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日食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灾害性天气之所以发生是与大气环流的反常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而大气环流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纬向分布的不均匀,由于辐射能在纬向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两极与赤道的温度差,形成了大气环流的运行。大气环流是两部巨大的热力机,两极为低温热源,赤道为高温热源。外层空间能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必然会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而形成一定的灾害性天气,而日食则是外层空间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球上用常规仪器均可以测得其影响。从天文学知道,每年在地球上最少发生两次日食,最多发生五次日食,日食的发生是频繁的。如1805年(清嘉庆十年)、1935年都发生过五次日食。1805年1月1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1993,(1)
《论日食与水旱灾害的关系》一书是由河南省水科所赵得秀高工(教授级)与河南师范大学赵文桐教授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该书从日食这一天文因素来探讨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是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中的一个新论点。书中从我国近500 a水旱史料中找出水旱与日食沙罗周期的关系,同地区旱涝与同地域日食的关系,相同日食与相同地区的早涝关系。并以日食相似年方法在1981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气正常交换过程的破坏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地理分布特点受到污染源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分布很有规律。石油所形成的薄膜漂浮于海面上,其反射的阳光比海大小2-4倍,使上层海水吸收的太阳热量减少10%,同时,通过海气界面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减少,使之接近于零;海面风传递给海面的动力通量锐减,大大阻碍了海水中盐颗粒向大气中飞溅和海水对大气中O2和CO2气体的吸收,从而严重影响到海-气相互作用的每一个过程和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4.
<正>据报道,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项研究发现,生物燃料可以将飞机的微粒排放减少70%。这将不仅仅能够减少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碳物质而且还能减少凝结尾流的形成,后者对地球大气的影响甚至比前者更大。根据美国航空运输行动小组(ATAG)的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  相似文献   

5.
FY-2静止卫星监测雾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雾与下垫面在可见光、中红外和长波红外波段的反射及辐射特性存在差异。FY-2静止卫星资料的时间分辨率高,有助于实时监测雾的形成与演变。根据雾在可见光及红外波段的反射和辐射特性,其与云、地表、水体等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对比分别提取了日出前后雾的监测阈值和监测流程,并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12月19-20日华东、华北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监测,准确率达到76.6%。  相似文献   

6.
利用湖南省地面观测站点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海温资料对该省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异常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时间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大气环流背景;温度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925~700hPa长时间存在强的逆温层,为冰冻提供了有利的形成环境;海温异常对气温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拉尼娜起始年,湖南冬季平均气温偏低,出现冷冬的概率较大。通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5的模拟,也间接印证了冰冻的形成过程。最后,针对此异常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生特点,提出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仍要加强冬季极端气象灾害的研究和防范,同时加强和完善灾情上报制度。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云造成的严重灰霾天气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课题。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造成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2003年10月底至11月初,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恶劣的灾害性极端气候事件。通过分析,发现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台风在周边地区活动,形成该地区持续性下沉气流,使得混合层被明显挤压变薄有关。文章指出,系统认识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的形成机制、影响及其控制途径,建立和发展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将为制定这一灾害性气候事件的控制标准和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稳定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8.
同区域不同期SAR数据时间的大气延迟差异是影响SAR干涉测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京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综合地形和气象要素,将BP神经网络技术用于GPS对流层延迟内插,并用于InSAR大气延迟改正研究.实验证明,经与GPS沉降量相比较,该方法优于克里金插值法,大气延迟双差改正结果用于InSAR大气效应改善,可有效提高InSAR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9.
沙漠的成因是干燥气候和强大风力的产物.中国的大沙漠多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区,如塔里木地区、准噶尔地区、阿拉善地区、鄂尔多斯地区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等,因此可以认为,可能还有地下因素参与了沙漠的形成.其形成机制可能是:地壳运动稳定地区地下的携热水汽或其他携带热量的气体不易逸出,这样就不易在稳定地区大气中造成低气压状态,因而不易吸引冷热气团来交会降雨以及不易形成水汽的垂直对流降雨,这些后果叠加在更大范围的气候干燥背景上,使这些地区更加干旱,于是形成大沙漠.这种沙漠的扩展又在一些原来不是沙漠的农业区形成沙漠或沙地.  相似文献   

10.
在相关普查及分析各因子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宁夏不同程度干旱预测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宁夏全区不同程度干旱的大气及海洋强信号并不一定是线性关系,与大气及海洋各系统之间的相互配置,特别是高层与低层之间、中高纬与低纬之间、大气与海洋之间、各大气与海洋系统的强、弱之间及相对位置之间的配置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探测中存在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影响,为了克服或减弱它们的影响,分离和提取线性、非线性形变时间序列以及地形数据误差与大气信号,以西安市沉降场为研究对象,用17景Envisat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规D-InSAR结果比较,证实了PS-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气化学灾害应急气象保障系统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爆炸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化学灾害应急处置专门设计开发的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由大气化学灾害事故信息接警、现场气象监测、气象资料综合显示、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查询、危险大气成分预报、决策服务产品制作、应急指挥、预警信息发布等若干子系统组成,可以为各级政府指挥大气化学灾害的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6年7月- 2007年6月云南地闪定位网探测资料和玉溪大气电场仪资料分析,研究了高原晴天大气电场和雷暴天气过程的电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晴天大气电场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低纬高原地区雷暴云具有偶极性和三极性两种结构,但大多数雷暴具有偶极性电荷结构,不同电荷结构的雷暴云的放电特征不同,偶极性时主要为负地闪,地闪活动较活跃;三极性时主要是正地闪,地闪活动较少.根据雷暴云近地面电场变化特征,探讨了大气电场仪预警地闪的方法,首次提出极性变化预警法,其命中率和提前预警时间都明显优于阈值预警法.  相似文献   

14.
文传甲 《灾害学》1995,10(3):37-43
本地区为季风型、山地型和中纬多灾型的混合型多灾区,有七类32种大气灾害、五类28种大气灾链。在本区,受灾的面积和人口、死人、经济损失和灾种之最,皆推大气灾害,尤以旱灾类最重,其次是暴雨类。从主导的灾害类型、类、种的角度,将本地区划分成2大区、9区、12亚区和5小区。近500年来,大旱、大涝平均每22.2年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发展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对1952—1999年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的7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北界,上一年9月、10月西藏高原指数,当年1月、2月、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1月极涡面积,亚洲3月纬向环流指数以及亚洲5月经向环流指数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明显。其中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秋冬季节蝗卵的孵化和越冬期间的地面温度,从而影响蝗卵基数和孵化为成虫的数量,进而影响着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的变化。通过上述对蝗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大气环流特征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年9月和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脊线、3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上年9月西藏高原指数、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和3月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与发生面积拟合较好,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是决定东亚飞蝗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威胁极大的自然灾害,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无疑,对地震造成的损失予以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对策,其中,推进地震保险,通过社会经济杠杆原理,可以实现这种经济补偿。本文就推进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施方法和步骤,论述了作者的认识。作者认为,推进并普及地震保险,是目前增强社会防震减灾和实现自救、互救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但实现地震保险,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地震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7.
BOOK REVIEWS     
《Disasters》1987,11(1):74-80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on Society, Edited by Robert I. Rotberg and Theodore K. Rabb. Medical Consequences of Natural Disasters by Lazar Benin
Imposing Aid: Emergency Assistance to Refugees by B.E. Harrell-Bond
Too Many, Too Long: Sudan's Twenty-year Refugee Dilemma by John R. Rogge. Rowman and Allanheld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the 1984 Earthquakes in Central Italy by David Alexander
Famine as a Geographical Phenomenon, Edited by Bruce Currey and Graeme Hugo. Published by D. Reidel, Dordrecht/Boston/Lancaster, 1984
Violent Forces of Nature Edited by R.H. Maybury  相似文献   

18.
BOOK REVIEWS     
《Disasters》1994,18(1):91-94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Free at last? US Policy Toward Africa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y Michael Clough. Grasshoppers and Locusts: The Plague of the Sahel. Panos Dossier 5, Panos Publications Ltd. Evil Days: Thirty Years of War and Famine in Ethiopia. An Africa Watch Report. Human Rights Watch, New York, September 1991. Ban Vinai: The Refugee Camp by Lynellyn D. Long.  相似文献   

19.
骆正山  刘璐  张新生  王小完 《灾害学》2022,(1):68-71+76
为保障能源储备安全,探究雷电和静电对储气库安全的影响。根据雷电和静电理论,构建储气库雷静电概率模型,分析雷静电对储气库的影响。考虑天然气扩散的特殊性,选取高斯烟羽模型预测气体扩散范围,并结合闪火后果准则对闪火危害范围进行分析,构建CCPS-BST模型对爆炸危害范围预测,分析风速及大气稳定度对三种危害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雷静电会增加储气库泄漏后发生闪火和爆炸的概率,气体扩散范围和闪火后果沿主导风向呈梭形分布,蒸气云爆炸后果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三种危害范围都与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呈相反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多因素下储气库安全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为降低灾害后果和维护储气库的日常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