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建立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空气污染指数(API)系统在评价空气污染水平中的不足,提出了在原API系统基础上进行指标拓展,增加能见度和PM2.5评价指标,建立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AQI);分析了扬州市区PM2.5和能见度在雾霾日及正常日的百分位分布,确定了PM2.5和能见度分级值,并利用扬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的概念,分级浓度限值,空气污染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何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周报的发布,以及利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气质量模糊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权广义距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城市空气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能充分利用实际数据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同一应用实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文章提出的评价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权重的确定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RITIC方法对地下水指标进行权重修正,探究该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评价的适用性。笔者选取代表性指标后,按照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2个层次构建地下水污染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建立基于AHP-CRITIC综合权重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开展质量评价。将开发的评价方法应用于工业园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发现,该方法能够反映地下水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过程中,能够兼顾不同指标重要程度差异和水质等级的模糊性,研究区5#点位和10#点位有毒有害重金属超标,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提出地下水污染阻断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000—2017年滇池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生态环境时空演替规律,结合滇池目前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要求,利用以往研究成果筛选出的36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滇池水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模型,得出滇池水生态健康评价标准,输入滇池湖体2011—2017年4个监测点位相关指标监测数据进行方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准确、宏观地反映滇池水环境质量状况,与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能综合反映现有评价方法结果,且具有宏观、全面等优点,能很好地响应生物多样性变化,服务滇池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气质量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欧盟和中国的实践与经验”国际会专家的发言,整理出有关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的10条建议,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工作要加强其有生的评估,环保立法 和标准工作要体现先进性,发挥引导作用,城市空气质量管理要有科学研究的支持增强科学性;城市空气质量管理要有区域性的观点,城市质量管理要有前瞻性;城市质量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部门负责做好;空气质量管理,积极参与空气的污染治理,深化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伦敦市长空气质量战略》与可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伦敦市长空气质量战略的内容,从中借鉴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可持续改善的经验与措施:推行清洁汽车行动与清洁能源行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在加强环境立法执法、老污染治理、新建项目管理的同时,通过进行区域总量控制、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以及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等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针对原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 ,以及无法在同一等级环境空气质量下对空气质量优劣作出评判 ,提出可通过对评价标准的细分和比较欧氏距离最小值的隶属度 ,来确定在同一环境空气质量等级下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在分析我国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国家对全国水环境质量系统管理需要为目的 ,提出了对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要求 ,并针对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缺陷 ,提出了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现今比较流行的"空气流域"新概念,介绍了在此概念基础上的"空气流域管理"新观念,认为它们可以作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战略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城市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燃料的消耗量是影响深圳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机动车辆的增长是次主要因素,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对城市大气质量影响极弱,而城市的发展对大气质量均有影响,对大气中NOx和降尘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法及其局限性,着重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指出建立公正、权威的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与水质类别判定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定性、定量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并就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与水质类别判定之间的相互关系、矛盾及总体的量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同时 ,对目前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An ambi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has been establishedusing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to evaluat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rom exposures to airborne contaminants.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wa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s: identifying maximumconcentration impacts or maximum total pop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ealth risk method best predicted the locationof adverse, non-carcinogenic respiratory illnesses during the evaluation period.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s, values obtained using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werestatistically greater than the values obtained using theconcentration and population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methodwas the least accurate predictor of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基于韦伯-费希纳拓广定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韦伯--费希纳(Weber-Fischna)定律并加以拓广,指出空气污染物浓度成等比变化时,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程度成等差变化;应用‘等比赋值,等差分级'的指数标度法,确定出7项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NO2、CO和TSP在两种标准中各有一个级别的浓度限值差异稍大外,其余空气污染物的两种标准的相同级别浓度限值十分接近,从而为制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断变化的大气污染形势和不断发展的监测技术对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国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主流做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科学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以达到如实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客观评价环境管理成效及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Kemaliye (Erzincan/Turkey) is the member of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Historic Towns and Reg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visual richness of the town;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and visual quality of the landscape and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planning in regarding to these visual beauties. The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ree landscape types that have the highest visual quality. Among those, the highest one is urban scenery 3 (US3; VQP = 5.9400), the second is geological structure scenery 5 (GSS 5; VQP = 5.9200) and the third natural scenery 3 (NS3; VQP = 5.9133).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showed that urban pattern,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region also have visual valu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and visual quality of landscape indicated tha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ffected the quality. For instance, as the texture level decreased in natural landscapes and as the green areas increased in geological structure, visual preferences ratio increased. Some suggestions were also made regarding the visual resources use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