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日两国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立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借鉴德国、日本两个经济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苏多杰 《青海环境》2006,16(4):149-152
循环经济是根据生态环境系统客观规律实现物质资源连续利用的现代经济模式,以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的线型经济模式是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化选择,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构建多元化的支持和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中国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循环经济是整个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驱动力,阐述了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试图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来阐述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提出了运行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应该依托供销社系统,以浙江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配合各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打遣生态省的行动,逐步构建浙江省资源再生回收体系.规划龙头企业发展,使各利废企业有广大的生存空间,达到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面向循环经济企业、园区、政府和相关社会公众,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小循环、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的融合为最终目标,以构建信息服务协同管理平台为主要途径,重点分析了平台建设的四方面必要性和三方面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平台的功能定位和体系架构。平台功能包括活动数据采集、活动数据不确定性分析与校准、企业绿色投入产出分析、循环经济效率指标评价、物质流与能量流可视化分析、园区循环经济协同度分析、宏观物质流分析和循环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由交互层、逻辑层和数据层组成。  相似文献   

7.
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叶红  王海燕 《四川环境》2005,24(6):102-104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工业上的表现形式,在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时必须要对产品体系进行规划。本文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讨论了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的原则,引入了模糊重心综合评价理论,通过定量的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多个产品体系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优的产品体系,为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是应用生态学指导的反馈式物质流程,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中主要是清洁生产;在产业区中主要是建设工业生态园区;在城市中是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三赢”经济。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规、政策、科技支持。我国公布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及重点行业、重点省市、重点工业园区,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工业、优化发展生态农业,不断提升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生态经济体系。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两大主题,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注重以生态标准原则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促进山、水、人、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剖析绿色产业的概念及科学内涵,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特点及进展,详细描述了威海市以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农村环保、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总结了威海市利用区位优势及地理条件,将发展绿色产业与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建等活动相结合,把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加大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力度,加速绿色产业工业园创建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振兴地区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全新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中凸显循环经济理念,用专业长负责制实现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联通。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例,以精品课建设为载体,从循环经济视角探讨了专业长负责制的推行,以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为考察区域,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两大子系统发展、综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相对稳定或显著上升发展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发展等级较高,而西北内陆省区较低。②2006—2018年,多数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且优势型省区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③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系统间联系不断增强并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多数省区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重点。④旅游人力资本、创新支撑环境和科技创新产出是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然而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这都制约了秦皇岛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秦皇岛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逸群  赵莉  杨昌龙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3):105-111,96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如何实现环保、科技与经济的共同进步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2008—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公众投诉、环境规制及工业技术创新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公众投诉、环境规制成为直接推动工业技术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②环境规制在公众投诉影响工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③产业集聚强化了公众投诉对工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因此,完善公众投诉制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规制强度、优化政策支持及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对于工业实现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物资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环境安全四大类指标构成的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及障碍度对四川省2006年~2011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状况逐年趋好,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因素是资源物资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及物质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运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对2001-2008年的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重庆传统GDP核算数据对比,对重庆近几年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现状给出客观描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对广元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广元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领域,从认识上、政策上、技术上推动广元市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我国环境行政效率的关键是强化合作协调的环境治理理念,其核心载体是科技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科技进步与信息管理系统化决定着现代环境治理超越传统的危险防范而进入风险预防领域,也就决定了现代环境保护中合作与协调的核心理念.与环境保护的预防原则和环境许可制相适应,环境技术标准体系是现代环境科技信息体系的集中体现.同时环境法律监管体系也需要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为重点向综合环境治理发展,其中环境质量达标制(结果导向型监管)和环境治理中的规划都以环境信息综合集成管理为基础的.对于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下、民主法治建设中、全球化进程里的中国环境治理,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9.
河长制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长制平台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突破口。本研究梳理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利用河长制平台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并以跨界断面监测为技术衔接点,以完善跨界断面的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目标作为突破点,利用河长制的高位推动、组织体系和部门联动,从技术方法、监测体系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一是发挥河长制科技支撑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二是发挥河长制部门协同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监测体系;三是发挥河长制统筹兼顾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研究北京城市道路移动源CO_2和大气污染物(CO、NO_x、PM_(2.5))的协同减排效应。本文以2016年为基准年,建立CO_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LEAP模型,设计三种政策情景,预测到2060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减排效应坐标系分析和减排弹性系数法研究不同措施下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显示,综合政策情景的减排作用最好,且协同减排效应最显著,但在2060年无法实现碳中和目标;单一措施情景下,严格排放标准措施的协同减排效果有限,但对各污染物的减排协同性最优,推广公共交通减排协同性次之,发展新能源车辆措施具有较好的协同减排效果,但对CO_2—CO和CO_2—PM_(2.5)的减排协同度较差。对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推动交通能源结构转型,在新能源车取代燃油类机动车的同时,要不断减少天然气类车型的比例,尽可能实现"电能+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能源结构;还要加严机动车排放标准限值以加强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协同度;制定相应的机动车CO_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排放限值标准目标,构建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