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用正、负高压静电场(HVEF),聚乙二醇(PEG)氯化钙和二甲基亚砜(DMSO)等方法预处理大豆种子,比较种抗低温吸胀冷害的能力,结果表明:负高压静电场处理能促进膜相转变或损伤修复,并能在低温吸胀时减少无机离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外渗;还能提高种子内自由基清除酶系的活性,促进糖原和贮存蛋白的代谢及生长调节物质的水平,比较几种处理方法的效果表明:高压静电场处理主要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系和基础代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电场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对大豆种子进行低压电场长期处理和高压电场短时处理 ,测定了不同电场处理后种子发芽势、浕 -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 .发现低压长期处理 (± 0 .2~ 1.0kV/cm ,每天 8h)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 ,高压短时处理 (2~ 6kV/cm ,30min)能促进种子萌发 ,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浕 -淀粉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高压短时处理吸胀种子比处理干种子的效果更为明显 .短时高压电场处理后 ,种子的超弱发光明显增强 ,并且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提示超弱发光有可能成为一种准确、快捷、灵敏筛选种子最佳电场处理剂量的物理指标 .图 1表 3参 17  相似文献   

3.
不同静电场处理方式对大豆生物学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研究了静电场预处理种子、静电场处理幼苗以及种子和幼苗累积静电场处理3种电场处理方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Chla)荧光动力学参数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静电场处理方式均能对大豆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其中,静电场处理种子对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小,静电场处理幼苗对大豆的影响较大,而对种子和幼苗累积静电场处理对大豆的影响最为显著.图2表1参1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0.3kV/cm静电场长期作用下,大豆、黄瓜与油青菜心叶片光合细胞中叶绿体膜脂肪酸组分和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场处理使叶绿体膜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减少,膜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指数和膜流动性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静电场处理使叶片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表明静电场的作用提高了作物光合细胞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功能,使光合细胞中叶绿体膜流动性增加.图3表1参16  相似文献   

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对稀脉浮萍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相对活性、植物生长量和培养液pH值变化作为观测指标,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对稀脉浮萍(Lemna paucicostata L.)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稀脉浮萍的损伤程序与AE浓度直接相关,浓度小于1.0mg/L时,AE对稀脉浮萍的损伤较轻,λ(CAT)、λ(POD)的增加,能清除膜上的过氧化物,在10.0mg/L时,稀脉浮萍的生理功能受到中等程序的伤。CAT、POD相对活性升高,生长率下降,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培养液pH值下降0.2左右;AE为100.0mg/L时,植物受伤严重,CAT、POD相对活性下降,培养液pH值降低幅度为0.6左右,植物大部分死亡。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浓度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Q3A)胁迫对感染(EI)和未感染(EF)内生真菌的木麻黄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Q3A胁迫下,感染内生真菌能够有限缓解化感物质的胁迫,在中轻度胁迫(50、25、12.5 mg/L)下有明显的效果,表现在与木麻黄EF相比,木麻黄EI根系生物量、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根系活力显著提升,根系渗透调节物质除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外,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根系抗氧化系统除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能显著增强;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降低;内生真菌缓解化感物质胁迫的有效浓度与木麻黄根系能够耐受的化感物质胁迫浓度存在一定相似性.上述研究表明内生真菌能在一定条件下缓解不同浓度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胁迫对木麻黄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和氧化损伤,提升木麻黄根系的抗逆性,在木麻黄根系适应化感胁迫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下,油菜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及热稳定性蛋白质所占比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酸缓冲液预处理可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和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采用15和20℃处理2和4 d,比较低温对水稻抽穗期剑叶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抽穗期水稻剑叶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抗氧化酶CAT活性下降,SOD、POD活性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低温处理4 d后,“两优培九”SOD活性上升,POD活性降低,“汕优63”变化则相反。抗氧化酶之间活性变化的不平衡,使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失衡,O2-迅速积累,膜脂过氧化加剧,MDA含量上升。这些变化导致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在低温下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比常规杂交稻“汕优63”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酸雨与稀土La(Ⅲ)对大豆幼苗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酸雨(pH3.0、4.0、4.5)与镧(60、100、300 mg.l-1)处理均抑制大豆幼苗根系生长,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复合处理表现为协同作用.根系活力较单一处理降幅明显增大,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说明复合处理诱导产生过量活性氧,POD活性升高却无法完全清除过量自由基,膜质过氧化加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重组人金属硫蛋白Ⅲα短肽(rh-MT-Ⅲα)自由基清除能力,建立紫外线B(UVB)损伤HaCaT细胞模型,使用不同浓度rh-MT-Ⅲα(25~200μg·mL-1)处理损伤的HaCaT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从细胞水平上评价rh-MT-Ⅲα对UVB致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随着rh-MT-Ⅲα浓度升高,其对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随之增加,清除率为50%时所需rh-MT-Ⅲα浓度(IC50)为184.32μg·mL-1.抗光氧化损伤实验结果显示,rh-MT-Ⅲα可有效提高UVB损伤后HaCaT细胞的存活率、改善细胞形态并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含量,且在100μg·mL-1时修复作用最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rh-MT-Ⅲα具有较强自由基清除能力,可有效缓解UVB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且在100μg·mL-1剂量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景环  曾溅辉 《环境化学》2007,26(5):610-61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土壤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吸附行为,探讨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对LAS和CTAB的吸附等温线均为非线性,其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轻壤土>轻粘土>中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紧砂土.同一土壤中,CTAB的吸附量大于LAS的吸附量.LAS和CTAB均利于柴油在土壤表面的解吸,且LAS的解吸效果更好.柴油的吸附量随LA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CTAB的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吸附量随CTAB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CTAB的浓度等于或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吸附量随CTAB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孔雀石绿对两种藻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孔雀石绿对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金藻(Isochrysis zhan jiangensis)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孔雀石绿对小球藻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对两种藻类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应,96 h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133 mg·l-1和O.017mg·l-1时属于高毒,而且对金藻的毒性大于小球藻.小球藻中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孔雀石绿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1988—1990年在我国重要的胡椒产区——海南省万宁县,进行胡椒施用不同配方复合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_2O_5:K_2O为12:6:13加微肥的配方是胡椒专用肥的较佳配方,施用效果柑当或优于N、P、K比为15:15:15的进口复合肥,比当地常规施肥增产20.2%,能节省肥料成本,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在试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四种除草剂对泥鳅红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测试法,研究了除草剂精禾草克、氟乐灵、扫茀特,2-甲-4氯钠水剂对泥鳅红细胞核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单独作用时均不同程度地引起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P<0.05或P<0.01). 低浓度的除草剂对泥鳅红细胞的联合诱变作用比高浓度的除草剂明显.除草剂浓度与微核率或核异常率无显著相关,不表现剂量-效应关系.扫茀特的诱变效应大于其它3种除草剂.4种除草剂联合作用时具拮抗性. 图1 表5 参20  相似文献   

15.
2,4-D对铜在蒙脱石上吸附与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利晓  郑正  李时银 《环境化学》2003,22(4):345-349
研究了在2,4-D的影响下,Cu^2 在蒙脱石上的吸附与脱附行为.结果表明.有2,4-D存在时,Cu^2 在蒙脱石上的吸附低于单纯Cu^2 的吸附,而当蒙脱石先吸附2,4-D后再吸附Cu^2 (连续吸附)时,Cu^2 的吸附比二者同时存在时(同时吸附)的效果好,表明两种吸附质间存在竞争吸附.研究还表明,所有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在有2,4-D同时存在时,Cu^2 的脱附最大,可达30%;而单纯Cu^2 在蒙脱石上的吸附似乎是不可逆的,脱附百分比最小。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对对硝基苯酚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对硝基苯酚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加入环糊精对对硝基苯酚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硝基苯酚不能单独被降解;葡萄糖能与对硝基苯酚产生共代谢作用;环糊精不能单独与对硝基苯酚产生共代谢作用。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加入环糊精能影响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且影响的程度与对硝基苯酚的浓度和环糊精的浓度有关,在对硝基苯酚浓度较低时,加入环糊精会延缓对硝基苯酚的降解;当对硝基苯酚浓度较高时,加入环糊精会促进对硝基苯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李霜梅  苏玉红 《环境化学》2011,30(3):658-661
研究水中1,3-二硝基苯在新疆原油开采区土壤中的吸附作用,探讨了其在土壤中的吸附机理及原油污染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1,3-二硝基苯在原土及原油污染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当原油含量较低时,水中1,3-二硝基苯在油污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值略小于未污染土壤;1,3-二硝基苯在高原油含量污染土...  相似文献   

18.
鱼塘水面无土栽培美人蕉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990年起,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鱼塘水面种植陆生植物美人蕉(Cana generalis Bailey)。结果表明,美人蕉对水栽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水栽美人蕉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比陆栽增加了50%左右,开花量增加近1倍,水栽美人蕉花期比同期的陆栽美人蕉延长21d。水栽美人蕉的良好适应性还表现在它的分枝根多,根系活力强,白根所占比例较高。图1表4参5  相似文献   

19.
光合细菌促菠菜生长机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光合细菌( P S B) 菌液经稀释后喷施叶面可促进菠菜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施用 P S B 菌液后,可使菠菜叶中叶绿素含量增加10 .55 % ,使 C O2 的吸收率和光合强度分别提高61 .99 % 、13 .8 % ,使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 U B P) 活力增强34 倍. P S B菌液还可改变地壤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细菌、固氮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量减少.提示:光合细菌是通过提高菠菜自身的光合效率及增加土壤肥力来起到促生长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化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汪安璞 《环境化学》1992,11(6):1-13
本文综述了大气污染化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对大气污染物的表征研究和大气污染的化学过程与模式的研究,作了详细的阐述,特别对大气颗粒物的表征与来源的识别、大气光化学反应、自由基反应及其它活性物种的反应在近年的发展作了全面的总结,介绍了当今全球性大气污染的一些重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有关大气化学研究的情况,回顾了大气污染化学对中国经济与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