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逆向物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逆向物流是这个产业中急需发展的新领域。阐述了逆向物流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之关系,指出再生资源企业是实施逆向物流的新生力量,并提出了再生资源企业参与逆向物流的模式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垃圾循环处理的概念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基于现代社会物流循环阐述了城市垃圾作为“潜在矿藏”的循环处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垃圾组分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依托分类收集并优化现有处理设施,从加强管理和发展技术两方面,循序渐进地构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体系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对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循环物流体系可有多级,不同的循环物流体系有着各自的特点,认为我国应着力搞好三、四级循环物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物流形成绿色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动因在于汽车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厦其给城市环境与人们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上。二战以后。汽车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和在给社会提供迅速、使捷与准确服务的同时,也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由于城市路网和货物运输中心等基础设施既落后且跌乏科学的规划,无形中更加剧了城市物流与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实现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发展,实战中就有必要合理规划城市物流系统、通过多式联运以尽量降低卡车运输量的比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推进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共同配送。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生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贵阳市作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型生态示范城市,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文章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贵阳市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居环境发展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社会循环中的水质安全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水循环及水质保障是水的社会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关键要素之一.城市水社会循环涉及到水的开发、传输、处理、使用、资源化、排放等多个过程,涉及非均相环境体系中的多种微界面效应.本文针对城市水社会循环中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分析和探讨了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再生水风险控制和城市水体水质修复等科学和技术进展,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能够对本期的环境微界面专题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7.
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是开辟“城市矿山”的资源源泉。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其物质、价值和行为三个形态的循环机理及其互动关系,价值循环要考虑自然资源资本和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成本来分析其价值保值与增值过程;行为循环要以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主体责任体系为纽带,分析其行为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物质循环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考虑各种物质形态的有效转换与有机联系,以实现资源到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我国环境审计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城市水资金的相关概念,并从城市水循环、城市水资金循环、政府环境审计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城市水资金运行效果的审计实施方式和应选用的审计评价指标。本文意在结合我国现有的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探讨对城市水资金及其有效循环进行卓有成效的审计。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致使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也日益增长。因此,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了城市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对于垃圾的处理传统的焚烧和填埋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占用了城市大量土地资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用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对垃圾进行无害处理以及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本文介绍了垃圾焚烧炉的焚烧过程,并说明了循环硫化床锅炉以及其燃烧的特点,从而提出相应的燃烧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的课题与长效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城市水环境特点、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和长效模式。城市水体是一个由物理环境、化学物质和水生生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影响城市水体水质的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条件、水力学特征、生态禀赋、污染物通量和补水退水等,关键过程主要有溶解氧补充与消耗过程、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过程和微藻生长繁殖与死亡过程等。通过总结分析水环境治理经验,以及在污染成因、水质目标、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案等方面存在诸多误解和误区,提出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措施(截污控源、补水活水、生态修补、亲用促管)和生态耦联水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但乡镇的环境问题并没有随之解决,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成为解决当前乡镇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乡镇垃圾现状分析表明,其组分以有机易腐成分为主.不适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乡镇垃圾经合理分类,其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包括可回收垃圾一回收一循环再利用,有机垃圾制肥-肥料-回田,餐厨垃圾、人畜粪便、秸秆等有机垃圾厌氧发酵-沼气-热能或电能。该途径可最终实现乡镇垃圾的资源化和能源化。  相似文献   

12.
建筑废弃物处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实行简单填埋,不仅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耗费政府大量财力。介绍了深圳市龙岗区通过创新招标方式,公开出让特许经营权,引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对建筑废弃物实行综合再利用的一些做法,同时对城市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如何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及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结合云南发展实际,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和探讨适合云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结合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加工含硫原油面临的环保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认为应提高原料和产品的脱硫能力 ,防止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在起源、价值观、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中的联系,论述了二者在理想状态下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实践中可能存在缺位错位的环节和深层的思想、制度根源,指出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出现隔阂甚至对立的症结,并着重就做好规划环评、重新定义各类规划角色地位、城市规划自身的全面生态化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勐海县景真糖厂原料基地和各生产工段的生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探明了该糖厂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排放特征,存在问题以及环境经济状况,提出了建立循环发展体系,进一步提高环境经济效益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子废弃物的大多处置方式不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为了寻找最佳电子废物的处置方式,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来回收利用电子废物,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废物的处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子产品数量及更新速度的提高,导致电子废弃物产生量的增长。电子废弃物中既含有有害成分,又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有价值成分。在分析电子废弃物性质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方法与过程。机械物理过程是根据电子废弃物的性质提出的一种回收有价值材料的过程。机械物理回收过程如筛选、形状分选、磁力分选和涡流分选已经在回收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aim to embed ecology more forcefully into decision-making,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s Services (ES) has gained significant ground among policy-makers and researchers.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green areas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in growing cities has led proponents of ES approaches to argue for an uptake of the approach in urba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However, the ES approach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standing too much at a distance from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day-to-day practices and for insufficient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otential trade-offs between different qualities or preferences.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other concepts, doing other work, need to be added to the debate about futures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research. Biocultural diversity is suggested as one such alternative concept. By its emphasis on diversity, biocultural diversity can account for the many ways in which people live with green area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acknowledges the different knowledges this involves, and can reveal conflicts and ambivalence that may be at stake. This sets up for a reflexive,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cess that questions and contextualizes knowledge and worldviews including those of researchers. A reflexive,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n, is a productive catalyst for forms of reflexive urban governance that recognise and respond to this diversity and provide platforms for contestation.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长株潭城市生活垃圾每天约有4500~4900t,主要通过填埋来处理,这种方法有利有弊,而且弊大于利,主要是垃圾资源未得到利用,污染比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长沙安基环保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体科研人员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化处理垃圾的方法。此法能使垃圾全量资源化,实现“零排放”的目标。阐述了资源化法的产生过程和内涵,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规模构想,重点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