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巨湘 《灾害学》1992,7(4):93-94
天文气象预报预测研究在中国古代已有丰富的经验,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作者引用14种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如《易经》、《书经》、《诗经》、《周礼》、《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书》、《京房易占》、《论衡》、《搜神记》、《唐开元占经》、《管子》等。这些古代文献中,把“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作为古代天文气象预测预报的高度经验概括,并把“毕”、“轸”、“翼”、“壁”作为二十八宿中的天文气象特征星。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天文气象学家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古人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灾害频仍的国家,几乎无年不灾.无年不荒,西方学者甚至称中国是“饥荒之国度”。尽管当代防灾、救灾能力远超古代.但近年来一系列灾害仍然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古代,气象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独立的学科,古代的气象学家常常也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阴阳学家,甚至可能是军事家、医学家、发明家。古代史料记载的涉足气象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很有名气、成就卓著的至少有以下六位:吕尚,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139~前1010年,史书称太公望,姜姓,是中国古代有文献可考的第一个军事气象大家。所著《六韬》强调军事统帅指挥和战法战术都要充分利用气象环境和天气变化,他的军事气象思想给后世以深刻影响。他创造了三十节气系统,即太公古法,为秦汉时代二十四节气定型起到先导作用。管仲,生于公元前725年,卒于公元前645年,官居齐相,他是中  相似文献   

4.
海啸与周期性的潮汐不同,是海面的异常升降现象。海啸是中国最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古代有着大量文献记载,也有着一定的认识。本文只是对中国古代海啸作一概括性介绍,希望对当代的海啸(主要是风暴潮)预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泰国散记     
江荔 《防灾博览》2006,(1):34-35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早在 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绝妙的胜景、古代的遗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使它赢得了“东南亚翡翠”“黄袍佛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这个梦幻般迷人的国度, 就是古代的暹罗,今日之泰国。泰国的版图酷似一朵盛开的兰花镶嵌在亚洲大陆的中南半岛,与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毗邻。境内地势  相似文献   

6.
肖大威 《灾害学》1995,10(3):81-86
本文探讨和归纳了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中一套“以法制火”的经验及其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3,(5)
我国古代通常把火灾分成两大类,《左传》即称“人火曰火,天火曰灾。”所谓“天火”,就是指由于雷电所击而引起的大火。这种“天火”占火灾中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建筑物遭“天火”尤为突出。于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者便采取有关措施以避雷防火,这里略述一二,以供参考。根据民间传说和以往的经验,在屋顶正脊的两  相似文献   

8.
很早以前就知道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但它为何著名却不是很清楚,产生想要了解都江堰的想法是因为看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句话.初读此句,对问道青城山颇能理解,青城山乃道教名山,道家圣地,前往问道理所当然,但为何要到都江堰去"拜水",心中不免有些疑惑.都江堰虽是古代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但古代水利工程不止其一个,...  相似文献   

9.
确有证据表明,在古代曾发生过许多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公元前2000年希腊锡拉岛火山大爆发,公元265年摧毁塞浦路斯古罗马库里翁城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
从泗州城的湮灭看防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瑾冰 《灾害学》1997,12(4):85-88
介绍了古代泗州城的沿革,分析了它被淹没的原因,并提出了该事件对今后防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城市防火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大威 《灾害学》1995,10(4):63-68
论文探讨并整理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这些防火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所谓火政,即古代关于防火和灭火的制度。古时,人们主要用明火照明,尤其我国古代建筑基本是“构木为屋”,这就使得我国历史上火灾发生十分频繁。如春秋200多年间,仅《左传》所载各国发生的重大火灾就有14起。为了战胜火灾,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有些至今仍在沿用。下面拟就所见资料,对周代火政作些初步探  相似文献   

13.
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涝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洲 《灾害学》2012,27(3):111-115,121
研究现代城市暴雨后内涝灾害的原因,对照古城水系的经验,认为古代以河渠为城市排水干渠,密度大,行洪断面大,调蓄系统容量巨大,管理良好,是防止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重要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灾害物理学的方法论(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两论中,我们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叙述灾害物理学方法论的。在本文中我们将论述中国古代的灾害学方法论,称为东方灾异观,其中包括古人的文字论述和民间传说两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自然灾害的文学记述与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320年间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如此深重的灾害是导致两宋"积贫积弱,国力不强"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宋朝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并且成为两宋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古代自然灾害研究主要依据史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灾难与救世观念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以王禹偁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记述灾害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记述中可以提取古代灾害的准确信息.北宋都城位于开封,南宋京都在杭州,由于史料对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省份的记述颇为翔实,两宋自然灾害的省区分布,以河南、浙江灾害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6.
威尼斯SOS     
《防灾博览》2003,(1):19-19
海潮、臭气和下沉是威尼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营救城市的工作已迫在眉捷。 英国专家应邀来到威尼斯,试图解决威尼斯海水泛滥的问题,并防止古代宫殿遭到冬季暴风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对地震的认识,都侧重于天人关系的解释。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震发生太突然,且又发生在地下深处,人们感受到的只是震动和瞬间留下的一片废墟,对其本质很难搞清。总的来说,我国古代人民预测地震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一些有远见的政治人物,很早就注意到了防灾减灾与治理国家的密切关系。早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向丞相管仲请教治国之道,管仲回答说:"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人乃终身无患害而孝慈焉。"  相似文献   

19.
请为救灾勇士多准备些"粮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写给各类灾害发生后而成立的救灾指挥部的话。“粮草”是古话,有“人马未到,粮草先行”之说,古代打仗用马,故“草”很重要。“粮草”用现代话讲指的就是物资。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双柱  刘立成  姜海如 《灾害学》2004,19(Z1):14-17
本文根据史载气象灾害的记录(古代公元前186~1839年,近代1840~1949年)和现代气象灾害的详细记录(1950~2000年)的资料分析,概述了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造成湖北省强对流灾害的天气尺度系统、中小尺度系统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