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GIS组件技术角度出发,以VB.net+MapObjects+ArcSDE8.3 for SQL Sever 2000为解决方案,结合数学模型,采用C/S三层架构模式,对安徽人口-粮食-耕地综合信息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功能开发。该系统成功开发,将为有关部门解决人口、粮食与耕地问题提供有力的数据分析支持,从而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2.
合理科学的开发模式既能够深化旅游开发研究,又能够对旅游开发实践加以正确引导.在解读乡村旅游已有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较全面地阐释了社区-景区共生模式的内涵、演化过程以及模式构成,梳理了社区-景区共生模式的基本运作过程,并对该模式的效益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南充地区小麦套玉米-甘薯三熟中厢分带轮作用地200万亩左右。近年来西充、南部和南充等县采用麦-玉-薯的薯垄边种植早秋玉米,或在双行早玉米两边靠宽行各种一行早秋薯,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每亩可增收玉米100~150kg,或增收甘薯110~160kg。这种多熟组合模式能充分利用时间差,开发晚秋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力;特别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养猪的精、粗饲料,为粮食上新台阶开劈了新途径。其方法为:1.早秋玉米:①选地:一般以靠水源方便、土层深厚的一台地或河坝地较好,以利抗御伏旱。②品种:据近年品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早秋玉米的品种为中单2号和丹玉13号等中熟杂交良种。③播期:安全播期是早秋玉米能否避灾增产的关键;因此,扬花期应安排在伏旱尾至秋淋前,南充地区一般在8月20日至9月10  相似文献   

4.
京山县通过大力推广实用绿色生态农业优化模式"猪-沼-鱼"模式,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既实现了养猪、养鱼增收,又利用沼气节能,还大量减少了养殖用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可有效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和生活条件,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的概念及特点着手,探讨了"猪-厕-沼-菜"模式的生产流程及循环路径,该模式根据汉中市的资源、农业生产特点,以"三改"(改水、改厕、改气)为手段,使沼气工程和生态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包括生态厕所、沼气系统、清洁厨房、猪圈(鱼塘)、菜地(果园)5个生产环节。本文以汉中市梁山镇中心小学作为案例,剖析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与成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设施的"投资-运营"模式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该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实施方式,并从交易结构的角度分析了钢铁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采用"投资-运营"模式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以及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推广配套“稻-鸭-油”模式应用技术,实行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投入,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都得到改善,取得了明显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涪陵页岩气田产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絮凝、酸析、Fenton氧化和NaClO氧化相互协同作用下,采出水COD去除率的变化程度及规律。比较了不同组合方式下水样COD去除效果及变化规律,考察了絮凝剂、次氯酸钠和Fenton试剂的加量以及体系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絮凝或酸析条件下,最高COD去除率<25%,在絮凝剂加量80mg/L、酸析pH为4时,絮凝-酸析协同处理COD去除率达到>40%;(2)原始水样直接进行次氯酸钠氧化,COD最高去除率为75.01%,絮凝-酸析后进行次氯酸钠氧化,最高COD去除率为80.34%,与原始水样相比提高了5.33%,且达到相同的COD去除效果,絮凝-酸析后水样对次氯酸钠的需求量低于原始水样;(3)絮凝-酸析后水样进行Fenton氧化与原始水样直接进行Fenton氧化相比,COD去除率提高了6.07%;(4)絮凝-酸析-NaClO- Fenton协同处理,水样COD去除率达到>90%,其中最高去除为94.17%,与絮凝-酸析-NaClO和絮凝-酸析-Fenton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3.83%和5.27%。水样首先经过絮凝-酸析预处理,达到削减后续次氯酸钠和Fenton氧化负荷、降低药剂用量目的,然后经过Fenton试剂和次氯酸钠对不同类型特征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协同作用,可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水解-气浮-接触氧化处理草浆造纸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水解-气浮-接触氧化法对某草浆造纸废水原有废水处理工艺改造,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COD、BODs、SS等各项指标均优于《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酸析-气浮-生化法处理高浓度印刷油墨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墨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COD浓度最高可达15000mg/L。本文针对印染油墨废水COD浓度高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酸析-气浮进行预处理,再汇合生活污水-起进行生化处理的工艺方法,经实践证明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北黄海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空间角度,基于点-轴理论,重点分析了北黄海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北黄海经济带的空间发展模式为点-轴渐进逐级开发模式,并具有规模经济效应、集聚与扩散效应、交通协同效应;北黄海经济带依托大连经济发展一级枢纽轴心,沿庄河、东港二级枢纽轴心的两条产业轴延伸,形成一条点-轴式空间发展枢纽轴带,即北黄海经济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特点,分析了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电-袋复合式除尘工艺过程的运行管理要求,探讨了电-袋复合除尘器设备管理以及现场运行参数的设定,以实现提高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使用寿命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气污染呈现局地密集性特点。针对人群密集、污染严重的“乌-昌-石”区域进行分析,选取2020年“乌-昌-石”区域大气常规污染物月平均数据,通过A值法计算该区域各个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显示:(1)“乌-昌-石”区域总体SO2、CO、O3、NO2年排放尚在可容量范围内,PM10、PM2.5均超过该区域可以容纳的量,分别超出961.45 t/a、98.15 t/a。(2)“乌-昌-石”区域颗粒物污染十分严重,全年允许排放容量极少,全年多呈现负值或在0点基线的附近徘徊,整体形状呈“N”型,春、冬超出环境容量,呈现负值,夏秋含有部分容量,与之相反O3污染易发生在炎热、光照强的夏季且环境容量较少,整体形状“U”型。(3)“乌-昌-石”区域城市中,SO2污染较轻,其中乌鲁木齐市和阜康市大气环境容量相对较大;NO2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乌鲁木齐在全年中有5个月环境容量超出允许排放的量,在非采暖季尚有部分余量;CO...  相似文献   

14.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1990年和2005年的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谢高地的评价方法分析了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景观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征,为研究该地区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演变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1990-2005年,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农田、灌木林地、城镇及工业用地、盐碱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其他乔木林地、草地、冰川和沼泽面积均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1990年的9 182.84×106元减少到2005年的8 627.96×106元,减少量为554.87×106元,减少率为6.04%。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环境技术》2007,25(5):38-44
除DUT说明书另有规定,低温,温度-40 ℃持续24 h.按ISO 16750-1,5章,使用运行模式1.1.  相似文献   

16.
沉淀-活性污泥-沉淀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印染废水采用沉淀-活性污泥-沉淀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针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的原理、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地域发展空间显得日益紧张,城市市区向周边地区扩展的趋势明显,城市市区扩展必将对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甘肃省榆中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兰州市市区向东扩展的趋势以及由此可能对榆中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榆中县旅游业应对兰州市市区扩展的边缘-核心响应模式、区域旅游整合发展响应模式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涪陵页岩气田产出水为对象,研究絮凝、酸析、次氯酸钠(NaClO)和Fenton氧化联合处理产出水COD的去除规律,考察了絮凝剂、NaClO、Fenton试剂的加量以及体系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絮凝或酸析处理的COD去除率<25%,絮凝-酸析处理COD去除率>40%;絮凝-酸析后再进行NaClO氧化最高COD去除率为80.34%,比原始水样直接NaClO氧化提高了5.33%,对NaClO的需求量低于直接NaClO氧化,并能达到相同的COD去除效果;絮凝-酸析后水样进行Fenton氧化与原始水样直接Fenton氧化相比,COD去除率提高了6.07%;絮凝-酸析-NaClO-Fenton联合处理COD去除率>90%,最高为94.17%,比絮凝-酸析-NaClO和絮凝-酸析-Fenton分别提高了13.83%和5.27%。页岩气产出水经絮凝-酸析预处理,能达到削减后续NaClO和Fenton氧化负荷、降低药剂用量的目的,再经过Fenton试剂和NaClO对不同类型特征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联合作用,可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探索开展了空气质量监测"转让-经营"模式改革,在体制上科学划分监测事权,实行"谁考核、谁监测",省级环保部门负责17个设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到市、县级环保部门;在机制上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行"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的"转让-经营"模式。通过改革,监测数据质量和监测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避免了可能的行政干预,降低了监测成本,引导了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他省、市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和地方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