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太湖沉积物柱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探讨了沉积柱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可能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OCPs浓度为0.88—4.73 ng·g-1(干重),平均值为2.17 ng·g-1;DDTs、HCHs、六氯苯的残留量均较高,其中DDTs为0.10—1.32 ng·g-1,平均值为0.57 ng·g-1;HCHs的浓度为0.25—1.99 ng·g-1,平均值为0.65 ng·g-1;六氯苯为0.50—1.35 ng·g-1,平均值为0.92 ng·g-1.3个湖湾的沉积柱表层DDTs含量最高,有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成分分析表明,太湖可能着存在着DDTs类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2.
在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利用GC-MS内标法测定土壤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并对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共检测到19种OCPs,总的OCPs浓度范围为0.01—10.49 ng·g~(-1),平均浓度为1.678 ng·g~(-1).OCPs平均浓度顺序如下:DDTsHCHs氯丹类硫丹类,DDTs类农药的检出率最高,DDTs和HCHs是土壤中OCPs主要的组成成分,研究区土壤中DDTs和HCHs的残留水平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中含量,也低于规定的土壤阈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本研究区土壤未受OCPs的污染.β-HCH和p,p'-DDE分别是HCHs和DDTs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区土壤中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无新的污染源输入.土壤中TOC和p H值对OCPs的残留存在影响,并且呈现弱的负相关性,不同类型土壤OCPs残留量存在差异,OCPs在树林土壤中的残留含量高于海岸带和原耕地土壤中.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CHs农药残留量不会对生物产生风险;DDTs类农药对研究区生物存在可能性较小的生态风险,危害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黄浦江水相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分布、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分析黄浦江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的时空变化;在黄浦江水相样品中,除了甲氧氯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外,其他20种有机氯农药在样品中均被检出,在所有水样中的OCPs浓度范围为0.29—44.7(中值2.19)ng·L~(-1).六六六(HCHs)是主要污染物,其次为滴滴涕(DDTs),浓度分别为0.13—38.3(中值0.92)ng·L~(-1)、0.03—3.28(中值0.63)ng·L~(-1).HCHs呈现出自上游至下游浓度逐渐升高的趋势,DDTs在上、下游无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HCHs、DDTs的浓度均呈现夏季低、冬季高、春秋介于中间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兰州周边地区土壤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gilent 7890-5975C GC-MSD对兰州及其周边地区16个表层土壤样品中HCHs和DDTs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兰州周边地区土壤中OCPs的可能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CHs残留范围为8.22×10-2—4.49 ng.g-1,平均值为6.85×10-1ng.g-1;DDTs残留范围为1.41×10-1—120 ng.g-1,平均值为16.9 ng.g-1;DDTs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96%.α-HCH/γ-HCH比值介于0.18—14,平均值为2.8,推测研究区土壤中HCHs残留源于工业HCHs和林丹的混合源,并且可能存在有周边地区HCHs的大气长距离输送.DDE/DDD比值介于0.35—4.8,平均值为2.1,说明研究区土壤中DDT以有氧方式降解为主;(DDE+DDD)/DDT比值介于0.067—0.69,平均值为0.30,o,p’-DDT/p,p’-DDT比值介于0.091—2.8,平均值为0.60,表明研究区土壤DDTs污染可能主要源于工业源DDTs.与国内其它地区土壤相比,研究区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量相对较低;依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研究区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处于较低水平;研究区土壤中HCHs残留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DDTs残留对于土壤生物和鸟类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而对于哺乳类动物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GC-MS分析了巢湖湖区及入湖河流共40个采样点的表层水及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氯杀虫剂(OCPs)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内不同季节中,巢湖湖区及入湖河流表层水体∑OCPs浓度均较低,春季6.09—11.53 ng·L~(-1),夏季6.32—11.10 ng·L~(-1),秋季6.76—16.23 ng·L~(-1),冬季5.97—16.29 ng·L~(-1);相应季节OCPs平均浓度分别为8.33±1.19 ng·L~(-1),8.43±1.21 ng·L~(-1),9.25±1.96 ng·L~(-1)和8.33±2.14 ng·L~(-1).表层水体中OCPs主要为工业生产六六六(HCHs)以及杀虫剂林丹.湖区及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OCPs浓度(ng·g~(-1)级别)远高于表层水体(ng·L~(-1)级别)的浓度,∑OCPs浓度范围为2.55—19.03 ng·g~(-1),平均浓度为5.80±4.07 ng·g~(-1),且巢湖西部地区OCPs污染大于东部区域,其中较高浓度的狄氏剂和硫丹成分说明巢湖区域受到这两类物质的污染.异构体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来源也与周边农田土壤和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污染以及不同程度工业品HCHs粉剂和林丹的陆源性输入有关;在绝大多数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滴滴涕类农药(DDTs)的检出为历史的残留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巢湖湖区及入湖河流表层水体中OCPs对该区域的生态风险几乎没有影响且表层沉积物中OCPs亦处于较低的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复杂的大气环流可能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输入提供动力。在采集三江源地区土壤和牧草的基础上,获得该地区有机氯类污染物(OCPs,POPs的一类)的污染水平并进行来源解析,以期对POPs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土壤和牧草中滴滴涕(DDTs)的含量分别为低于检出限(BDL)-2.32×104 pg·g-1(平均3 003 pg·g-1)和BDL-2.44×104 pg·g-1(平均3 539 pg·g-1),高于全球其他高海拔草地地区;而土壤和牧草中六氯苯(HCB)、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则与全球背景水平相当。2)三江源地区的OCPs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反向气团轨迹显示高含量的OCPs主要来自于三江源以东的地区。此外,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具有相对高的OCPs含量,表明当地的零星地区可能存在OCPs使用/排放史。3)三江源地区土壤和牧草中的OCPs含量...  相似文献   

7.
2016年,六溴环十二烷(HBCDs)开始在全球禁止使用后,用它加工生产的阻燃材料的释放可能是其重要的污染来源.本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分析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和阿德利岛的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α-,β-,γ-HBCD. HBCDs在土壤、粪土(企鹅粪土层)和海洋沉积物中全部检出,浓度范围为7.10—792 pg·g-1 dw(干重).其中,苔藓和地衣中的浓度范围为23.4—951 pg·g-1 dw,海草和褐藻中浓度范围为-1 dw,水生动物样品浓度为-1 lw(脂肪重). γ-HBCD的比例从环境样品到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样品逐渐递减.水生动物样品中α-HBCD浓度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中国长城站附近的苔藓样品中HBCDs浓度较高,表明人类活动可能是HBCDs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污灌区地表土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太原市污灌区地表土中有机氯农药(OCPs)分布特征,本文在太原小店区共采集了31个地表土样,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土壤中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土中OCPs污染较轻,总OCPs浓度范围为2.01—47.20 ng.g-1(平均值为16.76 ng.g-1).其中总滴滴涕(∑DDT)浓度范围为0.27—37.93 ng.g-1(平均值为8.38 ng.g-1),总六六六(∑HCH)浓度范围为0.18—11.89 ng.g-1(平均值为3.37 ng.g-1),最高浓度均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Ⅱ级标准(农业土地).不同灌溉区OCPs浓度平均值顺序为:污灌区>清灌区>背景点,表明污水回灌对OCPs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各采样点中OCPs各异构体的组成发现,该区域HCHs、DDTs和硫丹农药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部分区域曾使用林丹和三氯杀螨醇农药.对比各有机氯农药浓度地理分布特征,表明OCPs浓度分布与污水灌溉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于云南省采集了16个树皮样品,分析了其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包括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树皮中∑_(16)PAH的浓度范围为317—1194 ng·g~(-1),平均值为639 ng·g~~(-1);研究区域树皮中∑_4HCH和∑_6DDT的浓度分别为为0.10—3.86 ng·g~(-1)干重(平均值为1.10 ng·g~(-1)干重)和0.78—7.29 ng·g~(-1)干重(平均值为3.32 ng·g~(-1)干重),PAHs浓度是藏东南林芝地区的2—3倍,而有机氯农药的浓度低于藏东南林芝地区.树皮中脂肪可影响研究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分布,但影响不显著.同时HCHs、DDTs和2环及3环PAHs的浓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呈典型的高山冷捕获效应;4环、5环和6环PAHs的浓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云南本地污染源影响所致.较低质量的PAHs(2—3环)是研究区域PAHs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总浓度的77%以上,说明研究区域受到污染物大气远距离传输的重要影响.PAHs特征单体比值表明,草、木材等生物质和煤炭燃料等的低温燃烧是研究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同时较低的α/γ-HCH和较高的o,p'-DDT/p,p'-DDT比率表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对研究区域树皮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有一定的贡献.根据反向气团轨迹模型及PAHs和OCPs的浓度分布,推断研究区域的OCPs主要受印度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而PAHs是大气远距离传输源和云南本地污染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于2013年秋季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江苏省江阴市大气PM_(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GCMS)检测了19种有机氯农药(OCPs),对其残留水平、空间分布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阴市大气PM_(2.5)中19种OCPs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84 ng·m-3,主要成分为HCHs、DDTs、工业氯丹以及甲氧氯,分别占OCPs总量的48.2%、19.7%、12.3%和12.5%。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比较,江阴市大气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属中等偏上。OCPs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环境监测中心OCPs污染水平最高,而申港公园污染水平最低。来源分析表明,江阴市大气PM_(2.5)中DDTs和氯丹均来源于历史残留;HCHs既来源于工业HCHs的历史残留,同时又存在大量林丹的输入。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大批农药、化工企业迁出江苏南部地区,为了解该地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以及环境行为,首次对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部分农业区和工业区浅层土壤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和气相色谱法(GC-ECD),对30个不同深度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依旧是OCPs的主要残留层,主要为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类污染,其中,ω(DDTs)为ND~313.0 ng·g-1(干重,下同),平均值75.04ng·g-1;ω(HCHs)为ND~9.25 ng·g-1,平均值2.82 ng·g-1。DDTs残留以降解代谢产物p,p′-DDD和p,p’-DDE为主,HCHs残留则以β-HCH为主。此外,六氯苯(HCB)、艾氏剂(Aldrin)、七氯(Heptachlor)、狄氏剂(Dieldrin)和硫酸硫丹(Endosulfan sulfate)也有不同程度检出。不同利用类型表层土壤中,有机氯残留状况有所差异,DDTs在工业区土壤中残留量最高,而HCHs在农业区土壤中残留量最高,OCPs残留平均值为工业区(127.2 ng·g-1)农业区(30.75 ng·g-1)。垂向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点位OCPs、DDTs及HCHs的残留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下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由于场地土壤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干扰现象。本次调查未检出γ-HCH,仅有少量α-HCH检出,说明这些地区近期未出现林丹和HCHs输入。样品中(p,p′-DDD+p,p′-DDE)/DDTs的比值显示该地区近期新的外源DDTs输入较少。本次调查提供的数据可为该地区OCPs垂直分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冯雪  李剑  滕彦国  王金生 《环境化学》2011,30(9):1604-1610
选用GC/ECD分析吉林市松花江两岸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情况,并探讨该区土壤中OCPs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7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七氯,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133.15—1263.80 ng.g-1.研究区OCPs...  相似文献   

13.
沱江是四川省内重要水系,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沱江既是流域内纳污河流,也是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饮用水水源.本文在沱江流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46个,研究了9种合成麝香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在所有沉积物中均检出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浓度范围分别为0.736—25.0 ng·g-1(中值为3.68μg·g-1)和0.320—24.4 ng·g-1(中值为1.55 ng·g-1),研究结果揭示出.生活污水排放对沱江沉积物的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HHCB与AHTN有显著正相关(r=0.894,P<0.01),说明它们具有相似来源和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沉积物中AHTN和HHCB实测浓度远低于各化合物对应的预测无效应浓度,风险熵值远小于1,表明其生态风险有限.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水磨河底泥及污灌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ECD定量测定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河底泥及污灌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结果表明:底泥样品中HCHs和DDTs的含量为0.107-111.69ng·g-1和0.476-66.512ng·g-1,有机氯农药总量为0.583-178.202ng·g-1;土壤中为0.194-6.974ng·g-1和0.520-10.438ng·g-1,有机氯农药总量为0.714-17.412ng·g-1.底泥中HCHs的α/γ比值约为4,底泥和土壤中DDT/(DDE DDD)的比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了卧龙高海拔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低氯代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海拔高度2800 m以上,土壤中HCHs和DDTs平均含量冬季(0.517和0.556 ng·g-1dw)高于夏季(0.293和0.323 ng·g-1dw).夏、冬两季的土壤中PCB28和PCB52含量浓度水平相近.以土壤干重表示的OCPs和低氯代PCBs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用有机碳归一化表示的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证明了在卧龙高海拔地区存在着POPs的辛醇-空气分配系数与冷凝结效应相结合的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广东北江上游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江是珠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为确定北江上游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来源以及分布特征,2010年11月,对该区域水稻田、菜地和果园土壤进行了采样、处理以及GC/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7种OCPs中,除环氧七氯、狄氏剂、硫丹I、反式九氯、顺式九氯、异狄氏剂醛和甲氧氯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OCPs质量分数为2.71~62.4 ng.g-1,平均11.9 ng.g-1;含量最高的为DDTs,其次为硫丹和HCHs,其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82~60.3、0.103~19.6和nd(未检出)~1.74 ng.g-1;水稻田土壤DDTs的含量与果园相当,但明显高于菜地的残留水平。研究区域OCPs的源分析表明,HCHs主要来自于早期商业HCHs和林丹农药的残留,DDTs源于商业DDTs和三氯杀螨醇农药的残留。北江上游流域农田表层土壤OCPs储存量约为342 kg,其中DDTs 243 kg、硫丹63.7 kg、HCHs 15.0 kg。与国内外同类型报道相比,结合我国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区域土壤OCPs残留的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有机氯农药(OCPs)是一类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半挥发性、持久性和高毒性,并能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有机氯农药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介质间迁移,并能在大气环境中进行远程输送,导致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最近的研究发现太湖地区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仍然非常高,为了了解太湖有机氯农药的来源以及环境行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太湖竺山湾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太湖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可能来源以及水体-沉积物之间的交换通量。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的六氯苯的含量最高,为2.33ng·g-1(干质量,下同),其次为p,p’-DDT、p,p’-DDE和β-HCH,含量分别为0.67、0.64和0.37 ng·g-1。从水体中OCPs的组成来看,p,p’-DDT的含量最高为426.26 pg·L-1,其次是α-HCH和硫丹Ⅰ,含量分别为289.99和215.20 pg·L-1。采用α-HCH/γ-HCH比值对HCHs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太湖水体中的γ-HCH污染来源于工业品六六六和林丹的使用,由交换模型得出HCHs的净交换通量为释放通量,表明HCHs的迁移方向是由沉积物到水中,沉积物的释放已成为太湖水体中HCHs的主要来源之一。水体中的p,p’-DDT/p,p’-DDE比值远大于1,而且由交换模型得出p,p’-DDT的净交换通量为沉降通量,说明了近期可能有新的污染源的输入。值得注意的是,硫丹Ⅰ的净交换通量同样为沉降通量,反映出太湖水体中硫丹Ⅰ可能存在新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广州市农业土壤表层(0~20 cm)样品118个,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广州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残留情况,并做出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HCHs的检出率为95.8%,残留范围在ND~17.96 ng·g-1之间,平均值2.10 ng·g-1,DDT的检出率为92.4%,残留范围在ND~327.87 ng·g-1之间,平均值为1 8.97 ng·g-1.HCHs的4种异构体中,β-HCH质量分数最高,平均质量分数为0.86 ng·g-1,而p,p'-DDT是4种DDTs异构体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1.89 ng·g-1.不同土壤利用类型中,耕地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林地和果园地.与国内外部分地方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比,广州市农业土壤中DDTs和HCHs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测定了洪湖鹭科鸟类(包括白鹭、池鹭)的胸脯肌肉、肝脏组织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结果显示,鹭科鸟体内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代苯、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等大部分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白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3—89.4 ng.g-1和162—2149 ng.g-1(以脂重计,下同),平均值分别为37.3 ng.g-1和943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73—30.6 ng.g-1和280—957 ng.g-1,平均值分别为14.6 ng.g-1和566 ng.g-1.池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1—25.8 ng.g-1和68.4—261 ng.g-1,平均值分别为11.5 ng.g-1和189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63—18.9 ng.g-1和147—1305 ng.g-1,平均值分别为13.1 ng.g-1和553 ng.g-1.统计分析显示,HCHs和DDTs在洪湖鹭科鸟组织中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湿地系统可作为有机氯污染的潜在源区,而候鸟可成为有机污染物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的传输介质.洪湖地区鹭鸟体内有机氯污染与全球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氯农药尚未对本区鸟类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20.
华北典型污灌区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华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及农业生产的需要,采用污水灌溉与施用有机氯农药(OCPs)结合的农业管理方式普遍存在。大量OCPs则被引入到当地环境中,进而可能对该地区的居民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本研究分析石家庄市汪洋沟污灌区OCPs的残留状况,探讨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OCPs残留对土壤质量影响,并评价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两种暴露途径下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汪洋沟污灌区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和玉米籽粒中检出了14种OCPs,其平均残留浓度分别为36.5 ng·L~(-1)、62.9 ng·g~(-1)、57.3 ng·g~(-1)和27.0 ng·g~(-1),滴滴涕(DDTs)是其最主要的污染物,占OCPs的73%以上,其次是六六六(HCHs)和甲氧滴滴涕。р,р'-DDT是DDTs的最主要成分,其主要来源于污水灌溉或近期DDTs的使用。γ-HCH是环境HCHs残留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来源于林丹的输入和使用。此外,在该地区污灌条件下OCPs残留对土壤中C、N循环及有机S的矿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区OCPs残留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不超过控制标准,但经口摄入所引致的非致癌风险应予以关注,其中р,р'-DDT与γ-HCH为主要风险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