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强有力动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保持并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想象力。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萌发都起着强有力的作用。针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我结合在中学的物理教学和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实践来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创新思维也是培养数学良好思维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然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可或缺,教师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足够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并保持良好的思维习惯,以达到学生学好数学,提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性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位高品位的智力活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艰苦而又渐进的过程。要真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养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既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又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但意味着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而且是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的一种"再创造"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在语数外这些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才能培养,而体育学科似乎与其关联不大。其实不然。体育教学在教学生各种知识、技术、技能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已成为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结合具体的实践与研究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因此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在这个时期。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任务。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打破原来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产生新思路,拓展解决问题的路途。通过这种思维活动的开展人们不仅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相关联系,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产生独创的、新型的甚至具有指导实际生活意义的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不拘泥于原有解题思路,多方寻求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让思维自由释放。思维可视化工具将知识以图解的方法呈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对学习者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巨大帮助,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学习方式的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参加了小学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的课题组以来,我深刻地体验到跨越式的全新理念,它打破原来固有的教学模式,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开阔思维空间。配发的阅读材料为语文学习提供更便捷的平台,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跨越式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教学是启发、联想、领悟、写作相统一的过程。创新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融会贯通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一般有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四个环节,这里仅从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两个环节谈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作文训练方式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恰当地选择作文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在命题作文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命题时应有所突破,必要时在时空上给学生留下"空白",把学生思维引向无限。全命题作文要"心理学化"。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讲,学生听,延续多年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使之真正"动"起来,逐步树立主体意识,提高参与、互动、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教育界所定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它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以创新教育来展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一些美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一、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氛围美国高中物理教学强调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多少物理知  相似文献   

14.
<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它是思维的高级水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要坚持不懈,要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通过有效途径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也不限于中等智力学生,  相似文献   

15.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从改造学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出发,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高阶思维技能。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大多来自于电脑游戏,而对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本文试图结合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对一个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分开来看的结果,不论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还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两者都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发展,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强,思维发展更快,同时,对数学学习的得心应手会使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更感兴趣。思维和兴趣互相促进,能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在小学诸多学科中,最具理性的学科就是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这里仅仅谈谈如何激趣。一、目的激趣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感知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分析问题的广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语文知识时要摆脱传统固有的思考方法,要展开思维的想象,在创造力的支配下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展开想象,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有更宽广的空间,才能产生出具有新意的想法。尽情想象,创造力才能获得本源,才能从实际问题中获得有创新性的想法。只有学生的想象力和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然而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注重学生的发展,而是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灵性和活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