东省碳强度趋势,然后分27个组合情景评估了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广东省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结果表明:在理想情景(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量强化控制且能源结构大幅调整)下,2015年碳强度相对2010年下降19.37%,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最大,达到99.33%;即使在保守情景(经济中速增长、能源消费量适度控制且能源结构小幅调整)下,2015年碳强度相对2010年也将下降2.66%,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也会达到13.65%。广东省仅靠能源结构优化无法实现碳强度目标,若能系统性采取一系列对策,则完全可能实现广东省碳强度目标。  相似文献   

9.
节能减排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给上海碳排放政策的制订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采用IPCC 2006年提出的各类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量的计算方法,根据近年来上海工业能源消耗和GDP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化相关数据,分析了上海城市的碳排放变化趋势,探讨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的变动尤其是高排碳的煤类能源比重下降,热、电等能源比重上升,是上海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继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类能源比重,鼓励使用电、热类能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上海周边资源开发潮汐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类型的多元化等多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与能源强度关系的交互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速,说明能源强度的降低并不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反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城市的优化开发与系统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energy statistics from 1980 to 2004,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ary energy structures, technique, management, and the energy use per unit of GDP based on the path analysis approach and present the degree of the direct, indirect, and the overall influences of the primary energy structures on the energy use per unit of GD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ical change and management level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nergy use per unit of GDP, and the ratio of oil consumption was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 to energy use per unit of GDP. We then found the model of the energy use per unit of GDP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eliminated the multicollinearity in the model with the path analysis result, and final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imary energy structure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强度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变化的产业因素,有效制定控制碳排放的产业发展政策。本文在对我国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2001-2008年全国及28个主要省域的碳排放总量、三次产业比重、单位GDP碳排放量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碳排放强度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以下结论:第二产业是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全国有16个地区二次产业与碳排放强度关联度最大,但第二产业并不是影响地区碳排放量增大的绝对因素;第三产业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效应并不明显,全国有11个地区第三产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超过第二产业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第一产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最小,全国只有4个地区第一产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是最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减排策略,以期能有效控制产业发展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重工业的重新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型化特征,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能源消费。为了分析产业结构重型化条件下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文章以产业结构重型化为背景,建立了我国能源消费函数,并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重型化条件下我国能源消费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重型化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认为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能源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本期重工业产值每增加1%,不仅会使同期的能源消费总量增加1.80%、下期能源消费增加1.26%,还会使下下期的能源消费降低1.37%。最后,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消费实际,认为要降低能源消费就必须对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使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R&D强度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我国各省份研究与发展强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研究与发展强度具有很大的差异,然后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2000-200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研究与发展强度与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根据其关联度的大小,本文得到这样的结论,即我国各省份研究与发展强度的差异与其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高科技产业对研究与发展强度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对研究与发展强度的影响最小,各省的研究与发展强度受到其产业结构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各省份在提高研究与发展强度的同时,我国各省份在制定科技研发政策的时候,必须立足于本省的产业结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将提高研究与发展强度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只有这样研究与发展资源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才能够真正提高各省份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出口关税调整对中国木材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原木进口来源国,俄罗斯政府宣布从2010年1月起将原木出口关税从当前的6.5%增加到80%.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区域木材市场模型,模拟了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提高将对我国各地区的木材市场产生的数量影响.由模型得到的结论是:东北地区将受到的影响最大,森林资源的采伐压力会因为进口关税的大幅度提高而增加;中部地区的采伐量将增加约2%左右;而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采伐数量几乎不变.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采伐总量将增加3.23%.从地区间的贸易影响来看,中部地区的木材进口会流向东北地区,来弥补东北进口木材数量减少带来的影晌.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保证国内的木材安全;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为中国林业加工企业到俄罗斯投资提供便利和引导,从而进一步明晰产业分工格局;从俄罗斯进来的原木减少,应将大部分板材落地加工,促使地区木材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渐改变单以加工锯材为主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GDP gap and the convergence in the variation of energy intensity with respect to the change of per capita GDP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Then,the authors run a regression on the impact of decisive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on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change,so as to find out the economic mechanism of energy intensity gap changing with respect to the variation of economic growth.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First,there is a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GDP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With the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GDP gap,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ifferent countries also converge,and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latter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i.e.if the per capita GDP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 decreases by 1%,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them will correspondingly decrease by 1.552%.Second,the energy intensity decrea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rising of energy prices,the advances of technology,and the expansion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and it slight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DI.Third,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 narrows with the lessening of the difference i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energy prices,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yet increases with the narrowing of the difference in FDI,and h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differenc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Fourth,the narrowing of difference in per capita GDP between China and the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 can result in the lessening of energy intensity gap,whose economic mechanism is that the decisive factors,such as difference in investment,technology,and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 of prices,which can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ic growth,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结构演变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产业结构变化是否引起能耗结构变化是一个备受关注而又长期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能源消耗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下降,另一种观点认为能源消耗会保持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有效利用能源有重要意义。本文用能源消耗结构变动系数方法,分析了1995-2007年工业能源消耗结构和结构的演变,发现多数产业能源消耗结构并没有变化,少数产业能耗比例下降或者上升,个别产业对能源消耗转变的情况。要降低能源消耗,必须降低能源消耗的总水平,同时提供能源利用效率。相应的对策是对高能耗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控制重点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和能源利用效率,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解决能源供需关系的政策建议是要加快重点耗能产业的技术更新,降低高能耗产业的能源消耗。进行能源价格改革,促进能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开发新能源,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减少高能耗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能源消费及能源结构与GDP之间关系对于广州的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在广州市1980—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了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运用协整理论研究了广州市1980—2003年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GDP和能源结构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并且GDP与能源消费及能源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framework,this paper calculates China’s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2 emissions reduction potential from 2000 to 2009 by utilizing the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China’s industrial overall energy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lower while the emis-sions reduction potential is relatively greater,given the optimum production frontier.Significant indus-trial disparities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potential exist.Energy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potential significantly show different tendencies of industrial dynamic variation.This paper sugges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mpose differential carbon taxes,flexibly utilize carbon market mecha-nism,strengthen energy-saving technological R&D,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and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so as to improve China’s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2 emissions.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变化对FDI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5-2007年间41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的数据,把41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分为25个发达国家与16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两类,重点研究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FDI的影响,并考察了借贷成本、双边贸易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等影响因素,运用面板数据进行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FDI的影响的实证检验,为中国选择FDI的类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相对于投资来源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越严格,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FDI将减少;而来自发达国家的FDI并不受影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企业环保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其对环境规制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选择FDI的类型从外资的来源结构、产业结构、环境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