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术鉴赏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升华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社会文化具有多元性,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故而美术文化也表现出多样性,通过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了解美术的艺术文化,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生活,使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因此,各普通高中应重视美术课,尤其重视美术鉴赏教学。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创设宽松、愉悦、富于思维性和美感的情境,让学生勤思善赏,乐于学习美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其审美能力。然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了反思和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实践中,大家会有许多新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美术鉴赏课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被赋予了重要意义,但鉴赏课却面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不好教"的尴尬处境。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建立综合课程观,在文化情境中采用适合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将"以技入道"上升为"以文入道",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才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使学生美术造诣获得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尽可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美术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法……"。因为这些新资源"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一、应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从  相似文献   

5.
美术鉴赏是指通过自己的视觉感知、实际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进而获得审美享受,同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本文首先指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而,提出了强化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以期对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尤其是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表现力。本文从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方法,如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审美欣赏、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美术情境创设以及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学互动,以期为我国现阶段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尤其是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表现力。本文从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方法,如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审美欣赏、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美术情境创设以及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学互动,以期为我国现阶段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过实验研究形成在艺术高中美术雕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雕塑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在艺术高中雕塑教学中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三个有效方法:1.在雕塑欣赏课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在雕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在雕塑的动手实践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的开设完全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学大纲要求中指出:"高中美术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确保学生能够灵活的、独立的得到发展。并且,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将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既是民间美术传承不息的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美术修养的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又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重点是要普及基本的鉴赏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理论,鼓励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人美术风格的形成。在本文中,笔者以创新性思维的本质为切入点,进而分析了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作用,并且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培养路径,以期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高中美术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目前高考指挥棒的形势下发挥高中美术教育应有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呢?笔者根据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高中音乐课面对的群体是全体高中生,高中生在具备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当前教育制度下,高中生少了初中生的自由活泼,多的是紧张的学习,以及应试的压力,每天的学习任务之重让人望而兴叹。在这种高强度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无疑就成为了学生减压、放松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现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简单地谈几点,望各位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4.
<正>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在高中教学中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认识美、创造美,有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现实教学中很多高中学生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什么审美意识,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也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大多数职中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从业近二十年的高中美术教师,笔者发现,当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2):156-15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高中体育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教学实践法等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途径与策略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从业近二十年的高中美术教师,笔者发现,当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美术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学科,它与文学、音乐、舞蹈、影视这些姊妹学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交叉和融合。可以说,认识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不仅可以从美术自身入手,还可以从大众所熟知的其它学科开始。本文从各学科的素材入手,对美术鉴赏课文化情境的创设展开深入探究,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创设出一种与现实情况相类似的情境,去真实地还原或者再现教学材料上的内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体验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教学形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并在创设出的情境过程中尊重每一个个体,以及个体所做出来的所有选择,因此相较于其他的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人文关怀价值和生命意义。这也正是品德和社会教学想要教授给学生的。可以说,在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在理论上是不冲突的,但要应用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仍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它能够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也能够使教材中的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使凝固在课本中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将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结构美、色彩美、音乐美、意境美等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