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减灾工作的进展和“九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及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减灾工作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减灾工作的意义。在对我国灾情、灾害规律及减灾能力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九五”减灾提出了战略性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三峡库区防灾减灾及灾情信息评估的工作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利用ArcGIS Server,Flex和.Net等相关技术,探索和设计了灾情评估系统的总体架构与灾情评估模块。同时,结合三峡库区的防灾减灾相关情况,实现了基于Flex与ArcGIS Server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模块功能、关键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对该系统的研究应用,灾情评估人员能够有效地对大面积范围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分析,并提高对区域地质灾害灾后评估工作和人员调度工作的效率,可供防灾减灾与时空灾情数据库的建立参考。  相似文献   

3.
闵骞 《灾害学》1997,12(4):69-74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次阐述了1995年江西省3次严重洪涝灾害的灾情、致灾原因等,并与1954年、1983年两次特大洪涝灾害的雨情、水情及灾情进行比较,最后探讨了今后进一步提高防汛减灾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台风灾情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台风灾情对防台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广东省台风灾情的一种预测系统。该系统将广东省划分为4个区域,引入区域灾害易损性和台风路径类型作为评估因子,采用非线性的GA-BP神经网络,通过2000-2006年广东省台风数据训练和测试,建立了台风灾情预测模型。系统采用C#+Arc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一种集成GIS功能的台风灾情预测系统,以期为防台减灾工作提供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5.
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是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该系统由基础数据库、泥石流模型分析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应用三大模块构成 ,其主要功能有降水、泥石流地声和运动监测及信息实时发送和接收、泥石流预报、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与灾情预估、泥石流警报和临灾预案制定。其工作流程为 :降水监测仪将降水信息无线发送到控制中心主机 ,主机对降水信息处理后发送给泥石流预报模型进行泥石流预报 ,并利用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模型进行危险范围预测 ,同时进行灾情预估 ;泥石流地声监测仪将地声信号发送给主机 ,主机检测到泥石流地声后发出泥石流警报 ;泥石流运动监测仪将运动信息发送给主机 ,主机根据泥石流运动要素进行危险范围划定和灾情预估 ,最后制定临灾预案。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从1990年11月成立以来,在综合防灾减灾和对各种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一度的"河北省年度灾情趋势预测与减灾对策"报告,报省政府后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决策服务.该文对协会的成长发展过程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对协会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7.
2000-2007年省级区域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是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区域自然灾害评估对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区域灾情进行了综合评估,归纳总结了区域灾情分布规律。选择受灾人口、死亡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等8个基本指标参与区域灾情评估,并利用灾情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灾情指数,其中绝对指数反映了区域灾情的绝对强度,相对指数反映了区域灾情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用灾情指数综合评估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以及省级区域的灾情强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认为西部区域受灾程度最大,自然灾害对其的影响程度最深,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文章利用综合灾情的绝对指数和相对指数的对应关系,将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级单元划分为4类地区,即灾情总量较大且对本地影响较大、灾情总量较大但对本地影响较小、灾情总量较小但对本地影响较大以及灾情总量较小且对本地影响较小等4种类型。文章给出的灾情区域分布规律符合灾害系统理论,特别反映了承灾体的暴露度、脆弱性和抗灾能力是区域灾情强度的决定因素。评估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给出的灾情指数评估法是评估区域灾情强弱的合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豪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易路 《灾害学》2016,(4):139-144
地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当前地震应急减灾系统灾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差、自动化和定量化程度低及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收集、整理地震灾害时空信息,结合灾区基础地理、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及动态灾情信息,利用面向对象及主题的数据模型设计在线的地震应急减灾时空一体化数据库;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和空间技术的地震减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架构、技术体系及功能模块;开发了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形成了地震灾害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以及应急减灾辅助决策的一体化产品,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金  戴尔阜 《灾害学》2021,(2):220-227,234
台风破坏性巨大,易与暴雨、洪涝、风暴潮灾害发生碰头现象,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台风减灾决策研究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该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灾种灾害建立防灾减灾模型,包括物资人员调度子块、信息传递子块、灾害系统子块.以海南省海口市台风灾情及政府防灾减灾工作为例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2)
研究洪涝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有效开展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1950年以来我国分省区7项主要洪涝灾害统计指标(即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发现过去60余年农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呈现上升的趋势,因灾死亡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各项灾情统计指标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通过对1990年以来年度洪涝灾情的评估,发现过去20余年我国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南方省区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较北方地区高,但近年来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冰雹的分布规律及其保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加明 《灾害学》1992,7(1):34-38
本文从冰雹灾害的分布规律着手,研究我国雹灾对策形式之一——雹灾保险,在对世界各国雹灾保险借鉴的基础上,选择我国雹灾保险的模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雹灾保险。  相似文献   

12.
潘坚云  梅名庆 《灾害学》1997,12(4):89-93
对震灾危机状态下的获胜心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灾时心理获胜的三个步骤,探讨了如何优化自身心理素质树立获胜心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气象与水文角度分析了赣江上中游1992年3月特大水灾的成因,简述了灾情,对赣江洪水今后演变趋势及水灾防治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情比较模型探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作者参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比较的模型,应用该模型,在计算出关联度后,很容易得到灾害分级和灾情比较的结果。此外,该模型对分级 指标项数没有限制,故有很强的灵活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地貌对矿区环境,灾害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达志  盛业华 《灾害学》1996,11(3):22-26
论述了地貌对矿区环境、灾害的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并以中国几个矿区的实例论述这一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减缓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地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葆德 《灾害学》1993,8(4):86-91
为开发和利用地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本文探讨了地震旅游的内容、特点、意义和功能;列出了震迹旅游资源和震记旅游资源的主要景点目录;提出了开发地震旅游活动应作好的几项工作;以期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现代社会中的水害演变:从日本经历看今日深圳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区正进入城市化的活跃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历表明,城市化必将导致水灾害模式的变化,引出城市水灾损失持续上升的严重问题。日本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城市型水灾害问题,随后其治水事业从方针、政策到对策均作了重大的调整,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深圳市1993年两次暴雨洪涝成灾,损失惨重,其水情灾情均受到了该区域城市化的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城市型水灾害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从治水的角度将日本的城市化现象及其引起的水灾害特征变化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得出若干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防灾减灾立法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是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为突发事件灾害普遍、灾情严重的国家。灾害已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众的安全。要把防灾减灾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必须长远规划和全面制定中国的防灾减灾立法体系,以适应21世纪中国减灾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就编制中国防灾减灾立法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及方案的框架设想全面提出研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