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X一01 9801215完善环境保护强制性政策的探讨/朱德明(江苏省环保局)//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7,16(12)一4一5,13环信X一100 文章论述了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政策的必要性。强制性政策的内涵可以界定为限制性、禁止性、否决性、前置性、义务性、处罚性等一系列规定。文章分析了当前强制性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是缺乏配套实施的法律责任;经济处罚力度偏弱及优惠政策缺乏衔接与补充。文章还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强化和实施的对策。(怡东) 本文研究了价值判断问题。它表明,审议程序向环境决策提供的输入与通过费用一效益分析(尤其是应急评估方…  相似文献   

2.
绿色证券政策的实施背景2008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的基础上,推出一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绿色证券。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即“绿色证券指导意见”:未来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时,环保核查将变成强制性要求。我国的绿色证券政策由此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的要求是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体系建立的重要法律依据,本文以《清洁生产促进法》条款为法律依据,通过分析欧盟和美国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的特点,结合我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实践,提出我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实施中的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压力,提出分行业将"减排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纳入减排规划中,以污染物减排量作为审核目标,分八个方面深挖减排潜力,将清洁生产审核绩效纳入减排核算中。并提出促进"减排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政策和资金的约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环境协议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环境协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新举措,它可以避免传统立法举措的局限性,鼓励企业的革新能力及首创精神,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有效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政策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命令和强制性环境法规、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和志愿性环境措施。其中命令和强制性环境法规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和80年代的主要环境政策,到了80年代末,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被广泛采纳,而到了90年代,志愿性环境措施成为了环境政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基于志…  相似文献   

6.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行十年的现状与推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部分省市清洁生产实施的实地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对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在中国十年的清洁生产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本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提出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概念、特征及结构组成,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47-47
2005年8月1日起洗衣机洗净比用电量用水量噪声4个指标必须符合国标 国家强制性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将开始实施。包括2005年5月开始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家用洗衣机能效限值》在内,2005年8月1日起,洗衣机的洗净比、用电量、用水量、噪声四个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才能七市销售。  相似文献   

9.
单力 《环境》2007,(5):20-23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型后,除尘器产业终于迎来了"十一五"兴旺的福音.这一可以预期的产业前景,与国家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主要污染物实施强制性减排的国家政策有关,同时与日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孙耀灿 《环境导报》2003,(10):38-38
2003年7月1日即将实旋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是近20年来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一次重大政策调整。从颁布《条例》本身看,对排污费的征收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对排污费的使用更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更有利于促进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但从实施《条例》来分析,则与目前环保部门的实际现状有较大出入,将对环保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建设带来重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的环境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环境政策文字表述形式进行论述,指出中国环境政策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原则、环境责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环境民主原则,等等。对中国环境政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社会政策,环境行政政策、国际环境政策探讨了中国环境政策的体系结构。对中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中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机制还不够健全、环境政策目标与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政策规律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政策失误环境危害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对政策战略评价产生背景,功能进行深刻透彻分析,根据政策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将政策分为以直接作用于环境的政策,以间接作用于环境为主的政策和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兼具并重的政策,对每类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予以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事件史分析(EHA)模型对河长制政策2010~2016年在省级层面的扩散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越是严重的地区,越倾向于采纳河长制,平均而言,人均水污染排放量每增加一个单位,一个省份河长制政策得到采纳的优势会增加30.2%;财政自给率在水污染严重程度与河长制采纳之间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即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财政自给率高的省份不太倾向于采纳河长制,而财政自给率低的省份则更加倾向于采纳河长制;河长制政策采纳具有明显的政治周期性,在党代会召开的当年,省政府更加倾向于采纳河长制;邻近省份的政策采纳并不会对河长制的横向扩散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Cleanerproduction (CP)holdsgreatpromiseasaneffectivestrategyinthefaceofdoublechallenge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n 1993,ademonstrationproject (B 4project) ,designedandexecutedbytheState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ministration (…  相似文献   

15.
从政策体制的认知、规范、管制、对象的行为调整和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对六个国际环境政策体制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臭氧保护和欧洲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国际海洋渔业和种子资源保育政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政策迄今停滞不前.因此,为推动国际环境政策体制的发展和优化,至少应深化资源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认识,强化国际社会的共识,综合运用适宜的管制措施并实践环境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政策组合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政策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 ,将政策分为直接作用于环境为主的政策、间接作用于环境为主的政策和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兼具并重的政策三类 ;运用众多典型的实例分析同类内政策组合、不同类间政策组合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月1日,再生资源行业开始实行新的税收政策。新税政的实施,对再生资源行业影响巨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论述了由于新税政实施而使企业负担加重、经营困难等具体问题。同时,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保证新税政的顺利实施,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国内率先试点探索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创新实践地区——成都和苏州为典型实证,基于2012和2015年两期农户动态跟踪调研数据,运用DID模型测量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异质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实践地区农民的政策满意度,激励农民参与农地流转,但对提升农民参与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的作用较小。2)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具有显著异质性。2008年开始试点养老保障与农业补偿相结合的耕地保护基金政策的成都市,农户政策满意度的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乡镇经济发达、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带重镇的苏州市,农户家庭生计多元,户均非农业收入占比达82.12%,较成都农户高2.66%,农地生计依赖较弱,补偿政策明显促进该区域农户参与农地流转,但农户农田保护积极性值却大幅下降。3)受访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农田保护及功能认知、对农田保护政策关注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庭劳动力比例、调研村庄经济水平及受访村庄与最近城镇距离均会显著影响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政策,首先要选择开拓环境产业需求的政策,并着重考虑环境产业的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和加强环境产业的能力建设。对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廷贵  刘芳  杨杨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2):3144-3155
渔民作为我国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对象,渔民的满意程度是衡量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指标。选取的研究地区是首批推行并完成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基于退捕渔民调研结果,先使用TOPSIS法的数学模型求出最优解,再进行障碍度计算,并对禁捕政策实施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关于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渔民评价的最优解,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为0.45,绩效一般,湖北省洪湖市为0.27,对应的绩效水平为较差;(2)影响两个地区绩效评价的前三位主要因素是实施禁捕后,政府部门工作跟踪力度满意度(B4)、生活水平满意度(D2)、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满意度(E2)。研究结论为评价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提供一个可选分析框架,为其他地区提高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