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四川省农用土地资源卫星遥感宏观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分层技术、卫星遥感抽样技术、样方调查方法、数据库建立、数据汇总与外推方法、数理统计分析与精度评估等6个专题的重点研究,探索出一套四川省农用土地利用现状卫星遥感抽样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已在四川省实施应用,完成了1∶10万农用土地利用现状抽样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区分为7个层25个亚层,抽样数为118个,样方大小为10km×10km(即100km2),实际抽样率为2.0%。应用结果表明: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卫星遥感抽样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能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宏观调查与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影子地块”与标准宗地不同,它不是具体的地块,是“虚拟”的,是某一级(或某一块)土地性质的“平均”和抽象。通过影子地块在茶山森林公园经济林林地评估中应用的实例分析,解决了土地立地条件差异明显、均质性差而带来的评估技术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正为遏制农用残膜影响土地可持续耕作,宁夏2014年开始多举措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截至目前,整治农用残膜涉及土地面积近8 hm2,残膜回收率达77%。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宁夏每年推广覆膜面积约20 hm2,由此每年产生的废旧地膜达2万t。以往残膜回收主要依靠农民人工捡拾,由于回收麻烦、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残膜在土地里越积越多,直接影响农田可持续耕种。2014年起,宁夏开始在吴忠、固原等3个地级市11个县(区)大范围治理农用残膜污染,预计整治面积10 hm2。截至目前回收农用残膜9 560.5 t,回收率达到77%以上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用土地的几个问题──在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李瑞环(1994年7月1日)编者按:李瑞环的讲话向我们敲响了土地危机的警钟:‘我国人均国土面积小于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足1.3亩,...  相似文献   

5.
远译 《环境》1994,(10)
加拿大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ICRAF)近年来,一直致力於开发和研究推广农用林业,取得明显成绩。该委员会对农用林业的定义为:将农林两类植物组合在同一土地单元中,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土地,使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之间,既有生态平衡,又有经济促进的环保型农林业。  相似文献   

6.
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农地塌陷收益损失、土地搬迁安置费、废弃物占用土地收益损失和土地复垦费的矿区土地成本及水的开发利用价值、污废水处理费和地面沉隆经济损失的矿区水成本的方面,给出了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评估方法,且对某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进行了实际评估。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是进行科学投资决策、正确选择整理项目的基础。根据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现状,在深入分析与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相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生态和组织管理等多种因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和优度评价法,设立了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给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评估方法,并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备选项目库的项目进行实例验证。模型输出的结果与项目评审专家组对各项目可行性的实际评估结论完全吻合。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立项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兖州矿区开采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煤田地处村庄稠密、土地肥沃的鲁西南平原,是高潜水位矿区,“三下”压煤严重,厚煤层综放高强度开采,采煤塌陷对地表的破坏影响极大。塌陷地在雨季水深面广,一片汪洋;冬春季水浅面积小,土地荒芜。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土地塌陷将越来越严重,农民将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复垦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兖州矿区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农用塑料的来源及废塑料的污染入手,综述了农用废塑料的管理现状及对策,强调了农用废塑料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评论了对环境影响后评估概念的理解,阐述了成片土地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估的目的,特点,重点,技术程序及工作要点,总结了试点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1:50万土地资源图的分类系统原则、依据、标准或指标体系,以及制图方法、颜色设计等制图理论和技术问题,对编制各类土地资源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对于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措施,提高耕地产量,并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综合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对于非农用地,应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调整乡镇企业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合理开发旅游用地;同时必须协调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91,自引:6,他引:9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从内涵上讲,土地整理潜力是相对于一定土地整理标准而言的潜力,是经济、生态条件约束下的潜力,其实质是土地利用潜力。从来源上分析,耕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的整治与完善、田块的合并与规整、限制因素的改造与消除、农田防护林网的修建与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居民宅基地用地量的降低、建筑容积率的提高、闲散土地的再利用、自然村向中心村的合并以及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土地现实生产力分析和作物潜在生产力估算入手,借助IBM-PC计算机,通过土地资源生产力评价的 MFICA 模式和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的建立,初步框算了定西县1990年、2000年,2025年以及2050年之后的区域农业生产力及其土地资源承载力,进尔阐释了该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及其土地-粮食-人口关系的可能发展趋势。为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能提高为核心的农用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建立农用地整治影响下的农田生产能力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平原、丘陵及山地3种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用地整治后,山地型整治区农田生产能力提高168.91%,丘陵型整治区提高57.78%,平原型整治区提高38.32%;②平原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78.62%;丘陵型整治区水资源要素提高最大,为75%;山地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199.12%;③总体上,基础设施要素对农田生产能力的贡献率都最大。建议国家农用地整治在政策上适当增加对山地型和丘陵型整治区的重视,项目区应合理配套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并尽量避免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系统思想和生态学原理,提出了以土地─食物─人这一耦合运行发展过程研究为中心、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系统为目标的农区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方法模型框架,其中包括:目标设计;土地评价;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定量化研究模拟模型;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生态设计;多层次人工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7.
EcologicalplanningforlanduseandruraldevelopmentofTaojiangCountyOuyangZhiyun;WangRusong;JasonWeisma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在提高我国土地生产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同时土地生产能力受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长期以来旱涝盐碱自然灾害连续不断,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建设成为提高土地承载能力的主导因素。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大规模开展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使我国土地生产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走上新台阶,是确保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对食物需求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海南岛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论述了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 ,指出了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口增长胁迫下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人口和耕地、草地、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数量增减和相互转化。该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人-地关系平衡模型,对1970~1995年和未来50年全球人口增长胁迫下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25年来,在人口增长了546%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并没有大幅度增减。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是以扩大灌溉面积和大量投入化肥为标志的农业技术进步使土地生产率提高了639%,从而抵消了人口增长胁迫耕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森林面积相应减少的压力。②未来50年当中,人口将增加74%,达到100×10,人均耕地、草场和森林面积将分别减少到低于013hm、034hm和037hm,在此情况下,由于将耕地面积扩大74%不大可能,现有全球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能否保持稳定的关键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使耕地生产率提高74%以上。③由于在原有维持土地覆盖变化相对稳定的机制中,扩大灌溉面积和大量投入化肥在未来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假定现有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现有耕地生产率水平不变,到2050年,耕地仍能养活比届时地球上预测生存人口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