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改性活性炭治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进行了治理研究,考察了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测试了改性活性炭的平衡吸附量,吸附穿透时间。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去除率为60%,动态治理后能够达到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通过扫描电镜图谱分析了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上大量使用的军用烟幕残留物的严重污染问题,研究了便于实施的基于碳酸盐细粉的自净化法。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装试验,探讨不同种类、不同粒径的碳酸盐细粉的净化效果,确定原烟幕施放器改造后的施放参数。研究表明,用150目过筛的K、Na和Ca的碳酸盐细粉,由专门改造的引射式烟幕施放器自动混合施放,可保证在烟幕有效作用时间后5min内使残留物完全转化成无毒无污染的产物,最后讨论了自净化的机理和碳酸盐种类的具体选用方法。该方法既圆满地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很好地保证了烟幕原有的优良特性,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也是在军事运用中强调环保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1986至1988年在我国两广地区进行了三年的春季降水集中观测,根据所测得的大气硝酸、硝酸盐气溶胶和雨水硝酸盐浓度,计算了硝酸和硝酸盐的清除比,其平均值分别为1.7×106和5.6×105。利用连续降雨样品的硝酸盐沉降量计算了硝酸盐的清除系数λ,λ值约在10-4-10-5S-1之间。   相似文献   

4.
合成氨厂利用MnO_2和Fe_2O_3脱硫,控制了硫化物和氨水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脱硫效率.而且与常用的几种脱硫比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脱硫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散煤燃料和传统燃烧方式仍在许多地区延续。近年来围绕巩固扩大烟控区建设成果,以突出实用性总结了烟尘控制14法。l实用技术1.1改变燃料结构采用燃油、煤气、沼气、液化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原煤散烧。燃油锅炉和电炉在一些用热量小的企业单位倍受欢迎,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迅速进入千家万户.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地热能、风能资源。1.2改变燃烧方式黑烟的成因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烟与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粒径在0.05~IPm之间的称为烟,在Inm以上的叫作尘。烟颗粒直径小、重量轻、能在空气中飘浮…  相似文献   

6.
王猛  曹宏斌  张懿 《环境科学》2011,32(2):596-602
以氨水-铵盐缓冲溶液作为浸出试剂,氧气作为氧化剂,在高压釜中通过加压氨浸法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中的铜、锌和镍,分别研究了浸出时间、氨水浓度、铵盐浓度、搅拌速率、氧气压力、温度和不同种类铵盐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并得到浸出的最优工艺条件:铵盐选择碳酸铵浸出效果最佳,浓度为1 mol/L,氨水浓度为4 mol/L,搅拌速率为70...  相似文献   

7.
利用NH4F与废白土中SiO2反应生成的(NH4)SiF6溶液和NH3,进行闭路循环反应,生成NH4F与水合SiO2(白炭黑),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氟化反应,NH4F∶废白土=1.28,NH4F∶水=0.9,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氨化反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投料比=2〔25%氨水mL/(NH4)SiF6g〕。循环试验结果表明,NH4F转化率可达82%,白炭黑产率达90%以上,只需补充少量NH4F和氨水,就能在不产生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从废白土中制取白炭黑。  相似文献   

8.
CCl4属于氟氯烷烃类物质,破坏臭氧层,因此日本掘场制作所开发了CCl4的替代物一氯化四氟乙烯聚合物(S-316).通过实验得出S-316和CCl4对于石油类有相同的萃取效果;S-316如能国产化,有希望取代CCl4.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烟尘控制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新修正的“大气法”,提出深化烟控区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生物将六价铬[Cr(Ⅵ)]还原为三价铬[Cr(Ⅲ)]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从新型的分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着手,通过含铬溶液和铬污染土壤试验探讨了菌株对Cr(Ⅵ)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能够还原Cr(Ⅵ)的硫酸盐还原菌S-7,其16S rDNA全长序列与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DSM 642T存在98.89%相似度,属于新型脱硫弧菌种,命名为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S-7。D.desulfuricans S-7生长繁殖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最适合pH值是7.0,耐NaCl浓度范围为0~10%。D.desulfuricans S-7修复铬溶液的结果表明:对25 mg/L的Cr(Ⅵ)去除率为79.74%,在100 mg/L的Cr(Ⅵ)条件下D.desulfuricans S-7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Cr(Ⅵ)污染土壤实验的结果表明:土壤中Cr(Ⅵ)含量50.0 mg/kg降到3.1 mg/kg,去除率达到93.8%,修复后的土地质量符合GB 36600—2018一类建设用地的标准。研究表明:D.desu...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olluted air-mass transport carrying ozone (O3) and black carbon (BC) in the high Himalayas, since March 2006 the Nepal Climate Observatory at Pyramid (NCO-P) GAW-WMO global station (Nepal, 5079 m a.s.l.) is operative. During the first 5-year measurements, the O3 and BC concentrations have shown a mean value of 48 ± 12 ppb (± standard deviation) and 208 ± 374 ng/m3, respectively. Both O3 and BC showed well defined seasonal cycles with maxima during pre-monsoon (O3 : 61.3 ± 7.7 ppbV; BC: 444 ± 433 ng/m3) and minima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O3 : 40.1 ± 12.4 ppbV; BC: 64 ± 101 ng/m3). The analysis of the d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BC increase with respect to the typical seasonal cycle identified 156 days affected by "acute" pollution events, corresponding to 9.1% of the entire data-set. Such events mostly occur in the pre-monsoon period, when the O3 diurnal variability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 of polluted air-mass rich on BC. On average, these "acute" pollution events were characterised by dramatic increases of BC (352%) and O3 (29%)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remaining day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前流行的人类活动导致CO_2增加使未来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的说法提出质疑,研究表明,自大气圈形成以来,CO_2已由原始大气主要成分(91%)波动下降到现在的微量组分(0.034%),其演化过程主要受自热因素控制,当前CO_2浓度增加是人为因素与自然作用叠加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或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此同时已经证实,冰期降温不是因为CO_2减少、温室效应减弱,而近年CO_2增加,温室效应加强又未得到确证,因此,以未来人为活动导致的CO_2变化趋势预测气候变化及可能的环境影响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矿化与温室气体释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壤有机质的矿化2作用,模拟估算温度气体在中国土壤中的释放量,结果表明,CO2从土壤中的释放量为37.5亿t/aCH4从稻田中的释放量为0.20亿t/a,N2O从稻田中的释放量为3.45万t/a,对土壤中温室气体释放估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由于掌握资料不足,准确估算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集渭河沉积物及西安某自备井的地下水,沉积物采用逐级分离法处理后,进行厌氧微宇宙实验,研究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胺降解及有机碳与水合金属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为50、300或400mg·L-1,沉积物中的原有或外加的有机碳都对苯胺降解具有抑制作用;去碳沉积物、去碳去金属沉积物实验中,硝酸盐为50mg·L-1时,外加有机碳具有抑制作用,当硝酸盐为300或400 mg·L-1时则有促进作用.去碳沉积物与去碳去金属沉积物的实验发现,无论是否有外加有机碳,水合金属氧化物都对河床沉积层中反硝化条件下苯胺降解具有促进作用.机理分析表明,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的微生物以生长代谢的方式利用苯胺,使其降解.苯胺降解经过脱氨基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定量描述了Na2S、NaNO2、Na2S2O3 3种无机物的用量和比例与非光合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3种电子供体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最后,通过16S rDNA V3区DGGE图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合电子供体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6.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真菌降解废气中的邻-二甲苯,试验装置为真菌生物滤池.将滤池内填料分成3段,考察每一段的负荷能力、去除效率以及pH值、温度、湿度的变化特点等.邻-二甲苯的进气浓度为400~700mg·m-3,气量为0 25m3·h-1,停留时间为100s.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邻 二甲苯,总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从上到下各段的去除率分别为36 8%,28 6%和25 5%.生物滤池内产生CO2的浓度与邻 二甲苯的降解有密切关联,通过在线监测进出气中的CO2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生物滤池的运行状况和生物生长量.在本研究中,降解的邻二甲苯中的碳约74%转化成CO2.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降解邻 二甲苯的微生物主要是青霉菌和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示踪法研究~(14)CS_2和OH的光化学反应,指出氧对反应有促进作用,在反应体系中(~(14)CS_2-H_2O_2-C_3H_8-N_2-O_2)主要产物为O~(14)CS,~(14)CO及少量~(14)CO_2。O~(14)CS和~(14)CO有相似的动力学曲线,~(14)CO_2则是另一种情况。总反应速率常数随氧压增加而增大,在氧压为33330Pa时,~(14)CS_2消失的总速率常数可高达3.4×10~(-12)cm~3mol~(-1)S~(-1)。在实验中观察到~(14)CS_2能在室温下转变为~(14)CO_2的现象。讨论了光化学反应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Cr3+掺杂对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粉末和以釉面瓷砖为载体的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Cr3+掺杂浓度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UVVIS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r3+掺杂和釉面瓷砖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浓度为6.04×1017个·cm-3,且随着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薄膜的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提高了可见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SO2、NO2、O3及其复合物对水稻体内乙烯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烯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激素,当植物受到环境污染时,体内乙烯的释放量将发生变化。本文主要报道了水稻受SO2,NO2,O3单一及其复合物熏气对体内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受SO2,NO2,O39单一及其复合物熏气后,体内乙烯释放量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出环境污染的程度,当O3浓度不变时,水稻体内乙烯释放量与SO2,NO2熏气浓度成正比,其中,O3+SO2对水稻体内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程度大于O3+  相似文献   

20.
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空气污染的健康经济损失评价是环境相关部门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为理清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从空气污染健康经济损失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以及空气污染因子的选择对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经济损失评价的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我国等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得益于我国监测数据的日趋完善,运用连续多年数据评价区域健康经济损失动态变化的研究开始增多.评价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人力资本法、修正人力资本法、患病失能法、支付意愿法、疾病成本法、统计寿命价值法、情景分析法等,每种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评价中常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评价使用的空气污染因子已由SO2、CO为主,逐渐转向以PM10与PM2.5为主、O3为辅,加强PM2.5、O3、CO2的协同治理已经成为共识,并在部分区域付诸实施.研究显示,空气污染的健康经济损失评价领域涉及内容较广,需要多学科研究人员的参与以提高研究质量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