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清江水布垭库区水文监测资料,水功能区划,采用相关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测算了清江水布垭库区的理论水环境容量,进而计算了其有效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水布垭库区的理论水环境容量分别为:COD 58782.8t/a,NH3-N1598.8t/a,,TN2763.5t/a,TP 1381.8t/a。有效水环境容量分别为:COD 45715.4t/a,NH3-N1359t/a,TP 2349t/a,TN1174.5t/a。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长湖水质恶化,特别是以农业、水产养殖为主的非点源污染,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为改善长湖的水质现状,文章建立了基于最大日负荷量(TMDL)计划的长湖水环境管理模式,估算了长湖COD、TP、TN的水环境容量和现状点源、非点源入湖污染负荷,明确了污染物削减百分比,提出了基于TMDL值的污染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长湖COD、TP、T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6 438.43、90.78、1 815.56 t/a,现状污染入湖量分别为14 137.74、271.23、2 485.24 t/a。长湖流域COD的现状负荷不需要进行削减,而富营养化因子TP、TN已经大大超过了其水环境容量,削减百分率分别高达68.20%、30.60%,而以农业、水产养殖为主的非点源负荷对TP、TN具有较大影响,亟需采取针对性的控污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清江水布垭库区水文监测资料,水功能区划,采用相关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测算了清江水布垭库区的理论水环境容量,进而计算了其有效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水布垭库区的理论水环境容量分别为:COD58782.8t/a,NH3-N1598.8t/a,TN2763.5t/a,TP1381.8t/a。有效水环境容量分别为:COD45715.4t/a,NH3-N1359t/a,TP2349t/a,TN1174.5t/a。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型城市污水"的特征,以厂区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处理对象,设计一套A2/O工艺强化脱氮除磷中试装置。当进水COD、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4,25.0,37.6,7.66 mg/L时,经A2/O工艺强化处理后,出水COD、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6.7,5.5,12.73,0.7 mg/L,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51%、79.73%、65.78%和88.65%,出水水质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且当系统稳定运行时总体出水水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植物”一体化装置处理城镇污水,试验最终选用悬浮多面球作填料,采用射流曝气,控制进水流量为0.45 m3/h,进水浓度为COD 63~467 mg/L、NH3-N 11.21~52.7 mg/L、TN 28.6 ~63.5mg/L和TP 1.1~6.42 mg/L时,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86%、70%、60%以上,出水COD≤30 mg/L,NH3-N≤5 mg/L、TN≤13 mg/L、TP≤0.5 mg/L.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高淳固城湖流域为例,从"水质"和"水量"不同角度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选取COD和NH_3-N为主要污染因子,通过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与物料衡算模型计算固城湖流域纳污能力,进而推算"水质"角度固城湖流域承载力;通过综合计算流域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推算其对流域内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能力,即"水量"角度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固城湖流域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 483.97和622.47 t/a;不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差别较大;基于水资源量的承载力基于COD的水环境承载力基于NH_3-N的水环境承载力;NH_3-N污染是目前固城湖流域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基于水资源量的承载力虽然较高,但存在季节性缺水的风险;应从多角度、有重点地提高固城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维水质模型,对倘甸产业园区纳污河流洗马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建立洗马河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入河量供需平衡关系对倘甸产业园区现状及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倘甸产业园区现状水环境承载力剩余空间较大,至2020年NH3-N呈超载状态。对2020年倘甸产业园区NH3-N入河量超出洗马河环境容量提出了总量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8.
石溪水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西宜春石溪水库的水环境状况,运用沃伦威德尔模型和狄龙模型等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石溪水库COD Mn、NH 3-N、TN、TP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石溪水库2012年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入库的污染物量超出其自净能力。将水环境容量按照Ⅲ类和Ⅱ类水标准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按近期目标CODM n、NH 3-N、TN、TP的超标率分别为7.6%、86.1%、121.1%、40.7%。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溪水库水污染原因,提出了水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三峡蓄水对小江CODCr、NH3-N及TP纳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蓄水后的高水位条件下,长江支流小江回水区水域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流速减小,水域污染物浓度本底值发生变化,水环境参数与天然河道相比改变很大,纳污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小江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分析计算蓄水前后CODCr、NH3-N及TP纳污能力总量的逐月值和年总量.结果表明:每月的CODCr、NH3-N、TP的纳污能力受流量、流速、水位和水质控制目标的影响,蓄水后每年CODCr纳污能力总量减少约20.59%,NH3-N的纳污能力总量减少约22.22%,TP的纳污能力总量减少约23.08%.小江回水区水域纳污能力减小是蓄水后富营养化现象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现状调查及出水水质分析,结合国内已有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对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进行探讨。建议标准适用范围为滇池流域内规模500m3/d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受纳水体及污水处理规模将排放标准划分为三级,将pH、SS、COD、NH3-N、TP、TN作为基本控制指标,动植物油作为选择性控制指标。各控制指标的建议最严排放限值:pH限值为6~9、SS限值为10mg/L、COD限值为30mg/L、NH3-N限值为1. 5 (2. 5) mg/L、TP限值为0. 5mg/L、TN限值为15mg/L、动植物油限值为1mg/L。  相似文献   

11.
抚仙湖缓冲带污染负荷分析及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高原湖泊抚仙湖及其缓冲带进行了概述,对缓冲带内污染负荷的产生量、排放量、入湖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总结了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面源成为缓冲带内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入湖量COD为578.89t/a、TN为120.61t/a、TP为13.04t/a、NH3-N为43.64t/a。在缓冲带村落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为辅的自然缓冲带生态建设,实施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建设,强调污染截蓄、水质净化等方面的环境效益的最大体现,并提出当地旅游在限制中有序开发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达标保证率法评价了青岛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的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达标情况,研究水质提升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Ⅱ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厂全年进、出水各指标稳定,处理工艺可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设计标准。但经处理后的出水每年仍向接纳海域排放COD 770 t,BOD576 t,SS 209 t,NH3-N 41 t,TN 255 t,TP 54 t,给环境带来较大负担。为了保护环境并考虑出水再生回用,分别以GB 3838—2002Ⅳ类、GB 3097—1997Ⅱ类作为提标改造目标,对6种污染物进行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及排序。结果表明:以GB 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评价,TN、SS和NH3-N三者为主要污染物,总污染负荷比为80. 64%。以GB 3097—1997Ⅱ类水质标准评价,则TN、COD和TP为主要污染物,三者总污染负荷比为87. 39%。不论执行何种标准都应重点加强TN的去除。成本分析表明,提标改造成本增加主要为碳源。ρ(TN)从目前出水的9. 37 mg/L,分别下降到1. 5,0. 3 mg/L,单位运行成本提高分别为0. 13,0. 15元/m3。  相似文献   

13.
采用MSBR和滤布滤池的组合工艺处理污水,结果表明:该组合系统运行稳定,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出水COD34.9 mg/L、BOD5 5.2 mg/L、SS 3.8 mg/L、NH4+-N 0.8 mg/L、TN 13.8 mg/L,TP 0.4 mg/L,完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2013年2—12月白云湖水生态构建示范区22次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水生态系统重建后,示范区各指标浓度范围为COD 15.0~26.0 mg/L,BOD53.53~15.60 mg/L,TN 0.41~3.80 mg/L,TP 0.04~0.25 mg/L,NH3-N 0.11~2.98 mg/L,与重建前相比,浓度均值依次下降了39.49%、38.17%、85.35%、72.26%、73.74%,BOD5、TN、TP由劣Ⅴ类分别改善至Ⅴ类、Ⅳ类和Ⅳ类,COD由Ⅳ类提升至Ⅲ类,NH3-N由Ⅴ类提升至Ⅱ类。  相似文献   

15.
在以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为基础,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运行条件优化研究,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出水中SS、浊度及色度均未检出;出水中有机污染物和N、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COD≤16.32 mg/L、BOD5≤3.45mg/L、NH3-N≤0.75 mg/L、TN≤10.13 mg/L、TP≤1.08 mg/L,其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58%、≥98.91%、≥97.19%、≥71.71%、≥71.31%,各项水质指标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优良的出水完全能满足城市生活杂用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计算邕江上游的水环境容量,对邕江水环境容量的价值做进一步的讨论,确保水源地的安全。分析了邕江水源地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以具有代表性的COD和NH3-N为控制因子,选用水环境容量二维模型,按照水情保证率95%进行计算。得出2007年COD和NH3-N的已利用容量为2751.37t/a和117.63t/a。在对邕江水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还预测出邕江水源地上游河段的COD和NH3-N剩余水环境容量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水源地上游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原型水库上游流域的污染负荷来源及其贡献率,并计算水库的水环境容量,以云南高原柴石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水库上游流域污染来源,运用水文和水质同步监测资料计算入库污染负荷,采用富营养化模型核算了不同水质目标情景下水库TN和TP的最大容量.结果表明:(1)柴石滩水库及其以上流域主要特征污染物为TN和TP;(2)水库上游流域的COD和TP主要来源于农村面源污染,贡献率分别为49.40%和50.11%; NH+4-N和TN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染,贡献率分别为45.76%和33.77%;农村面源污染贡献中,陆良县COD和TP贡献率最大,分别为34.82%和36.82%;城镇生活污染贡献中,麒麟区COD、 NH+4-N、 TN和TP贡献率最大,均高达65%.(3)COD、 NH+4-N、 TN和TP污染负荷入河量分别为28 050.90、2 465.16、4 680.54和870.93 t·a-1,TN和TP污染负荷入库量分...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煤矿生活污水营养型污染物去除效果,基于A/O、MABFT、MBR等生物处理工艺原理构建多相泥膜耦合反应器,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污染物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生化HRT=15 h、ρ(COD)=150~220 mg/L、ρ(NH_3-N)=20~32 mg/L、ρ(TN)=28~46 mg/L、ρ(TP)=5~8 mg/L的进水条件下,多相泥膜耦合工艺出水COD、NH_3-N、TN、TP浓度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锅炉补给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贺  张雪  高海鹰  傅大放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1037-1041
在对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禄口高架桥降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径流中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降雨量大、初期降雨强度大的降雨事件,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初期效应显著,整个污染物的出流浓度随降雨历时呈前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对于降雨量小、降雨强度小的降雨事件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的降低趋势;SS、COD、BOD5、NH3-N、TN 和TP 的EMC 中值浓度分别为126,127,19.50,1.59,4.44,0.28mg/L.SS 与COD 为主要污染物.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中污染物受前期晴天数影响最大,SS、COD、TP 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显著,而降雨量对BOD5、NH3-N、TN 影响仅次于前期晴天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2015年海河防潮闸断面逐日流量及离散的水质数据,基于LOADEST模型构建了TN、TP入海通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方程进行了评估验证,TN、TP模型的判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17、0.924,表明LOADEST模型适用于平原城市区设闸河流断面污染物入海通量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海河防潮闸断面TN、TP入海通量及水质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2013~2015年,TN浓度月均值变化范围3.38~8.33 mg/L,汛期(6~10月)浓度低于非汛期,TP浓度月均值变化范围0.17~0.88 mg/L,汛期浓度高于非汛期;TN年均入海通量2200 t/a,汛期占43.7%,日均入海通量25.8 t/d,非汛期日均入海通量是汛期的2倍;TP年均入海通量216 t/a,汛期占69.3%,日均入海通量2.5 t/d,汛期日均入海通量高于非汛期,9月份最高,4月份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实施陆海统筹的最大日污染负荷(TMDL)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