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广东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广东省农业以至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省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变化特征及各地区耕地资源的流失、净增减情况,得出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特征,并简要地阐述了产生这些变化的机制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保护耕地资源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尺度分析了我国2008年粮食生产、消费中的虚拟耕地含量及虚拟耕地平衡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为:①2008年粮食生产虚拟耕地北方比南方多32396.8×107m2,人均粮食生产虚拟耕地量北方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南方,因粮食生产形成较为典型的虚拟耕地“北土南调”现象.②2008年粮食消费虚拟耕地北方比南方多6851.62×107m2.③从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虚拟耕地平衡空间分布规律来看,2008年虚拟耕地调出区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5省(区)组成的我国北方边境沿线地带,二是由河南、安徽组成的中部区;调入区则集中在由东部沿海地区、中部省份和西部内陆省份组成的环状地带. 相似文献
4.
5.
6.
7.
耕地资源是国土资源的精化所在,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否,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四川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立足于四川耕地现状,全面分析了四川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利用前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江苏省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1998年)》,对江苏省耕地资源在数量、质量两方面的历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耕地资源存在的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现状,对江苏耕地持续利用的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四川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四川耕地生态环境本来已存在严重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尽快编制四川省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确定我省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原则,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议事日程,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耕地保护要从单纯数量保护逐步过渡到数量和质量并重,并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既要努力增加耕地数量,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应通过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使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按照生态消费观念的要求,遵循生态消费的特点,适度、持续、全面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了生态消费模式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及现实意义,以期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大力倡导保护型、节约型、循环型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15.
耕地健康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依据PSR理论模型构建耕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了该县耕地健康状况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湘阴县耕地健康综合指数为0.488,耕地健康等级为中度亚健康;耕地健康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依次分别为0.597、0.526和0.418;轮作休耕、种植绿肥、单位播种面积有机肥施用量、粮食单产、耕作层厚度、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灌溉保证率是制约湘阴县耕地健康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合理开发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价值。遵循陆海统筹原则,采用短板原理、线性加权求和法、空间叠加分析法,从自然环境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空间数据的处理叠加,对江苏省沿海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异明显,江苏沿海地区不适宜、基本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区域面积分别为14 710.37 km2、3376.18 km2、6776.30 km2、5695.64km2,分别占陆域国土总面积的46.76%、10.73%、21.54%、18.10%,各地级市外围区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条件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为例,研究了中国各省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而计算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现象,超载与盈余并存;多数省份处于接近或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临界值,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耕地细碎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焦作市263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耕地细碎化和耕地规模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耕地细碎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增加农户的耕地总面积或者扩大地块面积则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②粮食产量受地形条件和土质的影响较大,受耕地细碎化的影响相对较小;③焦作地区农户的耕地规模普遍较小,平原区和河滩区的粮食产量受耕地细碎化的影响不显著,丘陵区耕地细碎化对粮食产量呈负面影响,因此建议降低耕地细碎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